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怀疑与学问 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怀疑与学问 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2 10:2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作业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停滞(chì)   大儒(rú)   塾师(shú)
B.
程颐(yí)
譬如(bì)
萤火(yínɡ)
C.
唐尧(yáo)
颛顼(xū)
帝喾(ɡào)
D.
懒惰(duò)
墨守(mò)
虚妄(wànɡ)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步骤  启迪  凶险  三皇五帝
B.
视察  轻信  盲从  辨伪去妄
C.
辨别  折扣  脑筋  不攻自破
D.
锻炼  思索  明辩  腐草为萤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    。
(2)这一番事前的    ,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3)我们若能这样    ,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4)若使后之学者都    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A.
视察 思索 追问 墨守  
B.
观察 追问 思考 遵循
C.
调查 思考 追问 坚持  
D.
视察 询问 思索 坚守
4.
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
(  
)
(2)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  
)
(3)不信它,因为它“非”。
(  
)
(4)对于网络流言,我们不仅要辨伪去妄,而且还应该站出来澄清事实真相。
(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积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B.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还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C.
遭遇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D.
这种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能否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6.
综合性学习。
在班里的一次关于中学生能不能带手机进校园的辩论会上,你作为反方选手参加了精彩的辩论。
(1)按规定,你先代表反方表明你方的观点,并简要阐述至少两点理由。
 
 
 
(2)针对正方“带手机方便与家长联系”的观点,你准备怎么反驳?
 
 
 
(3)辩论最后,要求你代表反方向同学们发出号召,表达时语言要得体。
 
 
二、课外阅读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强辩,决不作遁词[注],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现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种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有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释】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7.
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8.
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
 
 
9.
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10.
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1)条件复句
(2)假设复句
(3)因果复句
(4)递进复句
5.
C
6.
(1)示例:我方认为,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是不可取的。因为手机一般比较贵重,容易丢失;而且手机容易使同学之间互相攀比,助长不良风气;并且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2)示例:学校里公用电话随处可见,万一有急事还可以向老师求助,手机的联系作用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而且带手机进校园有许多的不方便,弊大于利。
(3)示例:同学们,综上所述,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是弊大于利的,希望大家不要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把手机放在家里平时用。
7.
B
8.
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有:在失败后常“作强辩”,常“作遁词”,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
9.
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失“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为文末中心论点的提出提供了论据。
10.
(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