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
2.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新课导入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
本课内容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背 景
《马关条约》
刺激列强侵略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本课内容
“公车上书”
公车:汉代用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公车”就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名词。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时间、地点:
1895年4月、北京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和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
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要求:
“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本课内容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本课内容
材料一 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
本课内容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
本课内容
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时务报》
强学会
强学会
《时务报》
《国闻报》
《国闻报》
本课内容
梁启超
(1873—1929)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通议》
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
本课内容
本课内容
二、百日维新
1. 光绪帝同意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明定国是”诏的颁布,不仅表现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也拉开了震惊中外的“百日维新”的序幕。
本课内容
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
①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② 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③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本课内容
2. 百日维新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除“旧”布“新”)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1898.6.11-1898.9.21
本课内容
角色体验
实业家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八旗兵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三个角色,谈谈百日维新对你们的影响?
本课内容
戊戌政变
时间:
1898年9月21日
人物:
慈禧太后
行动:
囚禁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下令搜捕维新派。
结果: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戊戌六君子”被捕杀。
本课内容
3. 戊戌变法的失败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本课内容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本课内容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林旭
杨深秀
康广仁
本课内容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本课内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动脑筋
1)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2)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3)袁世凯等人出卖了光绪皇帝。
4)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本课内容
4.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历史意义
1.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2.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本课内容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本课内容
开办时间:
1898年底
办学方针: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
课程:
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经过10余年,有了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农科、工科等7个专科。
影响:
许多省份也积极筹办设置新式学堂,变法失败后虽明令禁止各省学堂,然而新式学堂的兴起成为大势所趋。
本课内容
在译著《天演论》中,他借阐述达尔文自然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强调面临瓜分威胁中国,只有改革现状,才能避免亡国灭种之祸。
许多爱国志士纷纷以进化论为武器,要求改弦更张、另谋新路,“适者”“进化”等词甚至成为流行词语。
严复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随堂演练
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A
随堂演练
2.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A
随堂演练
3.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标志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B
4.康有为等“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德国强占胶州湾
C
随堂演练
5.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
A.商鞅变法?????????????????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D.光绪维新?
C
6.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
A.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
C.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A
随堂演练
7.“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于一位甘为变法流血的维新人士,其作者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C
8.戊戌变法法令与洋务运动措施相似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兴办新式学堂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