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四课 《尊生》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第四课 《尊生》课件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0 22:3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尊生
《周礼》云:‘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间,多以大树为社树,盖此始也。
——唐苏鹗《苏氏演义》
对古代先民来说,在社坛种植树木既是一种祖先崇拜,也有避免邪祟暗生与祓除恶鬼的意思。
侮人之鬼者,过社而摇其枝。
第二部分: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通“方”,将近、大约)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竟)行不辍。
翻译:有个姓石的木匠到齐国曲辕,看见被人们称为神树的栎树。那棵树非常高大,树荫可以遮蔽数千头牛,测量它的树干,足有百尺之围,树高达至山顶,几丈高后才长树枝,可以用来造船的树枝都有几十枝。参观它的人如同在赶集。这位匠人不去看它,却不停向前走。
第二部分
2.弟子厌(满足)观之,走及(跑着赶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翻译:他的徒弟在那看够了跑着赶上木匠说:“自从我拿着斧子跟随您做木工,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树,先生为何不肯看一眼,却向前走个不停,这是为何呢?”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厌”同“餍”,满足。
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第二部分
3.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不成材的树木,无用之木)也,以为舟则沈(没入水中),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溢出的样子),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翻译:木匠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了!那木头是无用之物,做成船它会沉没,做成棺材它会很快地腐朽,做器具它很快会毁坏,做门户它会像树一样流出污浆,做成柱子,它会被虫子蛀蚀。这是一棵不能成材的树木,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才有这么长的寿命。
4.
匠石归,栎社见(通现)梦曰:“女(通汝)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可用之木)邪?夫柤(通楂)梨橘柚果蓏(瓜果的总称)之属,实熟则剥(通扑,击打),剥则辱(挫伤);大枝折,小枝泄(通抴,拖,用力拉)。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抨击、打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将近、几乎)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互相把对方当作工具)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翻译:
匠人石回到家里,梦见社树对他说:“你将用什么东西跟我相提并论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来跟我相比吗?那楂、梨、橘、柚之类都属于果树,果实成熟就会被打落在地,打落果子以后枝干也就会遭受摧残;大的枝干被折断,小的枝丫被拽下来。这就是因为它们能结出鲜美果实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终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来了世俗者的打击。各种事物莫不如此。而且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假如我果真是有用,还能够获得延年益寿这一最大的用处吗?况且你和我都是‘物’,你这样看待事物怎么可以呢?你不过是几近死亡的没有用处的人,又怎么会真正懂得没有用处的树木呢!”
散木,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
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散人,
平庸无用的人
不为世用的人;
闲散自在的人。
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各是什么??
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
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
匠石
栎社树
不当
工具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第一部分:
1.1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疾病深重难除),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翻译: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虽然这样,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天下是最贵重的,却不因为它而伤害了自己的生命,更何况其他东西呢!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忘怀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1.2.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疾病深重难除),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翻译: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来治理天下啊。”所以天下是最珍贵的器物,却不拿它来交换生命。这就是有道的人跟一般人不同的原因  
大器晚成
指聪明的人很晚才出人头地。
1.3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葛布衣服)。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
翻译:舜又把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我站在宇宙之中,冬天穿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夏天穿葛布衣服。春天耕种,身体足以劳动;秋天收获敛藏,身子骨足能得到休息安养。太阳出来的时候起来劳动,太阳落山以后就休息,在天地间自由自在,而自觉得意开心。我要天下做什么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最终没有接受。于是善卷离开舜而隐入深山,没有谁知道他的居所。
天下
生命
取其一
庄子:生命更为重要
主张以生命为本,反对世俗名利牵累和祸害生命,或使生命处于危险当中。
1.4大王(太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状语后置),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拖累祸害身体)。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通“忘”)其身,岂不惑(糊涂)哉!
翻译:
太王亶父居住在邠地,狄族人攻打他。拿兽皮丝织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拿狗和马来供奉他们,他们也不接受;拿珠宝玉器来供奉他们,他们也不接受。狄族人所希望得到的,是邠地的土地。太王亶父说:“跟人的哥哥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弟弟被杀害,跟人的父亲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儿子被杀害,我不忍心这样。你们都尽力住在这儿吧!做我的臣民和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而且我听说过这话:不要因为用来养活百姓的土地害所养活的百姓。”于是他以策为杖离开了邠地。人们络绎不绝地跟着他,最终在岐山之下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太王亶父可以说是能尊重生命的了。能够尊重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因用来养生的物品伤害身体,即使财物少地位低也不因追逐利益而拖累祸害身体。现在世上做高官有尊贵爵位的人,都严重违背了这一点,见到利禄就轻易忘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这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地位、土地
百姓的生命
取其一
亶父:杖策而去之
尊重重视自己的生命,不能以自我生命为中心,也要重视关怀他人的生命。
尊生不只限于保身,还要注重养心,保持精神的自由和愉悦!
尊生深刻的内涵:
“尊生”意味着既不能把自己的生命作为一种工具,也不能把别人的生命充当工具,期望别人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或拖累生命;庄子的思想大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对人的关怀,是庄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尊生不只限于保身,还要注重养心,保持精神的自由和愉悦!
每个人性别不同,性格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才能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周围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同,总是存在差异的。承认差异,就是对别人的尊重。
据科学研究表明,人周围存在一个自我感觉安全的、或是自我感觉舒服空间界限,如果这个空间受到挤压或侵犯,人会不舒服甚至发怒,这个空间又是随情况变化的。这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和人交谈,如果挨得太近了,我们会不自觉的往后退,调整到一个合适的距离。给彼此空间,是尊重彼此的表现。是与人相处之道的硬道理。
尊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