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0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0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0 15:00:24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西汉初建,经济萧条,国家贫穷----建立
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休养生息——恢复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文景之治——发展
为武帝大一统打下物质基础——鼎盛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四岁
被册立为胶东王
七岁
被册立为太子
十六岁
公元前141年
登基
二十一岁
公元前135年
亲征
汉武帝的成长史
自学目标:
汉武帝上台后的遇到了什么困难?
为此采取的对策(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
效果如何?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王国问题
在楚汉战争后期,为了战胜项羽,刘邦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大将为“异姓王”。
西汉建立后,刘邦陆续将“异姓王”铲除。
“异姓王”铲除后,又分封刘姓子弟为王,到各地建立王国,这被称为“同姓王”。“同姓王”们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高,开始不服从中央控制。



问题1:地方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诸侯国
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实行推恩令前
诸侯国(父)
诸侯国
(嫡长子)
实行推恩令后
侯国的数目越来越多,力量却越来越少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诸侯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这样层层分封使王国的力量被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汉武帝把全国分文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州部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高级官员和豪强等。
推恩令
刺史制度
政治方面
材料: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2:思想的不统一,
不利于中央集权
法家:皇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道家: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王及秦朝的历史
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儒家: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用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儒家思想治国,既能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
思想上
作用:
1、确立了儒学学说为正统思想,使儒家的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儒学居于主导,影响深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经典
《诗》《书》《易》《礼》《春秋》
“兴办太学”,儒生进入统治政权机构
思想方面
比一比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相同
方式和结果不同
控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问题3:地方豪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中央财政空虚。
措施:1、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使朝廷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四、军事:北击匈奴、拓展疆土
卫青军
霍去病军
问题4:匈奴侵犯,边患危机
对匈奴作战胜利,设置河西四郡
南方:
海南岛、岭南九郡
西南:
“西南夷”
西北:
汉武帝治国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兴办太学。
“推恩令”,刺史制度。
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平抑物价。
1.:政治上
2.思想文化上:
3.经济上:
归纳梳理
巩固大一统局面,西汉进入到鼎盛时期
4、军事上:
漠北战争,北击匈奴,拓展疆土。
评价汉武帝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