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写作指导(议论要言之有据)
写作指导(议论要言之有据)
写作导航
……………
1
写作实践
……………
2
思路点拨
……………
3
佳作引路
……………
4
写作导航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言之有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
写作导航
2.道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道理,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写作导航
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据呢?
1.准确性原则。在使用材料时,要确保材料的准确性,要经得起推敲,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警句等都要真实准确。在写作时,先确认事例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使用;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
写作导航
2.吻合性原则。要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要注意使用事实论据时,不需要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和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写作导航
3.丰富性原则。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丰富、多样一些,比如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做道理论据,还可以将两者交替使用。
写作导航
4.新颖性原则。选择论据,自然要挑选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文章也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同时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写作实践
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1.文题一,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2.文题二,要表明自己观点,做到言之有理;注意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佳作引路
(一)谈诚信
佚名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佳作引路
孔子早在
2
000
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佳作引路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最终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大字。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佳作引路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选自《》)
[简评]作者选取了两个事例进行事实论据,引用名言警句做道理论据,充分阐释了“诚信”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可怕性。能围绕自己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有理有据,行文流畅。
佳作引路
(二)忧国也要忧己
佚
名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千古名句,意思是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其中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值得我们大书特书。
佳作引路
②范仲淹乃一代贤人,他能看破世俗,独驾于青云之上,此乃忧之极致,乐之极致,人之极境也。他的这种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忘我奋斗,他们置自己个人利益于不顾,一心为国、一心为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佳作引路
③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年轻时候便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奋斗目标,我国现代文坛大家茅盾先生,他一生为党为人民辛苦工作,写出了许多不朽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用手中笔与敌人做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更加勤奋写作,尽情讴歌人民的新生活。临终前、他将自己节省下来的25万元稿费上交国家,献出一
颗赤胆红心。
佳作引路
所有这些,他们都身体力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都是“忧国忧民”“先忧后乐”
的代表。他们这种忧国忧民,几乎从来不“忧”自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声礼赞,相反地,如果一味地忧己,不去忧国,缺乏爱国爱民之心,很可能会走向人民的对立面,万人睡弃,像宋代的秦桧、明代的吴三桂、清代的李鸿章等等,他们的行为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背道而驰,他们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佳作引路
⑤但是,忧国也要忧已。
⑥君不见,多少青年才俊倒在了医院的手术台前,倒在了钟爱一生的三尺讲台上、倒在了无限热爱的实验室……他们英年早逝,使人无限痛惜,而痛惜之余,便是深刻的反思。忧可伤身,此乃事实,所以忧国的同时也要忧己。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适度的忧己,才能常乐,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去忧国!
佳作引路
⑦时代在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勤奋学习,努力奉献,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但我们也倡议适度忧己,以便以更乐观的心态,更切实的行动去忧国,正所谓己之不存,何谈忧国!
(选自《优教》)
【简评】本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文章摆出观点后,运用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层层论证,得出观点“忧国也要忧己”,继而加以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佳作引路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