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 国 鼎 立
三国鼎立
1.什么是三国鼎立?
2.为什么会出现三国鼎立局面?
3.为什么是魏蜀吴鼎立?
4.谁能结束这种鼎立局面?
东汉末年——烽火不休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 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1.阅读材料反映东汉末年什么样的社会局面?
社会动荡,经济凋敝,人口锐减。
2.东汉末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东汉末年——烽火不休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动摇东汉统治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统治
东汉末年——烽火不休
1.图中反映东汉末年怎样的形势?
2.如何才能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
消灭其他势力,实现统一。
军阀割据导致战乱不断。
谁最有可能消灭其他军阀,完成统一呢?
曹操的崛起和北方的统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何颙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歌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曹操的崛起和北方的统一
曹操
曹操壮大势力的措施:
作用:曹操的势力不断壮大。
①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各种人才
②采用屯田措施,组织军队流民进行生产
政治:
经济:
司马懿
贾诩
程昱
郭嘉
荀攸
曹操的崛起和北方的统一
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 2万
袁绍 11万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 火烧敌粮。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歼灭袁绍主力。
曹操策略:
袁绍十万大军
曹操大军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 操
影响: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曹操的崛起和北方的统一
影响
曹操势力壮大的措施
东汉末年——烽火不休
小小战略家
为完成统一大业,曹操在消灭北方的袁绍后,接下来会将会以谁为目标?
孙权
曹操
曹操
刘备
孙权
刘备,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此时的刘备势力依然比较弱小,为增强实力,四处招揽贤才。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前往隆中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大业。
诸葛亮向刘备献上《隆中对》,分析天下形势。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1.诸葛亮认为当时实力最强的是哪两个人?
2.诸葛亮针对两人,分别向刘备提出怎么样的建议?
曹操 孙权
①曹操势力雄厚,不可与之争锋
②孙权占据江东,可以结为盟友
汉室不可复兴,
曹操不可卒除。
——鲁肃《江东对》
孙权
鲁肃
共同目标:
对抗曹操
诸葛亮和鲁肃对局势的分析有何共同之处?
毕其功于一役 ,
猎会战于荆州。
——曹操
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 20余万
孙刘联军5万
黄盖诈降,借东风,火烧赤壁。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曹操败兵北撤。
孙刘策略: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追击路线
曹操败退路线
公元208年
曹操
20多万
大 军
5万联军
败
胜
刘备孙权
孙权
刘备
曹操曾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何在赤壁之战中会以失败告终,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1.曹操骄傲轻敌。
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
3.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战术正确。
骄兵必败!
影响
特点:以少胜多
阅读P82-83,找出三国各自的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建立者、都城(今名)?
曹丕 220年 洛阳
刘备 221年 成都
孙权 229年 建业
魏
蜀
吴
魏
蜀
吴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魏国
蜀国
吴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曾派卫温及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蜀锦名扬天下
建业:南京
建业:南京
这个时期在大量的消极现象掩盖下,存在着积极的因素,国家的分裂为新的统一规模准备了条件,民族间的斗争为新的民族关系的协调准备了条件。
——何兹全:《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