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普通用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11 16: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华北平原曾是大海湾,山东丘陵为海中的一个大岛。黄河等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逐步堆积,使陆地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经过长期的变化,原来的海湾最终形成了华北平原。读图,完成问题。
下面是同学们对此变化过程的讨论和思考,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
所有海湾最终都会变成陆地
B.
地壳变动是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C.
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变化中
D.
此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人是(  )
A.
加加林
B.
魏格纳
C.
麦哲伦
D.
哥白尼
如图是“板块运动模拟实验图”,点燃烛火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托盘中的海绵会向两边漂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
A.
张裂
B.
碰撞
C.
挤压
D.
消亡
关于板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
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欧板块
C.
台湾岛属于太平洋板块
D.
红海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读如图“世界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
地处板块内部
B.
地处板块交界处
C.
地势崎岖不平
D.
岛屿数量众多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它的成因与下列板块无关的是(  )
A.
太平洋板块
B.
南极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亚欧板块
有人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预言如图中地中海、红海、喜马拉雅山脉未来的发展。其中错误的是(  )
A.
地中海在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运动影响下不断地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
B.
红海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影响下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
C.
地中海在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运动影响下不断地扩大,几千万年后将会新的大洋
D.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未来仍将不断地抬升
读如图,完成后面的题目.大陆漂移说提出的主要依据是乙大洋两岸(  )
A.
地质构造相似
B.
气候类型相似
C.
生物物种相同
D.
大陆轮廓线相吻合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完成问题。
地震突发时,下列自我保护的防震应急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躲到小开间墙角
B.
跑到室外空旷处
C.
躲在房屋三角区
D.
躲到电梯里
读如图“世界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运用板块知识对以下地理事物进行推测,观点错误的是(  )
A.
②海将会逐渐扩大
B.
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将会降低
C.
③海将会不断缩小
D.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多地震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陆地表面可能形成(  )
A.
高原
B.
裂谷
C.
平原
D.
山脉
在“海陆变迁”知识结构图中,表述有误的是(  )
A.

B.

C.

D.

