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培优课时层级精练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详尽全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培优课时层级精练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详尽全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1 21:4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基础巩固练
1.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氏族
D.羌族
2.(2020四川成都期末)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中①处政权名称是(
)
A.东晋
B.前秦
C.宋
D.陈
3.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宋、齐、梁、陈
B.宋、梁、齐、陈
C.齐、陈、梁、宋
D.陈、梁、宋、齐
4.南朝时期,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5.《九州志》记载:“(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这反映了当时(
)
A.政治清明,生活稳定
B.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C.江南开发,重心南移
D.锐意改革,民族交融
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②种植水稻采用秧移栽
③犁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小麦推广江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①②③0
7.阅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比较两幅图片分析西晋和东晋移民的分布有何特点?
(2)两幅图片反映的移民原因分别是什么?
能力提升练
8.东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司马睿在举行即位大典时,曾邀请王导同坐御床,这是由于(
)
A.王导指挥晋军,赢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B.王导率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
C.司马睿即位得益于王导等大贵族的拥戴
D.司马睿希望和王导一起当皇帝
9.下列有关东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317年建立,都城在建康
B.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局面
C.东晋一度恢复了中原
D.曾出现过“荆扬晏安,户口实”的繁荣景象
10.“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
A.手工业发展情况
B.商业发展情况
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农业发展情况
11.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2020云南五华月考)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在采访的四个人中,回答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赵某: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B.钱某:南方比较安定
C.孙某:为了躲避战乱
D.李某: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13.《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劳动力充足
D.技术先进
14.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如果你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民,你不可能见到的景象是(
)
A.水稻实行育秧移栽
B.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C.普遍种植双季稻
D.推广和改进犁耕
15.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人口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人口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核心素养练
17.(史料实证)东晋政府在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宋政府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二千余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皆成良业”。由此看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B.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C.历代政府的农业政策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练]
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A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西晋之后,北方再次陷入动乱,而南方则由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
3.A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4.A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当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5.B
材料中“(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表明中原(北方)动荡,有北方人口南迁福建。故B符合题意。
6.D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7.解析: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各游牧民族内迁,主要居住在黄河流域,是游牧文明向较为先进的农耕文明交融演变的过程,东晋中原人民南迁,是为躲避北方的战乱,被迫南逃,主要居住于长江流域。
答案:(1)图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图二: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图一:向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主动内迁;图二:为了躲避战乱,被迫南迁。
能力提升练
8.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用,当时流传“王与马,共天下”,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
9.C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10.D
根据题干中……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的信息,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江南农业发展的情况。
11.D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政权分立的局面,故③不符合史实。
12.D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西晋后期”“人口南迁”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李某的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因为在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还在黄河流域。
13.A
据“《晋书·食货志》”及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当时南方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人民安居乐业。排除不符合题意的B、C、D三项。
14.C
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选项可知,A、B、D都是正确的;C项“普遍”一词错误,此时五岭以南地区种植了双季稻,而非普遍种植双季稻。
15.B
通过题干材料信息,可以明确北方人口锐减,南方人口迅速增长,结合“东汉末年”这一时间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定北方军阀割据混战,造成北方人口的死亡和南迁。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分析回答即可。
答案:(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
(2)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
(3)①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也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②北方人南迁,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核心素养练
17.C
根据材料“东晋政府在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宋政府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二千余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可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历代政府的农业政策。只有C项与材料内容相符,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