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纪念白求恩
第四单元
?
课前导学
……………
1
基础检测
……………
2
课内精读
……………
3
课外赏读
……………
4
片段仿写
……………
5
6
新题专列
……………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
课前导学
1.知识储备
(1)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课前导学
(2)对比的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本文作者将白求恩同志和不少人截然相反的两种表现进行描写,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课前导学
2.自主阅读,完成课文结构梳理图。
国际主义
对技术精益求精
基础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白求恩)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xùn zhí( )。
(2)白求恩同志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pài qiǎn (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殉职
派遣
基础检测
(3)这对于一班jiàn yì sī qiān( )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见异思迁
(4)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má mù bù rén( )。
麻木不仁
基础检测
.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B.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港湾,驶向人生的无限宽广的海洋。
C.他在工厂务工甚是老实,从不与人争,从不拈轻怕重。
D.“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人对扑面而来的发展态势漫不经心。
. .
. . . .
. . . .
. .
D
基础检测
. .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复兴,既是建功立业的大舞台,也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大使命。(把“既是”和“也是”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
B.经过推举、表决、讨论的等一系列程序,我班新一届班委会人选顺利产生。(把“表决、讨论”改为“讨论、表决”)
C.当疫情在阿拉伯国家蔓延,中国投桃报李,为阿方抗疫提供力所能及。(把“蔓延”改为“扩展”)
D.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太湖水位持续上涨,江苏省防指已将太湖地区防汛应急响应提高至二级。(把“提高”改为“提升”)
C
基础检测
4.仿照句中画线部分,在横线处仿写,使语意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祖国啊,你的荣光,照亮历史的隧洞,迎来新世界的黎明;你的富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腾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吐出跨世纪的新绿
滋育古莲
的胚芽
成就飞天的壮举
了却祖辈的夙愿
再创新时代的
辉煌
走向中国梦的未来
新题专列
疫情爆发后,全国多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被誉为“最美逆行者”,许多文学爱好者也写了大量文章、诗歌、对联等予以称颂。请根据所给的上联,把下面词语组合成下联。
丹心 杏林良医 碧血 暖中华
上联:白衣天使,妙手仁心赴荆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杏林良医,碧血丹心暖中华
课内精读
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完成第1~4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课内精读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课内精读
②白求恩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课内精读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课内精读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表示对白求恩同志的悼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
课内精读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别人不知道。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怕”就是“很怕”的意思,但比“很怕”、“害怕”语义表达得更深刻,感情更强烈,感觉更突出。“生怕”一词生动传神地勾画出那些自私、浅薄、鄙俗的人的心。
课内精读
(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这两个双重否定排除了一切例外,语气极为肯定,强调说明白求恩在前线巡回医疗范围之广,工作影响之深,赢得了所有人的敬爱,这正好与段首的两个“极端”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无限崇敬、无限怀念之情。
课内精读
3.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者无限惋惜、遗憾、悲痛的心情。
4.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请结合选文,简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可以让一个人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对人民有益。
课外赏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4题。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这是孔繁森同志用以自勉的座右铭,也是我们窥知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孔繁森同志两次进藏,担任重要职务,发挥的作用可谓大矣:对党的事业而言,他踏艰履险,开拓跋涉,有开创局面之功;对当地百姓来说,他勤政爱民,播撒温暖,有造福一方之绩。
课外赏读
于国于民,他贡献很大。恰是这样一个品德高尚、政绩优秀、贡献突出的领导干部,却宁愿去当一抔铺路的泥土。
孔繁森同志的难能可贵在于,他明明是一颗耀眼的珍珠,却从不以珍珠自诩。在西藏的偏远贫困地区,当领导干部,责任重大,工作艰苦。他舍去一家老小,克服种种个人困难,愉快地接受党的安排。在他看来,越是边远贫困的地方,越需要去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和
课外赏读
人民。他的奋斗确实如泥土一般的朴素平凡,然而正是这朴素平凡的泥土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大道。
孔繁森同志的言行,不禁使我们想到:有些人能力平平,贡献平平,却总是掂斤播两,伸手要官要权,安排稍不遂心,就抱怨被埋没;有些人不思进取,懒得多做工作,却总是挑肥拣瘦;有些人小有成绩就翘尾巴,要名誉,要地位,要待遇。有句古诗说得好:“山鸡照绿水,自爱一
课外赏读
何愚。”有的人不是珍珠,却偏要自诩为珍珠,要求别人以珍珠视之。而孔繁森同志甘当铺路泥土,不慕名利地位,人民却把他视为弥足宝贵的珍珠。他高洁的品行长久地镌刻在人民的心碑上,重于泰山,珍如瑰宝。
(选自《珍珠与泥土》)
课外赏读
1.孔繁森同志两次进藏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他看来,越是边远贫困的地方,越需要去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和人民。
2.最后一段开头说“孔繁森同志的言行,不禁使我们想到”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上启下
课外赏读
3.最后一段把有些人与孔繁森同志进行对比,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加突出孔繁森同志的高洁品行。提倡读者学习他的品格。
4.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是千万个孔繁森一样的干部,给我们党和人民带来希望。
片段仿写
仿照示例,至少运用文中的一个成语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100字左右)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的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片段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作为一名加拿大共产党员,您不远万里,带给中国人民的不仅是您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您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您用您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含义。您的死重于泰山,您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