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必修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世界-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必修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世界-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0-12 09:5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美术鉴赏

四课
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曾经以一位女士问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个样子吗?”马蒂斯回答说:“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艺术品不完全是对可观世界的如实再现,有的是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里既有艺术家对世界的各种认识和看法,也有艺术家在艺术上的各种追求。
马蒂斯《马蒂斯夫人像》
一、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所谓美术就是要画得“像”,否则就可能会觉得“不真实”,“像不像”就成为这些人判断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所以当他们看到“不像”的作品时,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觉得无法理解。尤其是对那些变形、夸张的作品,更是觉得怪异而不可思议。这些都是因为对意象美术还不太了解的缘故。
曾鲸·《王时敏像》
马蒂斯《舞蹈》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塞尚的《圣维克多山》的时候,会感到不理解,为什么里面的山、房子、树、天空怎么都变成细碎的块面,几乎都融为一体。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1904-1906》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凡高的星月夜的时候,你可能感到诧异,因为那扭曲、流动的天空,火焰般的松树根本不是你平时看到的样子。
梵高
《星月夜》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蒙克的《呐喊》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惶恐,因为它骷髅般的神经质的人物,痉挛、冲突的画面构成和鲜血般的红色天空会让我们感到紧张和不安。
爱德华·蒙克《呐喊》
当我们看到达利《内战的预感》的时候,你可能感到惊讶,因为它虽然展开了一个真实的风景,但那妖怪式的人物已超越了你的视觉经验,破坏了宁静、优美的风景。
达利《内战的预感》
毕加索《格尔尼卡》
当我们看到朱耷的《鹌鹑图》时,你可能感到困惑,因为那两只鹌鹑怎么都翻着白眼,冷眼对界?
朱耷《鹌鹑图》
面对各种各样的“怪异”的美术作品,我们一开始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来理解。
从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到,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现实,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达利
《蜕变的永恒的记忆》
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英国画家培根曾画过一幅叫《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的作品,或许我们会感到似曾相识,这不是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教皇教皇英诺森十世》中的教皇吗?可是为什么教皇在培根的作品中是这个样子,而且后面还有两片血红的牛肉片?
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委拉士贵支《教皇英诺森十世》
这就是意象艺术的表现特征。所谓“意象”是与“实像”相对而言的,即不是艺术家客观描摹现实的再现性形象,而是“意”中之象,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象所呈现出来的形象。
培根《教皇英诺森十世》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意象美术更倾向于心里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传达,尽管它可能“怪异”甚至“丑陋”,但它在艺术上却更集中、更典型,因而形成它突出的长处,从整体上超越了具象美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延伸了我们对事物和现实的认识,是我们对事物和现实有了更为全面和宏观的把握。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1897年
  
黄宾虹《湖滨山居图卷》
所以有人说,意象艺术更为本质地揭示了世界的真实,所以是最真实的艺术。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使我们看到或感受到了现实中没有也无法呈现出来的东西。
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意向艺术“真实”吗?你怎么理解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
2、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陈淳
(款)
山居图
立轴
学习活动:
观察自己身边的艺术形象,说说哪些是属于意象的造型?
林风眠
《渔村》
自我评价:
说说意象艺术是怎么回事。能否认识意象艺术的特征。
高更《画架前的高更》
高更《自画像》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