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8张PPT)
湖北教育学会高考备考研讨会
地理
会议要求
(1)结合2011年高考命题特点,分析2012年新课标高考命题情况 、命题思想及考查范围。
(2)地理学科新课标高考的复习备考整体规划及策略探讨。
2011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特点
全国新课标卷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资料的时代性
考查的基础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区域地理基础知识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
地图基础知识与应用
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ll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l0.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中国地理基础与地质灾害
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描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1)(10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2分)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4分)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4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12分)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6分)
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问题的开放性
(2)(12分)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2分)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2分)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2分)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3分)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分)
(3)(6分)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提出以上三种办法之一或其它合理办法得2分,论述正确、完整得4分。)
37.(18分)图9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9,回 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10分)
描述与分析问题
(1)(8分)
分布不均衡。(2分)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2分)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2分)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8分。)
(2)(10分)
举例。(2分)
优势条件。(8分)(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答出其中4个方面且论述正确即可得8分。)
42.(10分)旅游地理
读图10,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42.(10分)旅游地理
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3分)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3分)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4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4分)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3分)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3分)
44.(10分)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 251 88 893 42.99
1986 3 721 39 639 19.17
2005 1 973 19 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4.(10分)环境保护
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3分)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3分)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4分)(每答1项得1分,答出4项或以上即可得4分)
试卷特点
基础性
时代性
应用性
开放性
选择性
信息的提取
答案的描述
过程的理解
角度的多样
能力的穿插
高考的发展趋势
考查角度越来越细
材料使用越来越精
情境创设越来越新
考查能力逐渐转变
换言之
不再强调死记硬背
不硬性考查抽象性
淡化答案的唯一性
弱化问题的结论性
注重资料实际应用
强调问题的基础性
强化问题的开放性
强调知识的形成性
对备考而言
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训练是掌握的保证
分析是运用的前提
探究是联系的路径
2012年新课标高考命题思想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1)考试的性质与目的所决定(选拔性考试)
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综合性能力型)
(2)能力立意为主导 用教材
以考核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质量为主
(3)能力需求——高中生具备的能力、高校生需要的能力、纸笔测试能够测到的能力
二、 试题设计要求——公平、真实、可信、可靠、有效
(1)课程要求——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高考要求——能进入高校学习必备的智慧
(2)难度 0.5~0.6为区分考生的最佳值
(3)稳中有变,有新意,保持题型、难度、赋分等基本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稳(考纲“稳定”、连续性、稳定性、目标要求、分值比例、 题型结构)
新(试题“保鲜”、原创性、有变化、有新意、选材及设问角度新)
三.地理命题趋势的分析
(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
2011年试题突出能力考查,反映了新课标的特点,重视思维过程,突出能力考查;突出体现在对知识重组的线索上。
(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
2011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
(3) 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
2011年试卷中创新性明显,有一些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可见命题思路中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因此我们预测2012年在也必将沿着这个思路发展。
(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
2011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
2011年的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选拔功能。尤其在图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各种图像的识别、判读与分析,对于教材以外新图的辨认和理解能力,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值得在复习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必考范围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考范围
宇 宙
与
地 球
自然灾害
与
防 治
环境
保护
城乡规划
旅游
地理
海洋地理
初中地理
考 试 范 围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比重比较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自然地理 54分 44分 48分 42分
人文地理 46分 56分 42分 48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选考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2)地理学科新课标高考的复习备考整体规划及策略探讨。
解读考试大纲
新旧考纲相辅相成,新考纲是对原大纲版的扬弃
看考查角度
研出题策略
定复习方向
课标版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其他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地理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回答“能力立意”试题的前提条件、考生解答问题的“入场券”。
观察与转化
文字信息
图表信息
背景材料
试题设问
试题答案
有效信息为主,干扰信息极少
命题意图,答题方向
前后题联系
图形名称
图边坐标、图例
图中信息
点、线、面分布特征
数据、文字、注记
要建立敏锐的观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看到了、想到了
河流
等高线密集
等温线分布
景观
地势起伏
坡度陡
半球位置
整体性
基本地理素养
(二)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进行作答
1)将获得的地理信息迅速同所学知识、基本技能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
注意:调动运用的知识,基本是最核心的主干知识
