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C.
总量少,依赖进口
D.
人均资源丰富,但种类少
重稀土矿因为其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非常珍稀宝贵。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矿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读我国重稀土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
赣、粤、闽三省(区)重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
)
A.
84%
B.
79%
C.
73%
D.
61%
对我国南方重稀土矿开发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是(?
?
)
①加强保护,适度开发
②不断扩大开采规模
③提高稀土开采的技术水平
???????④全部以“原矿”出口创汇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共享单车”(如图)是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它们被安放在人口密集区,打开手机扫扫车身二维码,便可获得自行车的骑行使用权。关于“共享单车”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
低碳绿色环保
B.
实现了资源共享
C.
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D.
受天气影响小
对矿产资源要更加爱护和合理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
)
A.
矿产资源非可再生
B.
矿产资源很贵重
C.
开采矿产成本太高
D.
矿产资源储量太少
珍爱地球,从我做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的是(?
?
)
A.
太阳能
B.
铁矿
C.
森林
D.
水
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生活方式”的是(?
?
)
A.
使用一次性餐具
B.
使用清洁能源
C.
使用购物篮购物
D.
提倡垃圾分类
中国成为全球领先掌握可燃冰试采技术的国家。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
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属于(?
?
)
A.
水资源
B.
生物资源
C.
可再生资源
D.
非可再生资源
可燃冰被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是因为(?
?
)
①清洁环保
②分布广
③储量大
???????④开发技术难度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列属于图中乙图例所示的是(?
?
)
???????
A.
水能、天然气
B.
云朵、林地
C.
农药、面粉
D.
草地、精盐
我们应节约资源,尽量循环使用资源,保护环境。读图,日常生活中,对垃圾分类处理时,表示可回收利用的标志是(?
?
)
A.
B.
C.
D.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
降水
B.
蒸发
C.
水汽输送
D.
地表径流
地下储气库,就是在夏季用气低谷时将管道运来的天然气注入地下,冬季再采出天然气的能源中转仓库,是集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供气、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等功能于一身的能源基础性设施。读我国地下储气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我国地下储气库分布最多的是
A.
西北地区
B.
青藏地区
C.
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
地下储气库具有季节性调配功能,表现为
A.
夏季输出大于输入
B.
冬季输出大于输入
C.
夏季输入等于输出
D.
冬季输入等于输出
地下储气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有
A.
降低能源消耗
B.
降低能源价格
C.
实现能源自给
D.
保障能源安全
下列行为中,符合资源节约或合理利用的是(?
?
)
A.
购物讲究豪华精美包装
B.
经常给朋友发纸质贺卡
C.
洗碗使用大量洗涤剂
D.
日常用淘米水浇花
读“我国自然资源概况表”,完成下题。
自然资源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位次
3
4
6
6
人均量与世界平均量比值
表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
)
A.
种类齐全,总量很小
B.
总量很小,大部分依赖进口
C.
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D.
总量丰富,种类单一
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
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
阳光、土地、水、草原
C.
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D.
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读我国部分自然资源在世界中的排序表,回答下列题。
自然资源种类
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
矿产储量
江河年径流量
总量排序
第5位
第4位
第3位
第6位
人均占有量的排序
第126位
第107位
第80位
第88位
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比总量的排位后得多,根本原因是(?
?
?)
A.
人口数量大
B.
社会发展快
C.
资源浪费严重
D.
资源破坏严重
表中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是(?
?
)
A.
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
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
C.
资源丰富,种类多
D.
资源浪费现象很普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材料一?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化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稳定性较差。可燃冰比煤、石油、天然气污染小很多,但能量高出10倍。
材料二?
可燃冰在我国的分布示意图。
(1)可燃冰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对此类资源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
(2)可燃冰与煤、石油相比,它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图可以看出,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高原和_____海域。
(4)开采海底可燃冰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
(5)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已经不顾南海主权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国的事实,以占领就是拥有的野蛮逻辑,侵占南海岛屿,表明我国_______________面临严峻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的高低。下表是小明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某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时报的内容绘制的表格。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重庆
三级
轻度污染
兰州
153
三级
北京
109
轻度污染
天津
91
二级
济南
94
良
(1)上表中重庆的污染指数空缺,该城市的污染指数最有可能为______。
A.67
B.126
C.201
D.319
(2)据表中信息可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______,空气清新。
(3)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判断下列情形属于哪种情况。(把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每年秋收以后,有些农民把田里的秸秆烧掉,用秸杆灰肥田
B.城市里的汽车很多,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增加很快
C.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污染空气
D.这几天的沙尘,使整个城市灰蒙蒙一片,人们出行必须带上口罩
E.工厂高高的烟囱,每天都排放大量的烟尘
F.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笼罩天空,往往数日不散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______
______
读“我国风电场分布图及海上风电站建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风电场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沿海地区风电场的风叶应朝向______方向。
(2)甲、乙两地区风能资源更丰富的是______地,但该地区风电场较少,主要原因是?______
(3)B______(地形区)风能资源丰富,请从自然角度简要分析原因。______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现象,算了一笔账,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由材料可知:炭火烧烤是以破坏______资源为代价的,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______,对河流造成的后果是______;炭火烧烤对环境的破坏是______。
(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保护烧烤这种饮食,同时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及对资源的破坏?______。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结合实际列举两例)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土地、水、水能、森林、矿产等许多自然资源的总量均居世界前列,所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人均自然资源不足。综上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是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B对,ACD错。
?故选B。
2.【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赣、粤、闽三省(区)重稀土矿储量占全国的总储量,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形状轮廓和简称是解题关键。
【解答】
赣是江西的简称,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6%;粤是广东省的简称,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3%;闽是福建省的简称,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5%,三省加在一起为84%,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是解题关键。
【解答】
稀土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所以应该加强保护,适度开发;提高稀土开采的技术水平,故A正确,而②不断扩大开采规模,?④全部以“原矿”出口创汇都不利于保护利用稀土矿,故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共享单车的目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共享单车的利弊是解题关键。
【解答】
共享单车的设立有利于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资源共享,所以选项ABC是恰当的。共享单车受天气影响较大,如下大雨天,刮大风,下大雪等,都不利于骑单车,D不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矿产资源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由于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周期极为漫长,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能再生,因而对于这类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A对,BCD错。
故选A。
6.【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什么是非可再生资源是解题关键。
【解答】?????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解题关键。
【解答】????
