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C )
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
解析: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设想了一个斜面实验:将两个斜面对接起来,当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会滚上第二斜面,如果摩擦力越小,在第二斜面上滚上的高度越大,设想没有摩擦力,小球会达到相等的高度,将第二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这里伽利略应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理想实验,选项C正确.
2.如图所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
(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
(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得到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数字表示上述程序号码)( C )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事实(2)→推论(1)→事实(3)→推论(4)
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事实(2)→事实(3)→推论(1)→推论(4)
解析:小球从对接的两个斜面的一个斜面上滚下,它将滚到另一个斜面上,这可以在实验中做到,所以是事实,即为事实(2),在实际实验中,永远摆脱不了力的作用,特别是摩擦力,所以既不能达到同样高度,也不能在水平面上永不停止地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1)、(3)、(4)都是推论,在实验中,是将第二个斜面的倾角逐渐减小直到水平,所以程序为: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3.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这里的实验是指“伽利略斜面实验”,关于该实验,你认为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
A.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可笑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概念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解析: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推理得出的结论,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伽利略由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却没能明确指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项C正确;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故选项D正确.
4.下列利用惯性或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C )
A.运动员跳远时,要奋力助跑
B.弓箭手拉弓射箭时,离弦的箭会继续飞行
C.驾驶员驾车行驶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要提前刹车
D.飞机飞行中空投物品时,要在到达空投目标上方前投下
解析:运动员跳远时,要奋力助跑,是利用人的惯性,选项A错误;弓箭手拉弓射箭时,离弦的箭会继续飞行是利用箭的惯性,选项B错误;驾驶员驾车行驶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要提前刹车,避免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前运动,发生交通事故,选项C正确;飞机空投物品是利用物品具有惯性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从而顺利到达目的地,是利用惯性,选项D错误.
5.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推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汤姆的问话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宇航员的答话则是根据伽利略的理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选项B错误,选项A、C、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6.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AC )
A.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B.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突然加速 D.向右行驶、突然加速
解析:由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可知,摆锤相对于汽车向右运动,所以如果汽车向右行驶,根据惯性知识知汽车速度小于摆锤速度时才出现这种结果,所以汽车速度在减小,即汽车向右行驶突然刹车;同理,如果汽车向左行驶,根据惯性知识知汽车速度大于摆锤速度时才出现这种结果,所以汽车速度在增大,即汽车向左行驶突然加速.因此A、C项都有可能.
7.一辆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BC )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小,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短,所以惯性越小
解析: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故选项A、D错误,选项B正确;汽车质量不变,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故选项C正确.
8.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个铁球和一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铁球和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AD )
A.铁球向左 B.铁球向右
C.乒乓球向左 D.乒乓球向右
解析:因为小车突然向右运动,铁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速度变化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而且水和车一起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加速运动时,铁球相对小车向左运动,A正确;同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小车向右运动,D正确.
三、非选择题
9.如图所示,重球系于DC绳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BA绳,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绳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时,哪根绳先断?为什么?
(2)在绳的A端突然用力一拉时,哪根绳先断?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当拉力缓慢增大时,AB绳的张力等于拉力,而DC绳的张力等于拉力与重球重力的合力,DC绳承受的拉力大,故DC绳先断.
(2)瞬间用力拉A端,由于重球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对DC绳的拉力来不及变化时,AB绳由于不能承受巨大的拉力而先断裂.
10.有一仪器中电路如图所示,其中M是质量较大的一个钨块,将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试分析在汽车起动和刹车时,分别是哪个灯亮?简要说出其原理.
答案:当汽车启动时,钨块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而相对汽车向后运动,将绿灯与电源接通,因而绿灯亮.同理分析,汽车刹车时红灯亮.
11.找两个相同的瓶子,瓶中盛清水,用细绳分别系一铁球、一泡沫塑料球置于水中,使铁球悬挂、塑料球悬浮,如图甲所示.当瓶子突然向右运动时(有向右的加速度),观察两个球的运动状态.看到的现象也许会让你惊讶,小铁球的情况正如你所预想的一样,相对瓶子向左运动,但塑料球却相对瓶子向右运动,如图乙所示.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因为相同体积的水和球的质量不相同,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故铁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比瓶子(及瓶子中的水)慢,所以铁球会相对瓶子向左偏,而塑料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比瓶子(及瓶子中的水)快,所以塑料球会相对瓶子向右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