调动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把握出题意图的过程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地理高考,内容看似常游离教材之外,但考查的原理和能力又在考查要求之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大部分都是教材之外的新信息,即使是教材中已有信息也须经过新的重组。为避免考生产生解题障碍,对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试题往往会给出相应的解释。 在备考中不要刻意追求所谓的“新”。
“新”的问题情景,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所给的图表、原理解答实际问题。
强调了考生需要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扼要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描述概念时要突出关键词,保证概念的完整性,既能用概念进行定性概括,又能运用地理数据进行定量表述,考生要将地理规律与试题指定的具体区域联系起来(主题+区域),辩证地看待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例: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地势逐渐降低。(4分)
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2分),湖面逐渐萎缩(1分),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1分)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图 6
1吨
2000年
2007年
南海
诸岛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
答案要点一:
全国总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
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A.对地理概念的描述
对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程度,主要是通过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来体现的。能否对地理概念作出正确的描述,则是检查考生对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把握程度的手段。
明确提出
1 4 7 10 12
A
B
C
D
0
北京
哈尔滨
武汉
广州
图中反映的地理事实有哪些?
B.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
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常见的“描述类”地理试题:
1、地形区、气候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
2、等值线形态特征的描述
3、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特点的描述
4、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
5、地形(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
6、气候(气温、降水)特征的描述
7、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
8、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
9、区域自然资源特征的描述
10、农业生产的特点描述
常见的“描述类”地理试题:
11、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描述
12、工业生产的特点描述
13、工业地域类型、工业区的特征描述
14、交通运输的特点描述
15、旅游资源的特点描述
16、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的成因分析
17、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的成因分析
18、地震、泥石流、滑坡的成因分析
19、农业、工业、城市、交通、旅游、商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分析
20、…….
重视区域特征的归纳与描述
1、按海陆位置特征:
沿海还是内陆。这一位置特征可以用来判断某地的水分条件。
例如: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中的岛国,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的岛国;阿富汗是位居内陆的山国,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澳大利亚是独据一个大陆的国家等。
注意: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如欧洲大陆西岸即大西洋东岸;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如亚洲大陆东岸即太平洋西岸。
2、按纬度位置特征
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中低纬(30°左右)、中高纬(60°左右)……这些位置特征可以用来判断某地的热量条件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等。
例如:印度尼西亚是“飘扬在赤道附近的翡翠之带”(位置、植被),厄瓜多尔是赤道国,加拿大国土大部分在北纬50°以北,中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等。
怎么写位置的重要性
南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曼德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巴拿马运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北部湾经济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按气候分类特征:
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它主要会影响到植被分布、水文特征、农业类型等人类活动等等。
例如:加拿大大部分属寒带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中国的气候特征是:“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较强”等。
4、按地质构造特征:
板块边界还是板块内部。处于板块边界则多火山、地震,多地质灾害;处于板块内部则地质相对稳定。结合考虑特殊地貌、地质灾害、地质资源。
5、按地势地貌特征:
地形单元有高原、山脉、丘陵、盆地、平原。它主要会影响到气候、水文和农业类型等。
例如:中国地形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按经济位置特征:
用来描述该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发展方向、区域联系、城市职能、资源调配等。
C.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的描述
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主要是对地理区位信息的把握和正确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可以分为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区位信息主要包括地理坐标或相对地理区位。相对地理区位则因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显示出来,如中国的邻国、中国的近海、世界各大洲大洋的相互关系等。非显性区位信息是指那些隐藏在题目的文字、图表中的信息。例如,说长江中下游流域,其中非显性地理信息就有: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河流冬季不结冰等。
以发展、动态的视野看待问题
现在黄河三角洲面积在扩大还是缩小?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黄河三角洲的造陆运动开始急转直下,每年不仅不能新增陆地,原有的陆地也开始遭到侵蚀。根据地质勘查部门测算显示,1996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正以每年平均7.2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蚀退。
例如家具厂本是市场指向型的工业,但是随着组装家具的发展,生产高档家具的家具厂有的会选择优质木材丰富的区位,有的会选择劳动力价格低廉且有优惠条件的区位。
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世界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
某一工程建设前后的影响
三门峡水库与渭河的淤积
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7题
图3
7.由08时到20时,图中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北京卷
当图中暖锋由武汉移至石家庄时,郑州的天气变化状况。
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分)
(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分)。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图 6
1吨
2000年
2007年
南海
诸岛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答案: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随着探究式学习的开展高考试题中也应考查学生探究的能力。以平常的探究学习不同,在有限的时间和试卷有限的测评功能下,一般以简单的题干信息为主,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问题。
探究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全球海洋表层水温分布
赤道
A
B
请说出厄尔尼诺对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影响及发生的可能原因?