选用一次性餐具,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利用清洁能源,保护了环境;使用购物篮购物,节约了资源;提倡垃圾分类,节约了资源。故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资源的分类,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属于用一些少一些不能再生的非可再生资源,D对,ABC错。
故选D。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冰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可燃冰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可燃冰由于清洁环保、分布广泛、储量大,所以被认为是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可燃冰开发技术难度大,A对,BCD错。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资源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乙是自然界中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这种物质包括水能、天然气等,不包括云朵、农药、精盐等,A对,BCD错。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一些常见的标志,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各种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解答】
①图中所示是其他垃圾标志;②图中所示是可回收利用标志;③图中所示是节约用水的标志;④图中所示是绿色食品标志。故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故ABC排除,选D。
13.【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分布,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我国我国地下储气库分布最多的是北方地区,其次是南方地区、西北地区,D对,ABC错。
故选D。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地下储气库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地下储气库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地下储气库具有季节性调配功能,表现为夏季输入大于输出,冬季输出大于输入(夏季用气低谷时将管道运来的天然气注入地下,冬季再采出天然气的能源中转仓库),B对,ACD错。
???????故选B。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地下储气库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地下储气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障能源安全,而不是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能源自给,不会降低能源价格,D对,ABC错。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日常生活中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日常用淘米水浇花符合资源的合理利用,而购物讲究豪华精美包装、经常给朋友发纸质贺卡、洗碗使用大量洗涤剂不符合资源的合理利用,D对,ABC错。
???????故选D。
1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中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解题关键。
【解答】
读表分析可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反映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利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A.石油、煤炭形成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可能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A不正确。
B.阳光、土地、水、草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可循环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故B正确。
C.铁矿、天然气、铀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C不正确。
D.天然气、铁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D不正确。
?故选B。
19.【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
【解答】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表格信息判断我国的自然资源特征。
【解答】
由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由于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不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答案】(1)非可再生资源?
?
珍惜和节约使用
(2)污染小,能量高
(3)青藏?
?
南海
(4)台风
???????(5)海洋权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资源、可燃冰的概括、气象灾害、我国的海洋权益保护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资源、可燃冰的概括、气象灾害、我国的海洋权益保护等是解题的关键。
(1)可燃冰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对此类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和节约使用。
(2)可燃冰与煤、石油相比,它的优势是污染小、能量高。
(3)从上图可以看出,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和南海海域。
(4)开采海底可燃冰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台风(我国南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
(5)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已经不顾南海主权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国的事实,以占领就是拥有的野蛮逻辑,侵占南海岛屿,表明我国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22.【答案】B?
天津?
DF?
ABCE
【解析】解:读表分析可知:
(1)当空气污染指数为101~150时,空气质量级别是为三级。上表中重庆的污染指数空缺,该城市的污染指数最有可能为126,故B正确。
(2)空气污染指数指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指数越小,空气污染越轻。所以,据表中信息可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天津。
(3)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选项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有:DF;属于人类活动的是:ABCE。
故答案为:(1)B;(2)天津;(3)DF;ABCE.
空气污染指数指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当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时,空气质量级别是一级,空气质量状况是优,当空气污染指数在51-100之间时,空气质量级别是二级,空气质量状况是良.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题考查城市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理解答题即可.
23.【答案】冬季?
东南?
甲?
人口少,用电市场小?
内蒙古高原?
地形平坦开阔,对风的阻力小;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A地是我国西北的准噶尔盆地。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内陆的偏北风,准噶尔盆地距离我国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风力强劲,因此冬季是A地风电场发电量最大的季节。夏季我国沿海地区盛行来自太平洋的偏南风,因此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场的风叶朝向是东南方向。
(2)图中甲地有效风能位于150W/m2~200W/m2之间,乙地的有效风能位于50W/m2~100W/m2之间,因此甲地的风能资源更丰富。由于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条件较为恶劣,人口少,用电市场小,所以虽然甲地风能资源丰富,但是风电场较少。
(3)依据位置,B内蒙古高原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地形平坦开阔,对风的阻力小;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故答案为:
(1)冬季;东南;
(2)甲;人口少,用电市场小;
(3)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对风的阻力小;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风能为洁净的能源,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
本题考查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及开发,结合所学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4.【答案】森林?
破坏林木?
使河流含沙量增大?
污染空气?
电烤?
吃野生动物,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等
【解析】解:(1)由材料可知:炭火烧烤是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的,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破坏林木,对河流造成的后果是使河流含沙量增大;炭火烧烤对环境的破坏是污染空气。
(2)个人认为采用电烤能保护烧烤这种饮食,同时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及对资源的破坏。
(3)在目前的餐饮业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的做法有:吃野生动物,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等。
故答案为:(1)森林;破坏林木;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污染空气;(2)电烤;(3)吃野生动物,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等。
由于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需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据此解答。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理解解答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