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文:
师:《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感人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革命老前辈。
1.教师出示朱德同志像,引导学生认识“朱”“德”这两个字,并简单介绍朱德。
2.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3.教师出示扁担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扁”“担”这两个字,并说一说扁担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生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2.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生词,师生集体认读生字、生词
4.教师指名读生字、生词。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5.学生“开火车”读
6.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难”。通过比较、组词,加深学生对多音字“难”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手势告诉教师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2.教师请四名学生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于谁的一件什么事?
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同志”“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斗笠”的图片,教读词语“斗笠”。
师: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的帽子。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朱德同志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泽东同志会师的图片。
师: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泽东同志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会师”。“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3)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①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默读课文,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四、研读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朱德同志让战士们心疼的词句。
2.学生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学生集体交流。
4.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抓住重点词“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难走”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指导。
(1)教师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学生思考: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战士们看朱德同志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怕他累坏了,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斗笠 会师 同志 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