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1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1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0 22:4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七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第一则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第二则译文
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曲直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就是表现为相互亲爱;羞耻之心,就是表现为行为方式;恭敬之心,就是表现为社会行为规范;是非曲直之心,就是表现为人的智慧。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都要用智慧,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所以说:“
探求就可以获得,放弃就是失去。”
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众口一词,能把金石熔化;多次诽谤,能使人毁灭。
第三则译文
孟子说:“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内心依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去刻意强行仁义。
第四则译文
译文:
孟子说:“万物之理我都具备了。所具备的道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了的事。
近义词:勉为其难

qiáng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弩之末。年富力~。
qiǎng 
◎硬要,迫使,尽力:~人所难。~词夺理。
~颜欢笑
jiàng ◎
固执,强硬不屈:~嘴。倔~。
这些美好的品质来自于哪里?
人性
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

所以,人人都有善的萌芽(性善论),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第五则译文
孟子说:“五谷,是粮食中的好品种;如果不成熟,还不如荑草和稗草。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也要等到时机成熟才行。”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不如稊稗,
比喻条件素质再好,如果最后不能有所成就,那就还不如素质条件差的。
第六则译文
孟子说:“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谈什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有什么作为。所言谈的不是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就称之为自己损害自己;自身不能辨别仁爱和使用最佳行为方式,就称之为自己抛弃自己。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是人们所安于顺应的;最佳行为方式,是人们所必须走的正路。荒废安于顺应而不辨别,舍弃正路而不使用,真是可悲啊。”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总结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四端说
能辨别是非对错,
有羞耻感,
能谦让,
有同情心
扩大
反身而诚强恕而行
道德的最高原则。
1.巧用寓言。
揠苗助长、齐人一妻一妾、月攘一鸡
2.妙用比喻。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3.善用排比。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
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的论辩艺术
孟子档案
本名:
所处时代:
家世:
主要作品:
师承:
尊称:
孟轲,姬姓孟氏
战国
父早丧、母独自抚养(孟母三迁、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孟子欲休妻)
作《孟子》
儒家子思之门人
亚圣
单元内容提要
《王好战,请以战喻》讲了为人君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主要是学习孟子的寓言艺术;
《王何必曰利》主要内容是孟子的义利观;
《民为贵》主要阐述孟子的民本思想;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内容是论述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
《人和》主要阐述反求诸己、推己及人,注意和睦团结的思想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论述孟子集义养气的学说;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主要内容是阐述孟子的“四端”学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