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三十二中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考试
地理学科试题
试卷: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赤道没有通过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判断
(
)
A.红海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B.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扩大
C.印度半岛将来会和亚欧大陆分离
D.大西洋的面积将大大缩小
3.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出国境,称之为(
)
A.湄公河
B.布拉马普特拉河
C.萨尔温江
D.伊洛瓦底江
4.长春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时、时、时、时测得气温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均温是(
)
A.44℃
B.16℃
C.11℃
D.12℃
5.从2019年1月的寒假起至3月初,上海市以阴雨天居多,原因可能是(
)
A.副热带高压较强
B.亚洲高压较强
C.入梅时间早
D.冷暖空气相持不下
6.下列关于降水分布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是十分巨大的;
②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只受纬度位置影响,不受海陆位置影响;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较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以下四幅图中,代表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
)
A.A
B.B
C.C
D.D
8.下列没有热带雨林分布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9.亚洲河流受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影响形成的形态是(
)
A.放射状
B.向心状
C.扇形
D.网络状
10.下面是四个QQ好友在2018年夏天分别游览亚洲的四个不同地区后,相互在网上聊天交流此次外出旅行的相关聊天记录,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李说:虽然我不会游泳,但在死海中我却能随心所欲地畅游,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B.小王说:我在去乌兰巴托的路上看到了大片的草原,体会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
C.小刘说:此次到了世界最大的半岛旅行,那里气候湿热,到处都是绿树成荫。
D.小马说:我到了日本旅游,发现街上好多商店的名字都似曾相识。
下图为某月世界局部地区的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此季节,图中①处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2.此季节,图中②处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气压差异
B.赤道低气压与亚洲低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异
C.大西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14.日本工业分布主要如上图阴影所示,对形成该空间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交通
B.资源
C.政策
D.市场
15.关于图中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势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B.②地形都是平原,是海拔最低的一洲
C.③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相似,都是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D.④有“高原大陆”之称,是海拔最高的一洲
16.世界四大长河中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
A.尼罗河
B.密西西比河
C.长江
D.亚马孙河
17.下图所示的四国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18.下列国家属同一文化圈的是(
)
A.中国和日本
B.印度和越南
C.埃及和印度
D.中国和印度
我国山西省有一种民居,其建筑风格为屋顶内侧呈单面漏斗状,当地人称之为“肥水不流外人田”;而我国南方各地尤其是城市近年来把平顶多层住宅楼改造成斜坡顶,当地人称之为“戴帽子”。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影响山西的屋顶内侧呈单面漏斗状建筑风格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较干旱,降水少
B.地处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均匀
C.地处高气压控制区,水资源缺乏
D.亚洲高压距离近,冬季风强烈,温度低
20.南方各地对平顶多层住宅楼进行“戴帽子”改造工程的目的是使住宅(
)
A.保暖、采光、防潮防沙
B.防漏、美观、隔热节能
C.通风、美观、便于绿化
D.防漏、通风、增加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本题每空1分,共11分)下面两图中,图Ⅰ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Ⅱ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中A季节为北半球____季,B季节为北半球___季。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Ⅱ①②③④四地中的________地。
(3)图Ⅱ中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气候是常年受图Ⅰ中________(甲、乙、丙、丁)带影响形成的。
(4)图Ⅰ中B季节时,图Ⅱ中②海沿岸此季节受_____(甲、乙、丙、丁)带控制,此季节②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________风,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1)冬季,A地区的降水比B地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森林资源丰富,试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比重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沿岸及_________________沿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99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为1%,死亡率为0.8%,自然增长率为0.2%,由此判断日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________,这种趋势的负面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题19分)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①为
(国);②西侧为
(国)、东侧为
(国);③为
(国);④为
海;⑤为
洋。(每空1分)
⑵从A到B,降水量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东亚东部主要为
气候和
气候,其成因是
,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每空2分)
(3)东亚的河流上游河段多
(资源),而中下游因外力作用往往形成
(地形)。(每空1.5分)
24.(本题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左图是中亚局部区域图,右图为A地各月气温降水量统计图。
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角度分析图中A地的气候特征。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
【详解】
