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课件27页+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课件27页+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2 11:23: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复习《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导学案
.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区别、联系。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
、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
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
和氧原子构成的。
2、
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
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
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的分子。
3、
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单质,如:硫、磷、硅等
单质,如:氦气、氖气、氩气。
(6)、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氢气中只含有
分子;
②混合物: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湿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
决定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
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2n2)
(2)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一般为
个(氦为2),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
,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4)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
,形成阳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三、离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
正电荷
表示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
”省略不写。如Na+、Al3+、Cl-、S2?等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
1、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即m
C
×
1/12),其他的原子与他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即mH/(mC×1/12))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例如:Ar
(
H)
==
m
H
÷
(m
C
×
1/12)它的单位为
一般不写出。而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Kg,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实际质量的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课题3
元素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
)。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
、铁,牛奶包装袋中的说明:钙≥150mg/100mL中的钙是指
素。(其它类似)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二、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这种物质。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前面加系数后只表示几个原子,如2H:表示二个氢原子
Cu
①铜元素;②
;③金属单质铜。
2、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
,有讲个数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
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基础达标]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铁?????????????
C.氯化钠????????
????D.氧气
2.
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3.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如图所示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镓属于金属元素
B.
镓的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
镓的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4.
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能力提升]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金属很难被压缩一一分子间没有间隔
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一—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3、科学研究证实,物质从宏观上讲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讲是粒子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填空:
(1)水分子是由氧、氢两种 ??? 构成的;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 ??? ;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
(4)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 构成的;
(5)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由 ??? 构成的;
[直击中考]
(2019年郴州1..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2019年东莞)2.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2019年邵阳)3.某元素R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n?
B.m=n+x?
C.m=n-x?
D.m=x-n
(2019年衡阳)4.铀(U)是重要的核燃料,下图为铀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铀属于金属元素
?????????????????B.
铀的核电荷数为
92
?????
C.
铀核内有92个中子
?????????????D.
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38
(2019年株洲)5.
如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表示混合物的是
?????,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
?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
。?????????????
?.
复习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附: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D
2.
A
3.
D
4.
C
[能力提升]
1.
D
2.B
3.原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直击中考]
A
2.
C
3
D
4.C
5.ACD
B
A
CD
复习目标
知识回顾
核内质子数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2
8
2
+12
原子核
第一电子层
8
O

16.00
我的收获(思维导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复习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
初中化学
导入
观察与思考
我们能够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和原子的运动。那我们学习它们哪些性质和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第三单元知识框架图
复习思路
1.考情分析
2.考点梳理
3.典例分析
4.衔接中考

考情分析
年份
题号
题型
考查内容
分值
2018
9
15
19
选择题
填空题
填空题
化学用语
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用微观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
4
5
2019
3
7
18
选择题
填空题
化学用语
元素有关信息应用
元素有关信息应用和微观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4
4
2020
8
14
17(3)
选择题
填空题
元素有关信息应用
微观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4
4
规律总结:
主要涉及的内容:化学用语、元素相关的信息、用微观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粒子结构示意图、构成物质的微粒等。涉及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分值一般是2--4分。预计化学用语、粒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仍然是中考的热点。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分子和原子
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
、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
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
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
和氧原子构成的。
原子
原子
氧元素
氢原子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的
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
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
质量
最大
相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原子
单质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如:铁、铜、钠等

固体
,如:硫、磷、硅等;
单质,如:氦气、氖气、氩气。
化学变化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
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氢气中只含有氢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湿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4、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分子
同种
考点二
原子结构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质子
中子
(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一般为
个(氦为2),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
,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4)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
,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明
8
阴离子
阳离子
3.离子
(1)、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
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
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
”省略不写。如Na+、Al3+、Cl-、等
数值
1
(2)、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电性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

(1)、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即m
C
×
1/12),其他的原子与他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即mH/(mC×1/12))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例如:Ar
(
H)
==
m
H
÷
(m
C
×
1/12)
它的单位为
一般不写出。而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Kg,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实际质量的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4、相对原子质量
Ar
1
考点三
元素
一、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
)。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
、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牛奶包装袋中的说明:钙≥150mg/100mL中的钙是指
。(其它类似)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
、碳、氢、氮。
质子数

钙元素

二、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表示这种物质。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前面加系数后只表示几个原子,如2H:表示
注意。
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Cu
①铜元素;②一个
;③金属单质铜。
铜原子
二个氢原子
典例1: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A
典例分析
典例2:原子的结构
D
例3.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如图所示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镓属于金属元素
B.
镓的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D.
镓的原子核内有31个中子
典例3:元素
D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以及在原子中各个粒子之间的关系。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中子数=69.72-31=38.72所以选D。
衔接中考
(2019年株洲)1.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金属很难被压缩一一分子间没有间隔
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一—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2020年长沙)2.如图中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C
(2019年东莞)3.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019年郴州)4.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石墨
B.酒精
C.黄金
D.食盐
A
D
(2019年衡阳)5.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相对原子质量为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元素周期表中目前没有它的位置
C
(2019年永州)6.铀(U)是重要的核燃料,下图为铀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铀属于金属元素
B.
铀的核电荷数为
92
C.
铀核内有92个中子
D.
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38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