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认识算盘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认识算盘北京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1 09: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算盘
教学目标:
1.认识算盘,了解算盘各部分名称,会确定数位,知道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并会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在算盘上拨珠表示万以内的数。
2.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3.了解算盘的广泛应用,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读写算盘上的数。
教学难点:读写带有上珠的数。
教学准备:教师用大算盘一把,学生用小算盘每人一把。
教学过程:
(一)了解记数的发展
教师: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有关数的知识。在古代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这些数的呢,你们知道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古代的记数方法。
(1)实物记数。
古代用石头和物品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记数。
(2)结绳记数。
有一个物品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
(3)算筹记数。
用纵横交错的小棒来记数。
(4)中国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发明创造,其结构简单,算法简便。算盘能与中国的四大发明相媲美,为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明代是算盘的成熟时期,当时的商人程大位撰写的《算法统宗》是我国影响最大的珠算巨著。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数学课不仅仅是学数学知识,更承担了文化传承的重任。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记数是生产生活的需要,算盘是记数工具
了解数学发展历史,渗透数学文化,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认识算盘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算盘呢?
1.认识算盘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
教师:说一说算盘是什么样子的。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介绍算盘:算盘是长方形的,周围是木框,里面有一根一根的小棒将珠子穿起来,称为"档。(板书:档)。档中横的一条叫“梁”,梁上有两个珠子,称“上珠”(板书;上珠),也有的算盘只有一个上珠,梁下有五个珠子,称“下珠”(板书下珠),有的算盘只有四个下珠。
教师:拿出我们的算盘看一看,说一说。
【设计意图】算盘是生活中常见的记数工具,有的孩子可能见过。在教师介绍算盘之前,先让学生说说对算盘的认识,提取学生的原有认知,有助于激
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2.介绍算盘的拨珠方法。
(1)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拨珠,各有分工、协同工作。(教师示范,如右图)
拇指;把下珠向上拨。
食指:把下珠向下拨。
中指:把上珠向下或向上拨。
(2)在算盘上练习拨珠。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识算盘,学会使用算盘表示数,还要学会正确的拨珠方法。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介绍算盘记数的方法。
(1)一个上珠表示“5”。
教师:算盘上的珠子是帮我们记数的。当所有的珠子都紧挨上下框,而远离横梁的时候,就像下面这样,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没有数。
教师:试一试,在算盘上拨出“2”这个数。
教师收集学生资源,并提问:都想表示同一个数“2”,拨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预设学生的可能情况:两个下珠;两个上珠;一个上珠和一个下珠。
教师:到底哪一个才是“2”呢?
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教师介绍:算盘上,每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这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创造!
【设计意图】学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的差异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对比、讨论中发现,一个上珠和一个下珠分别表示几,带领学生经历一个思考分析、知识形成与创造的过程。
(2)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师:读一读刚才我们拨出的数,2、6、10......
教师:通常在使用算盘记数的时候,上珠我们只使用1个,下珠只使用4个。7、8、9、10这些数该怎样用算盘表示呢?请你试一试。
学生汇报:7用一个上珠和2个下珠表示;8用一个上珠和3个下珠表示,9用一个上珠和4个下珠表示·····
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讨论10的表示方法。
“一个上珠和5个下珠”“两个上珠”“用前一位的一个珠子表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以往我们使用计数器拨珠记数的时候,8.9.10是怎样表示的(可以展示一下)?个位满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在使用阿拉伯数字记数的时候,个位满十也要向前一位进“1”。所以,10这个数在算盘上也应该向前一进“1”。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记数方法对比分析,找到共同点,使学生深刻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3)确定数位。
教师:对比拨出的1和10,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建议?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教师:都是一个下珠,但是表示的多少不用,一个表示1,一个表示10,怎样才能清晰地区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算盘上确定一个固定的数位表示个位,个位的左面就是十位,十位的左面就是百位······只要有了个位,就可以找到其他数位了,这样,任何一个多位数都可以在算盘上表示。通常我们把算盘的右起第三档定为“个位”。
学生在自己的算盘上确定个位。
【设计意图)通过在没有数位的算盘上,对比1和10,使学生产生思维的认知冲突:没有数位该如何区分哪个是1哪个是10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确定数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产生确定数位的需求。
(三)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
1.读出算盘上的数。
预设学生的读法(第一个数):四百四十、四百九十、四百五十……
教师:读数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什么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确定好数位后从高位读起;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2.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
206 385 690
教师:对于206这个数,你是怎样拨的?
学生:在百位上拨2个下珠,个位上拨1个上珠和一个下珠。
教师:对比下面正确和错误的拨珠方法,有什么不同?
教师:拨珠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确定好数位,从高位拔起;每个上珠表示5;0用空档表示。
3.两个同学一组,每人拨出两个数,对方读一读。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的分配能力弱,无论是读数还是拨教,对于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含有0、5、6、7、8、9这几个数字的多位数。
在学生出现问题时,静下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对话、互相提示等方法,重点处理在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时,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这也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四)巩固练习拨数和读写
1.指名一名同学说出一个数,大家拨。
(1)说出一个一位数,大家拨。
(2)说出一个两位数,大家拨。
(3)任意说出一个三位数,大家拨。
2.指名一名同学在算盘上任意拨出一个万以内的数,大家读、写。
3,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评价一下你今天的表现。
教师:关于算盘的知识你还想学习什么内容呢?
教师:课下同学们可以收集一下算盘的相关介绍和知识。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学习不应该是终点,而应该成为学生进一分认识和学习算盘知识的起点,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的布置,使课堂的学习向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