欧洲位于地中海以北,全部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全部位于30°N以北。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红海位于生长边界,因此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A对;地中海位于消亡边界,面积会不断减小,B错;印度半岛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交界处,为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因此不会和亚欧大陆分离,C错;大西洋中间有个大西洋海岭,属于生长边界,其面积也会不断增大,D错。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出国境,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故选B。
【点睛】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为怒江;伊洛瓦底江在我国境内称为独龙江。
4.C
【解析】长春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时、时、时、时测得气温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均温是将四次测量数值相加,求平均值。日均温是11℃,C对。A、B、D错。
5.D
【解析】
【详解】
A.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3月盛行西北季风,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A错误;
B.亚洲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控制某地时,多晴朗天气,2019年1—3月,上海以阴雨天居多,说明亚洲高压弱,故B错误;
C.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2019年1—3月,上海以阴雨天居多不是入梅时间早造成的,故C错误;
D.2019年1—3月,上海以阴雨天居多,可能是是因为冬季风偏弱,冷暖空气在此相持不下形成的阴雨天,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详解】
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故①正确。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是世界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②错误,③④正确。所以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关于世界的降水规律,应通过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理解记忆。
7.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
【详解】
A项所示各月气温都在20℃以上,降水属于全年多雨型,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B项所示该地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且在1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降水属于冬雨型,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C项所示该地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且在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在20℃以下,各月降水量差异小,属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项所示该地最冷气温出现在1月,且在0℃一下,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降水属于夏雨型,气候类型为温带季节气候。故选D。
8.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自然景观及其分布概况,要求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情况。
【详解】
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非洲、亚洲和大洋洲都有热带雨林气候;欧洲没有热带雨林气候。根据题意故选:C
9.A
【解析】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由地势较高的地区流向地势较低的地区,因此呈放射状。排除BCD,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亚洲地形和水系的相关知识。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中部一带地势高,周围低,地表起伏大,半岛和岛屿多,全洲大致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伸延至大陆边缘。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75%,在山地和高原外侧分布着一些平原。亚洲许多大河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方奔流,形成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四大水系。
10.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各国的地理特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需要从世界各国的地理特征入手分析解答。死海含盐度高,浮力大,即使不带游泳圈也不会沉没。故A不符合题意;蒙古的乌兰巴托畜牧业发达,能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故B不符合题意;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其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不可能到处绿树成荫,鲜花飘香,C故符合题意;日语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较大影响.一些日本的语言学家认为,日语中一些固有常用词汇的发音与汉语非常相似,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中国人的影响.在文字的形成方面更是受到了中国汉语的巨大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1.D
12.D
【解析】
11.该题考查季风气候。根据材料可知,此时亚洲大陆出现低气压,应为北半球夏季;①地位东亚地区,风向为东南风,正确答案为D。
12.结合材料,此时②处主要为西南季风。根据所学知识,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偏转成为西南风,故其主要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正确答案为D。
【点睛】
亚洲季风气候:
13.C
14.C
【解析】
【分析】
13.影响樱花开放时间早晚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温度)。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对热量的影响,一般规律是纬度越高,热量条件越差,樱花开放时间越迟(晚)。根据日本几个岛屿的分布纬度,九州纬度最低,气温高,北海道纬度最高,气温低。得出樱花开花日期从早到晚的顺序是:九州--本州--北海道,C正确,故选C。
14.据所学知识,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户内海沿岸,原因是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需要通过海运进口资源,工业产品依赖国外市场,布局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户内海沿岸,有利于利用便利的海运运入资源,输出产品,ABD项与工业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政策对日本工业分布影响不大,C正确,故选C。
15.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根据轮廓,我们可以判断,①为亚洲,②为欧洲,③为北美洲,④为非洲。
【详解】
①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为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故A正确。②欧洲是海拔最低的大洲,但是该大洲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分布着山脉,故B错误。③北美洲地形特点为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和山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二者地形有很大的不同,故C错误。④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但并不是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故D错误。
