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件(共45张PPT,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件(共45张PPT,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2-17 11:59:59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名言欣赏:
人一定要足够优秀或足够强大,如果你只是弱酸或者弱碱,那即使是滥情如Al(OH)3者也不会要你!
问题1:向一个玻璃杯内倒入半杯食醋,再将一枚鸡蛋放入醋中,鸡蛋就在醋中浮上浮下,好像一艘潜水艇一样在海洋中潜入浮出。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导入新课
问题2:冬季人们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在大棚内放置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你知道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内的药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吗?
导入新课
制碳酸饮料
干冰人工降雨
CO2
提供植物光合作用
制造烟雾缭绕景观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
2.通过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装置,能说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和检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等。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溶液。
在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我们不难发现二氧化碳的身影。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那么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
根据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你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吗?
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检验制得的气体等。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和固体反应
固体和液体反应
液体和液体反应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
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的大——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的小——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联系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
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可产生二氧化碳
…………
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
石灰石高温分解
这些方法中哪些适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目标导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药品的选用
碳和氧气燃烧生成CO2
不能,制得的气体可能不纯。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2
不能,条件较难满足。
Na2CO3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
CaCO3粉末和稀盐酸生成CO2
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
大理石和稀盐酸生成CO2
产生气泡速率比较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大理石和稀硫酸生成CO2
反应速率太慢,不利于收集。
注意:硫酸与石灰石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探究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
可供选择的原料: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钠(Na2CO3)、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
可供选择的仪器:小试管、药匙。
探究方法:
方案
现象
1
2
3
4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
Na2CO3粉末和稀盐酸
2
CaCO3粉末和稀盐酸
3
石灰石和稀盐酸
4
Na2CO3粉末和稀硫酸
5
CaCO3粉末和稀硫酸
6
石灰石和稀硫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
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
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
产生气泡速率比较适中
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
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
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
开始反应有气泡,一会儿就无气泡产生
反应一会儿就停止
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
二氧化碳制取原理
大理石
石灰石
1、药品: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CO2。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
溶质是氯化氢(HCl)
2、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
==
CaCl2+H2CO3
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探究2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思考:(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2)该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3)怎样收集氧气?依据是什么?
【复习】我们在学习氧气的制取的时候就学过以下的气体发生装置:
A
B
C
用上面的发生装置填写下表:
实验
发生装置
选择的依据
氯酸钾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反应物是液体或固体和液体
不要加热(常温)
反应物是固体
需要加热
固体
加热型
固液混合不加热型
我们已经知道
实验
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液体或固体和液体
不要加热(常温)
反应物是固体
需要加热
固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液体
不需加热
固液混合不加热型

气体的收集装置共有三种:
D
E
F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得出结论:二氧化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和O2的实验室制取比较
制取原理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CO2
稀盐酸和大理石
(或石灰石)反应
O2
加热高锰酸钾
加热氯酸钾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固体+液体
固体
固体
固体+液体
常温(不加热)
常温(不加热)
加热
加热
CO2和O2的相关性质比较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小
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CO2

O2

略大

提示: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反之,则密度比空气小。
下列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
长颈漏斗
锥形瓶
双孔橡皮塞
导气管
1.发生装置:
2.收集装置:
集气瓶
玻璃片
3.实验装置: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注意事项:
1、固体药品应事先直接加入锥形瓶中;
2、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加入液体药品;
3、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入反应液面以下;
4、锥形瓶中的导气管不应伸入反应液面以下,应刚露出胶塞为宜;
5、伸入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口应位于集气瓶底部,而不应位于集气瓶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起液封作用,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跑掉。普通漏斗颈较短,难达到液封要求,因此,不宜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下?可以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吗?
思考




为什么插入集气瓶的导气管要接近瓶底?
思考
如果不接近瓶底,瓶内空气不易排出,收集到的CO2气体不纯。
收集装

怎样检验所得气体是二氧化碳?
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满?
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已满。
思考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
检查气密性
加大理石
加稀盐酸
收集气体
检查装置气密性
检验方法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验满方法
集满后正放在桌面上
导管只需突出胶塞少许
导管口应插到集气瓶底
长颈漏斗下端应插到液面以下
!
注意事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再往长颈漏斗注入足量的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被淹没,静置一会儿,若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可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检验
验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
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继续向长颈漏斗加水,发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导气管插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
1.按要求连接好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加药品。
4.收集气体。
5.验满。
归纳与小结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
知识拓展
气体性质
收集方法
装置
注意事项
举例
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
瓶口盖玻璃片,导管插入集气瓶底部
CO2、O2
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
导管插入集气瓶底部
H2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导管不宜伸入集气瓶过长
O2、H2、CO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药品: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装置的确定
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熄灭则已满。
课堂小结
1、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和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需要加热
B.前者反应物是固体,后者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C.都是分解反应
D.前者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后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检测目标
B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入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没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A、锥形瓶塞处漏气
B、没有加热
C、加入的是硫酸溶液
D、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C
检测目标
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
C.装置③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
D.装置④是收集CO2气体的验满方法
D
检测目标
4、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
B
检测目标
5、下反应均能产生CO2气体,其中适用于实验室制C02的是
(
)
A.
石灰石和稀盐酸
B.木炭燃烧
C.
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
D.碳酸钠和稀盐酸
A
检测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