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10 10:1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
1.运动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 cm,则( C )
A.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 m/s
B.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 m/s
C.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 m/s
D.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 m/s
解析:从第1个点到第6个点间的时间为5×0.02 s=0.1 s,则平均速度===1.8 m/s,C正确.
2.某同学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拉动纸带,但纸带上打出的点间距不相等,这可能是因为( D )
A.电源频率太高       B.错用了直流电源
C.电源电压太低 D.拉纸带时没有保持匀速
解析:打点计时器能打点说明它能正常工作,故其属正常使用.间距不相等,说明拉动时不是匀速的.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纸带上可以每隔任意相同数量的点选取一个计数点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进行估读
C.作v-t图象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D.在数据处理时,常用公式法和图象法
解析:可以每隔任意相同数量的点选取一个计数点,但相隔四个点时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计算时更方便,A项对;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进行估读,B项对;作v-t图象时,应使尽量多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离线较远的点大胆舍弃,C项错;数据处理可选择公式法和图象法中的某一方法,D项对.
4.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哪条纸带的加速度最大( A )
解析:4条纸带的时间间隔相等,其中C、D两条纸带上的点间隔均匀,表明它们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加速度为0.A、B两条纸带上的点间隔在不断增大,且A条纸带上的点相邻两间距之差较大,故纸带A的加速度最大.
5.在探究“小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 的时刻(s)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过计数点的 速度v(c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C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α,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解析:方法A、D偶然误差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象,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小偶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象,方法B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象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即方法C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6.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BCD )
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B.应先接电源,再拉动纸带
C.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应将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
解析: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是把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而电火花计时器,是把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并把墨粉纸盘放在纸带的上面,选项A错误;先接电源,再拉动纸带,这样可以保证让尽可能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能较好地控制实验进行,选项B正确;拉动纸带的方向与限位孔平行,能减小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选项C正确;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计时器的移动,实验前都要先把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选项D正确.
7.关于纸带上打点间隔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沿着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纸带在做加速运动
B.沿着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纸带在做减速运动
C.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表示纸带是匀速运动的
D.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表示纸带是变速运动的
解析: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由v=知纸带运动是匀速的,若沿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即Δx变小而时间Δt不变,说明纸带在做减速运动.
8.采用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减小纸带受到的摩擦而产生的误差( CD )
A.改用直流6 V电源
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C.使用平整不卷曲的纸带
D.使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纸带在一条直线上
解析:纸带受到的摩擦主要指纸带与振针、限位孔之间的摩擦,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故A项错.电源电压低可减小摩擦,若过低打出的点会很不清晰,故B项亦错.使用平整不卷曲的纸带且使纸带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可减小纸带与限位孔等之间的摩擦,故C、D两项都对.
三、非选择题
9.如图是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电源频率为50 Hz)得到的纸带,从A点通过计时器到D点通过计时器历时0.1 s,位移为0.076_0 m,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0.760 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0.950 m/s,F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的认为是0.950 m/s.(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从A点通过计时器到D点通过计时器历时0.1 s,位移为0.076 0 m,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AD= m/s=0.760 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BC= m/s=0.950 m/s,F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的认为是BC段的平均速度,即大小是0.950 m/s.
10.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下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计数,每隔4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0.1 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 cm、x2=7.5 cm、x3=13.5 cm,则物体通过计数点1的速度v1=0.375 m/s,通过计数点2的速度v2=0.525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1.5 m/s2.
解析:T=5×0.02 s=0.1 s
v1== m/s=0.375 m/s
v2== m/s=0.525 m/s
a== m/s2=1.5 m/s2.
11.在用电火花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小车在恒定外力作用下运动,如图甲所示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由纸带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vB=1.38 m/s,vC=2.64 m/s,vD=3.90 m/s.
(2)利用纸带上的数据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12.6 m/s2.
(3)若实验中以打A点时开始计时,利用所得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将图线延长线与纵轴相交,此交点纵轴坐标的物理意义是开始计时时,小车的速度(或vA).
答案:
解析:(1)电源频率为50 Hz,则周期为0.02 s,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可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C点的瞬时速度为vC== m/s=2.64 m/s.
(2)纸带加速度为a=== m/s2=12.6 m/s2.
(3)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线,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此交点纵轴坐标的物理意义是打点计时器开始计时时的速度,即打下A点时纸带对应的速度.
12.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1)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答在图上),其y(填“x”或“y”)轴相当于v轴.
答案:图见解析
(2)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 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b段纸带的长度.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 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 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
解析:(1)分别取a、b、c、d、e五段的上方中点,并连线,得到的即为v-t图像,如图所示,y轴相当于v轴.
(2)t=0.15 s是BC时间段的中间时刻,要求t=0.15 s时的瞬时速度,只需要测b纸带的长度sb,然后用=即可求得t=0.15 s时的速度.
(3)a、e段各自中间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a=,ve=,根据a=得a=2 m/s2.
13.如图甲是某同学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
(1)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F点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 试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推算出对应F点的速度vF=0.70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图乙是该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数据,作出的v-t图象.根据图象,t=0时的速度v0=0.20 m/s,加速度a=5.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vF=,其中T=0.02 s,代入可解得vF=0.70 m/s.
(2)v-t图象与纵轴的交点为t=0时的速度
v0=0.20 m/s,
加速度a== m/s2=5.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