A
B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⒈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
⒉ 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
⒊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⒋ 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
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也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
黄赤交角引发的问题
1
2
1
2
1
2
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减小1度
1、南、北回归线的变化
2、南、北极圈的变化
3、同一纬度上昼夜幅度的变化
4、极昼、极夜分布范围的变化
5、地球上五带范围的变化
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7、夏半年日出时间提前
8、气压带、风带范围的变化
许多地理问题需要辩证的分析,即不能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能陷入人定胜天论。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都有一定的特点,没有绝对优越的地理环境,例如我国东南部的平原地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土壤肥沃,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也有不利的地方,即易受水旱灾害的影响。资源的多与少也是辩证的,例如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对与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更需要辩证看待,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也不能因片面强调环境保护而抛弃经济发展,对与处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用辩证的视角看待问题
辩证思考某一事件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污染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西气东输对双方的影响(对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
水利工程的影响(对下游的控制和水库地区的淹没与再造)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对温带地区、干旱地区、极地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
寒潮、沙尘暴、台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复习备考整体规划及策略
1.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2.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明确各阶段复习目标
任务
复习阶段 一轮复习 二轮复习 三轮复习
时间安排 11年8月至12年1月 12年3月至12年4月 12年5月至高考
内容安排 基础知识
能力提升 学生需要老师指导和
强化训练主干知识 高考模拟
查缺补漏
目标要求 系统复习 专题复习、强化知识的联系和学会解题思想方法 模拟高考时间、
题量、题型
教科书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的说明》
1.研究两纲,认清方向,明确复习目标。
面向大众、侧重素质,对知识的学习提出阶段性和不系统性的要求,《课程标准》的涵盖内容比《考试大纲的说明》更广一些。
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下,明确学科高考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和能力要求,明确试题的题型比例、难易比例,帮助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选拔。
一轮复习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命题依据
2.二轮复习划分专题
①建立知识框架
②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
③总结知识规律
④拓宽知识层面
⑤比较知识异同
⑥归纳知识特征
专题划分
第一专题 地球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专题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专题 区位因素分析
第四专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专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六专题 地理空间定位
第七专题 等值线图及其他图像图表判读
第八专题 地理计算
第九专题 解题技巧
第十专题 世界热点问题
第十一专题 中国热点问题
选修三 旅游地理
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六 环境保护
知识整合
技能提升
热点透视
选修模块
3.了解学情,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注重课堂教学,要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要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因为备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和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托。
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
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不讲也会的不讲
“三个必讲”
“三个到位”
核心问题必讲
思路方法必讲
疑点问题必讲
训练到位
点评到位
纠错到位
“三个不讲”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思想(传授)
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
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4.强化练习,循环复习,巩固知识防止遗忘
由题及类,触类旁通;
题不在多,力求典型;
题不在难,立意深刻;
5.关注生活,引用实例,倡导学生学以致用
试题多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现象为问题中心,注重把地理知识和国内外形势及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 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
高考很少直接考查热点本身,而是以热点所在区域为背景,考查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时间紧
任务重
抓基础
要背诵
探规律
比异同
找联系
析成因
看图像
巧计算
练表述
答规范
科学认识高考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