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代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春秋
儒家
道家
战国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核心思想:仁;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思想:顺应自然、对立双方能相互转化、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礼治
顺应自然和民心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孔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荀子
老子
2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主人公:
秦王
嬴政
扫六合:
秦灭六国
统一天下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4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秦国能灭六国的原因有哪些?
2.六国灭亡的先后顺序?
3.秦国何时完成统一大业?定都哪里?
4.秦统一中国有何历史意义?
一、秦灭六国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及时听取建议,做了充分的准备)
民心所向
(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渴望统一)
国富兵强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1、秦灭六国的原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4页第一段,思考:秦灭六国的条件是什么?并进行概括。
个人
天下大势
秦国
秦王嬴政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内容
作用
政治
建立县制
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编定户籍,严明法度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商鞅变法
国家强大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秦
楚
齐
韩
赵
魏
燕
寿春
临淄
邯郸
大梁
郑
蓟
勃
海
海
东
河
水
水
汾
咸阳
2、秦灭六国过程
辽东
时间:
策略:
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
远交近攻
咸阳
秦
公元前221年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秦朝
公元前221年
嬴政
咸阳
3、秦朝的建立
9
秦王的烦恼
烦恼一:秦王某日在大殿观察大秦的地图和周的地图,内心郁闷说到:“哼,周如此小邦,竟能与寡人一般称‘王’”
烦恼二:秦王日夜操劳国事,每天要看重达一百多斤的竹简奏章,他不断唉声叹气:“唉,统一之后真是辛苦,寡人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心好累”
烦恼三:“丞相建议,要在距离咱们的京城很远的地方封几个王,李斯却说周亡皆因诸侯祸起,秦王想”真纠结啊,到底该怎么办?
称号不尊贵
国事繁重
国土管理
众爱卿替本王想想办法
称号不尊贵
国事繁重
疆域管理
秦王的心事
解决办法
创立皇帝制度
设立三公九卿
实行郡县制
秦王嬴政是如何消除自己心事的?请同学们阅读第二子目(P45—46)内容,找出解决办法。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三皇:天皇 地皇 泰皇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皇帝
郡(守)
县(令或长)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最高统治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监察
行政
军事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2、三公九卿制度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郡: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
县:县的长官称为县长或者县令。
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分封制
郡县制
相同点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分封制
世袭产生
贵 族
地方割据
国家分裂
皇帝任免
官 僚
中央集权
国家统一
郡县制
郡
县
乡
里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郡县制与分封制有哪些异同点?
思考探究
郡县制
意义: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全国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秦朝政治建制图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最高统治者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措施:
(1)皇帝制度: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2)中央:三公九卿制度
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行政制度: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下设县,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嬴政
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我失望!
李斯
陛下,怎么回事?
嬴政
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我坐着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我的话,我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货币,秦国的钱花不出;我让他称一斤花生,他只给了我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去饭店吃饭,有些儒生在背后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我贵为皇帝,怎能任由他们议论!出来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侵犯我边疆地区...... 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根据课文内容,归纳秦始皇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作用。
车辆大小和道路宽窄不统一
文字语言不统一
货币不统一
度量衡不统一
边疆危机严重
1.文化上:统一文字
把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意义:①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②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③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货币
—— 促进各地经济交流。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
圆形方孔半两钱
中国农业银行
衡[重量]
量[容积]
度[长度]
度[长度]
衡[重量]
量[容积]
圆形方孔
“半两”铜钱
经济上的统一措施: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便利经济的发展。
秦一尺约23.1cm
秦一升约202ml
秦一斤约258g
2.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交通上:车同轨,修驰道,凿灵渠。
秦皇古道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凿灵渠
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巩固统一
辽东
临洮
长城一带
南海
陇西
东海
人口约2000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货币(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秦统一中国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交通上
巩固
统一
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修长城
秦朝疆域
完成统一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道路
军事上
四、课堂小结
公元前221年
秦朝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思考探究
四、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秦朝设立的政治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4、秦朝实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安定和社会统一。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
3、(2014年陕西)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
A. 御史大夫 B. 丞相 C. 太尉 D. 郡守
C
B
A
随堂练习
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公元221年 B、公元有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
A.夏朝 B.秦国 C.秦朝 D.周朝
4、秦朝开创了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地方设县 B.修筑长城
C.用圆形方孔钱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