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
第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
一、峨眉山月歌
……………………
1
二、江南逢李龟年
………………………
2
四、夜上受降城闻笛
…………………………
3
4
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古诗词默写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赏析:“峨眉山月”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影入平羌江水流”中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古诗词默写
理解性默写:
1.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古诗词默写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古诗词默写
理解性默写:
1.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是江
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古诗词默写
三、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古诗词默写
理解性默写:
1.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体现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古诗词默写
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这两句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乡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古诗词默写
理解性默写:
1.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