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活动一:回顾分离提纯方法
问题1、你知道什么叫分离吗?什么叫提纯吗?
问题2、你知道哪些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结晶、蒸发等
分离:
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其中每个组分必须都保留下来,并且要求恢复到原来的组成和状态(或者指定状态)。
提纯:
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他杂质除去。
一、分离与提纯:
交流与讨论1:课本P18交流与讨论
1、过滤:
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
范围:
固---液混合分离
仪器:
漏斗、滤纸、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过滤装置:
一贴,
二低,
三靠。
2、结晶:
原理:主要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溶剂的影响进行分离和提纯。
主要包含: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和蒸发结晶。
1、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2、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3、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蒸发(蒸发结晶)操作注意事项:
问题解决:学案第二页问题3
KNO3中混有少量KCl如何得到KNO3
KCl中混有少量KNO3如何得到KCl
问题探究
如何将溴水中溴提取出来?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P19
现象: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为橙红色
3、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即萃取剂)把溶质从原来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活动二、理解萃取和分液的原理
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种性质:
1、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不反应;
2、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1、可以用酒精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吗?
2、萃取后溶液分为2层,如何分开?
思考1:
4、分液:
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
萃取 静置分液
萃取分液装置:
萃取
静置分液
分液漏斗
1、检漏:上下口是否漏水;
2、取液:≤容积3/4;
3、振荡:充分萃取、适时放气
4、静置分层
5、分液:打开分液斗上口玻璃塞,下层
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从上
口流出。
小结:萃取分液步骤
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酒精、苯、CCl4、煤油都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之间大都能互溶;碘(I2)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溶液呈紫色;溴(液溴)的性质与碘相似,其溶液呈橙色。
1、下列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液溴和CCl4 B、酒精和煤油
C、CaCl2和Na2SO4溶液 D、苯和蒸馏水
D
2、酒精、苯、CCl4、NaCl溶液、蒸馏水五种试剂中
(1)能把碘单质从碘水中萃取出来的是( ),
进行分液之后是否已经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苯,CCl4
不能,还要进一步分离
(2)能把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并在分液时溴从分液漏斗上端倒出的是( );萃取时,上层液体呈( )色,下层液体呈( )色.
苯
橙
无或颜色变浅
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制取蒸馏水?
思考2:
(1)、定义:将液态物质加热至沸腾,使之气化,再将蒸气重新冷凝为液体的操作;
(2)、原理:利用混合物各组分沸点的差异(用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的液体混合物,除去液体中难挥发的物质)。
活动三:理解蒸馏的原理
(3)主要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注意事项:
投放沸石或碎瓷片
溶液体积应在1/3-2/3
温度计水银球处于支管口处
水,下进上出
垫石棉网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能否用蒸馏分离?先蒸馏出来的是什么?
(酒精的沸点是78.3 ℃ )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小结:常见分离提纯方法
6
4
2
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物分离
溶解度不同的可溶性混合物分离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5
3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
可溶性固体与液体混合物分离
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分离
1
分离提纯方法
萃取
分液
蒸馏
结晶、重结晶
蒸发、浓缩、结晶
过滤
练习与实践
1、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已学方法有:
A.萃取 B.分液 C.过滤
D.加热分解 E.蒸发 F.蒸馏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 (把选用方法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OH)2 颗粒( )
(2)把饱和食盐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 )
(3)除去酒精中溶解的微量食盐( )
(4)把溴水中的溴提取出来 ( )
(5)用自来水制取医用蒸馏水 ( )
(6)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 )
(7)分离柴油和水的混合物 ( )
B
D
A
C
E
F
F
例1
教材P20,据混合物中各物质被吸附性能的不同,把它们溶解在某溶剂中,以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
拓展视野——层析:
[交流与讨论2]——例2
现有含MgCl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MgCl2
NaCl
NaCl沸点:1442℃
MgCl2沸点:1412℃
作业布置
练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