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计算机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甘教课标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计算基础)第一课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为七年级的学生,因为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在对其讲解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耐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变化及每代计算机的特点;
2、了解典型的计算机改革事例。
技能目标: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情感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发展,更好地应用计算机;
2、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五、教学难点 1、每代计算机的变化及特点;
2、计算机发展的典型事例给同学们带来的启发。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
?春秋的“筹算法”(用竹筹计数)—唐末的算盘(南宋口决)—第一台机械计算机(1642年、法国)—计算尺(1654年)—手摇计算机(1887年)—电动计算机?
2、计算工具与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计算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运算量大、精度要求高、速度要求快以及能进行自动控制、管理、检索,于是着手研制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二)、新课讲授?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1942年2?月问世,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莫尔学院的莫厅莱教授和学生埃克特博士等研制。?
运行速度:约5000次/秒,重: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主要电子元件: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等。?教师可例图显示(激发教学情趣)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①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使用的逻辑元件划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对照教材“表1-1”,教师讲述、比较。
?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指高速、大存贮容量的计算机
微型化:指体积缩小(便携式)、价格不断下调
智能化:人工智能的模拟?
网络化:以实现资源共享、分布处理、信息传输等。
多媒体技术应用化:图、文、声、像并茂
?3、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运行速度快:几十亿至几百亿次/秒;?
精确度高:精度一般可达十几位有效数字;?
具有“记忆”存贮和逻辑判断能力:采用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存贮设计思想?程序运行自动化:计算机内部的操作由程序自动控制进行。
?4、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以高速进行操作、具有内部存贮能力、由程序控制其操作过程的自动电子设备。?
5、计算机在各领域的主要应用?
(教师应加强举例、剖析计算机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对该科的学习兴趣)?科学计算:如数学物理问题、气象、地震预测等的计算?数据处理:企业、财务、统计、资料管理、图书检索等。?实时控制:卫星、导弹发射等。?
计算机辅助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其它应用:系统访真、人工智能、网络通讯办公自动化等。??
(三)、课堂小结?
小结: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与应用。
(四)、作业布置?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自主要的电子逻辑元件分别是什么?
?2、?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试举例加以说明。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