六大板块中印度洋板块中有三块陆地,它们是(  )
A.
南极大陆、北美大陆、中亚
B.
东南亚、南亚、北亚
C.
西欧、南欧、北非
D.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
如果你遇到下列异常现象,可以作为地震来临信号的是(  )
A.
水井翻花冒泡
B.
铁树开花
C.
下酸雨
D.
河床变浅
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
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某商场里购物,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在商场大喊教命
B.
迅速抢道冲下楼梯
C.
马上躲到卫生间或其他空间较小的地方
D.
爬窗户从楼上跳下
浙江临安曾发生过4.2级地震,杭州市区有轻微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随着疫情在意大利蔓延,当地时间2020年3月12日晚,援助意大利的中国医疗队携带物质从上海(31.1°N,121.2°E)抵达罗马。读意大利略图,完成问题。
亚平宁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形成原因是(  )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
C.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D.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灼热的岩浆从裂口喷向天空,高达上千米,形成一片火海,空气中充满灰烟和水汽……”这是发生了哪种地质现象(  )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泥石流
D.
滑坡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1)图中A是______洲,B是______洲
C是______洲。
(2)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
(3)地点④位于______。
A.热带东半球
B.热带西半球
C.北温带西半球
D.南温带东半球
(4)2004年12月26日,地点⑤所在海区地壳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巨大海啸,该次地震是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______。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5)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B处的节气是______;此时A大陆是______(季节),其昼夜长短情况是,昼______夜______。在D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
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岩石圈是由______大板块拼合而成,珠穆朗玛峰位于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交界处.
(2)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张裂的地方容易形成______或______.
(3)世界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带和______地带.
(4)A,B两地中,地壳比较稳定的是______,地壳比较活跃的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
(5)根据如图,你判断一下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6)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现在的地中海将会消失,你觉得有可能吗?原因是什么?______.
如图是大洲大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A大洲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______。
(2)B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带。该处人口密度小的原因是______。
(3)C大洲是______洲,该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______。
(4)C与E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运河。
(5)C、D、E三大洲中发达国家最多的是______(填大洲名称)。
(6)F大洋周围多火山、地震,原因是______。
读“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板块分布图中可看出,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都分布在板块的______地带,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______火山地震带。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在不同原因的作用下会发生的一定的变化,利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中海会消失原因______。
(3)由图中可判断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______板块。
(4)用板块运动解释新西兰多火山地震的原因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华北平原曾是大海湾,山东丘陵为海中的一个大岛”,题干材料及图说明,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变化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故选:C。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属于理解性问题,认真阅读材料答题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第一个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故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人,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板块的张裂拉伸;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特点,熟记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结合图示记忆解答即可。
4.【答案】A
【解析】解:A.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故B不符合题意;
?C.台湾岛属于欧亚板块,故C不符合题意;
?D.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结合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5.【答案】B
【解析】解: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根据题意。
故选:B。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有六大板块构成,六大板块的运动既有相向运动的碰撞挤压,也有相反运动的张裂拉伸,从而塑造出不同的地形地貌。
该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解答关键是要知道六大板块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喜马拉山脉的位置,读图解答。
6.【答案】B
【解析】解:马来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本题考查了马来群岛的位置及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记忆解答此题。
7.【答案】B
【解析】解: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结合选项。
故选:B。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本题考查印度尼西亚地震的原因,牢记该国的板块位置解答即可。
8.【答案】C
【解析】解:读图得知:
地中海在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运动影响下不断地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故A叙述正确,C叙述错误;
红海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影响下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故B叙述正确;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未来仍将不断地抬升,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1)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板块运动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运动方式,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张裂拉伸形成海洋或裂谷。
(2)据图中地理事物的位置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板块的分布,结合部分板块示意图解答此题即可,要牢记。
9.【答案】D
【解析】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因此说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相吻合。结合题意。
故选:D。
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牢记大陆漂移学说的相关内容答题即可。
10.【答案】D
【解析】解:当地震发生时,不能躲在电梯里,以免地震导致停电困住电梯里,无法逃生,选项ABC是正确的做法。
故选:D。
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本题考查预防地震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11.【答案】B
【解析】解:读图得知:
②为红海,位于两板块张裂处,会不断扩大,A对;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两板块挤压处,会继续抬升,B错;
③为地中海,位于两板块碰撞挤压处,会缩小,C对;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D正确。
故选:B。
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考查了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多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12.【答案】B
【解析】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板块运动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张裂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一种是碰撞挤压运动,常形成山脉或海洋面积缩小,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故选:B.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属于自然原因;填海造陆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属于人为原因。海平面上升会造成陆地变成海洋,不是海洋变成陆地,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原因,正确解读图示含义是答题的基础。
14.【答案】D
【解析】解:地球上共有六大板块,分为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海洋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除包括印度洋以外,还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三块大陆。
故选:D。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本题考查了六大板块的分布,结合相关图示记忆解答。
15.【答案】A
【解析】解:地震主要是板块运动引起的,如果遇到水井翻花冒泡异常现象,可以作为地震来临前的信号;铁树开花、下酸雨、河床变浅与地震无关;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地震越大,越是临近地震发生,动物异常的反应就越明显。
本题考查了地震前的预兆,记忆解答此题即可。
16.【答案】D
【解析】解:板块运动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运动方式,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故A正确。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故B正确。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故C正确。
地震发生时远离躲到高楼和高压线,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故D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D。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根据掌握的地震逃生方法及时采取措施。
本题考查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及自救措施。
17.【答案】C
【解析】解:正在商场购物时突发地震,立即躲到商场卫生间等较为坚固的房间的墙角等,地震时乘坐电梯迅速离开、在商场大喊教命、爬窗户从楼上跳下都是错误的。
故选:C。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快速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课桌)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也不能在阳台上等待救援,那样有生命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本题考查了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
18.【答案】A
【解析】解: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A正确;
B、目前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不高,因此我们要时刻预防地震的发生。故D错误。
C、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不能乘电梯逃离,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故C错误;
D、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有感地震约5万次,破坏性地震10多次),破坏性地震往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损失。故D错误;
故选:A。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考查地震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19.【答案】A
【解析】解:亚平宁山脉位于欧洲南部,该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A正确。
故选:A。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形成海洋或裂谷;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据亚平宁山脉的位置特点解答。
本题考查亚平宁山脉的成因,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该山脉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式特点解答即可。
20.【答案】B
【解析】解:“灼热的岩浆从裂口喷向天空,高达上千米,形成一片火海,空气中充满灰烟和水汽……”这是发生火山喷发现象;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火山种类有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本题考查了火山喷发的特点,记忆解答此题。
21.【答案】大洋?
亚?
南美?
巴拿马运河?
B?
A?
冬至?
夏季?
长?
短?
极夜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A是大洋洲,B是亚洲,C是南美洲。
(2)C南美洲和D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3)图中地点④所在的经线为120°W,可判定其位于西半球;其纬度为0°,可判定其位于热带。
(4)图中地点⑤位于孟加拉湾,本次地震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引起的。
(5)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亚洲的节气是冬至;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A澳大利亚大陆是夏季,其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冬至日,在D北美洲的北部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现象。
故答案为:
(1)大洋;亚;南美;(2)巴拿马运河;(3)B;(4)A;(5)冬至;夏季;长;短;极夜。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及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2.【答案】六?
亚欧?
印度洋?
海洋?
裂谷?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B?
A?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B位于板块内部?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
可能,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解析】解:读图可知,(1)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2)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张裂的地方容易形成海洋或裂谷.(3)世界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4)A,B两地中,地壳比较稳定的是B,地壳比较活跃的是A,主要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B位于板块内部.(5)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6)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现在的地中海将会消失,这是可能的,因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六;亚欧;印度洋;(2)海洋;裂谷;(3)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4)B;A;
A位于板块交界地带,B位于板块内部;(5)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6)可能,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反,发生张裂运动;相邻的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相对,发生碰撞挤压.
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
23.【答案】英语?
热?
气候湿热?
亚?
中国?
苏伊士?
欧洲?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解析】解:读图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A为北美洲,该大洲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
(2)图中B地为亚马孙平原,位于五带中的热带,该处人口密度小的原因是气候湿热。
(3)依据位置,图中C大洲是亚洲,该大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
(4)C亚洲与E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5)C亚洲、D欧洲、E非洲三大洲中,发达国家最多的是欧洲,亚洲只有日本一个发达国家,非洲没有发达国家。
(6)依据位置,图中F为太平洋,该大洋周围多火山、地震,原因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故答案为:(1)英语;(2)热;气候湿热;(3)亚;中国;(4)苏伊士;(5)欧洲;(6)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全球共有七大洲、四大洋,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四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可依据大洲大洋的分布及特点、洲界线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大洲大洋分布图的判读,在把握大洲大洋的分布及特点、洲界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4.【答案】交界?
环太平洋?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
印度洋?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析】解:(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该地区地壳活跃。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在不同原因的作用下会发生的一定的变化。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若干年后,地中海会消失。
(3)由图中可判断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都位于印度洋板块。
(4)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
(1)交界;环太平洋;(2)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3)印度洋;(4)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缩小。
(3)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4)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板块分布图,解答此题要熟记火山地震带的名称、板块的运动方式、不同板块的位置及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