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二课《鹏之徙于南冥》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第二课《鹏之徙于南冥》课件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0 22: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鹏之徙于南冥也
“逍遥”
——悠闲自得的样子
“逍遥游”
——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文章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想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
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成语积累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
鹏程万里、鹏霄万里、万里鹏翼——比喻前程远大
“你咋不上天”的文言说法?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拓展
干谒之作
文人士子为达到延誉、入幕、入仕、升迁等目的,谒拜达官显贵或者文坛名宿的行为。
被干谒者与干谒者存在尊卑关系,干谒者根据干谒对象的人性弱点或兴趣雅好,呈送干谒诗、文甚而财货等等。
钱穆曾:“干谒之风唐人最盛,至宋犹存。”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与韩荆州书》作者:李白
(唐)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接受冷子兴之计,凭着林如海的一封推介信和“贾姓宗侄”的名帖,到京都干谒了贾政。贾政先为其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月,又谋补金陵应天府之缺。贾雨村得以再次徜徉于仕途。
拓展
干谒之作
多为谀美对方,或哀切陈词
第3段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通熄);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在其位而无所作为,名作动)之,吾自视缺然(心中不安的样子)。请致(交还)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主祭的人)不越樽俎(职守)而代之矣。”
译文: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
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
先生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觉心里不安,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
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成语积累



越俎代庖,
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尸位素餐,
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许由洗耳
(巢父)饮犊上流
他脏了我的耳朵!
你还脏了我的牛!!
许由面对声名的诱惑始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气节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洗耳”表明文人的高洁和自爱。
我可以干啥?
渡水腰舟
海南黎族渡水腰舟,又称渡水葫芦,葫芦舟。渡水腰舟是人类战胜洪水最古老、最简单的浮具,由浮具又发展为筏具,最后演化为船只的发明。
海南黎族渡水腰舟,2007年8月份,渡水腰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国家“申遗”。
第5段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一种葫芦)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十斗),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内中空虚的样子)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击破)之。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第5段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漂洗)絖(同纩,棉絮)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比喻尚有浅陋、遭蒙蔽的识见)也夫!”
译文: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第5段赏析:
一种东西有用无用、用途大小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使用的地方不同而不同的。庄子的思维超出了习惯力量的束缚,可以让葫芦做成腰舟用来渡河;不龟手之药,不仅仅可以用来防止手冻裂的的日常漂洗之用,也可以用来行军打仗。至人无己就是不被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闭塞和拘囿。
至人、神人、圣人:是不偏执自我、不汲汲追求事功和名声的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人,笼统地讲是指道家最高的人格范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