16.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A错误;密西西比河主要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B错误;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C错误;亚马孙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故D正确。
17.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世界的人口。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①为印度,②为巴西,③为中国,④为美国。这四个国家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应为①②③④。故正确答案为A。
18.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地域文化相关知识,较为基础。
【详解】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圈,印度属于南亚文化圈,越南属于东南亚文化圈,埃及属于伊斯兰文化圈。BCD错误,故选A。
19.A
20.B
【解析】
19.山西省因气候较干旱,降水量较小,建筑风格为屋顶内侧呈单面漏斗状,可以将雨水收集到自家院内,所以呈单面漏斗状,A正确。山西省处于季风气候区,受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较大,BC错误。“肥水不流外人田”说明单面漏斗状建筑风格主要和降水有关,和冬季气温低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20.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降水强度大,夏季温度较高,平顶房房顶易积水,容易造成渗漏,改成斜坡,有利于排水,也有利于夏季的隔热。B正确。南方温度较高,保温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通风可以增加窗户面积等措施,“戴帽子”改造工程的目的不是为了通风,CD错误。平顶多层住宅楼改造成斜坡顶对增加住宅空间效果不大,增加空间可以在平顶房增加平顶建筑,D错误。故选B。
21.夏
冬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多雨
④
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
丁
丁
温和湿润
西北
寒冷干燥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成因和特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考查基本功,理解记忆即可。
【详解】
(1)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可判断时间,A图中气压带位置偏北,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季,B图中气压带位置偏南,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2)甲低气压位于赤道附近,确定甲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控制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对应Ⅱ图中的④地。
(3)①地区位于亚欧大陆40°N~60°N的大陆西岸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温和湿润的西风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4)图Ⅰ中B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图Ⅱ中②海是地中海,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即图Ⅱ中丁带,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冬季亚欧大陆东岸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点睛】
气压带、风带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发生季节性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2.多
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
多山地丘陵降水丰富
多山地地形;林地比重大
濑户内海
太平洋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现代型
人口老龄化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
(1)冬季,A地区的降水比B地多,原因冬季日本盛行西北风,西北风从日本海带来湿润气流,A地区处于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2)日本森林资源丰富,试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多山地丘陵而且降水丰富;(3)日本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的比重较小,原因是日本多山地地形;林地比重大;(4)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濑户内海沿岸及太平洋沿岸,原因是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沿海港口城市交通便利,适合工业原料以及产品的外运;(5)1999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为1%,死亡率为0.8%,自然增长率为0.2%,由此判断日本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这种趋势的负面影响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23.(13分)
(1)蒙古
韩国
日本
朝鲜
日本海
太平洋(6分)
(2)从A到B由于距海里程的增加,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两者顺序可调换)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水田农业(5分)
(3)水能
冲积平原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①为我国北部的邻国蒙古;②是日本与朝鲜半岛之间,其西侧为韩国、东侧为日本;③是朝鲜半岛屿北部的朝鲜;④是日本与大陆之间的日本海;⑤是亚洲东部的太平洋。
(2)从A到B,是从沿海向内陆变化,由于距海里程的增加,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大陆性增强降水量逐渐减少。东亚东部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东亚的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喜湿喜热的水稻的生长,当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
(3)东亚的河流上游河段主要在中国西部的高山和高原地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流经在平原地区,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考点:主要考查东亚的地理环境特征。
24.(1)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山地阻隔,海洋水汽难以深入;全年降水稀少;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的分析。
读图,A地位于咸海东侧,地处温带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受山地阻隔,海洋水汽难以深入,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点睛:区域气候特征的分析:
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
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②
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
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