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2高中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必修2高中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课件(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1 19:2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商业的发展
商朝的贝币
商代: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代
“工商食官”政策
战国时期燕国“明”刀币
战国时期魏国“皮氏”布币
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取代官商;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西汉铜五铢钱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秦半两钱
秦汉:秦统一货币为半两钱;
汉武帝时出现五铢钱,丝绸之路。
今京杭大运河
唐·开元通宝
唐·乾元重宝
大食金币
(唐长安出土,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阿拉伯铸币)
东罗马金币
(唐长安城何家村窖藏)
波斯萨珊银币
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表现)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会子”纸币
宋代:纸币(交子),集镇,草市,夜市
元代纸币——宝钞
元代:纸币全国;禁止使用金银
山西平遥市城楼
徽商的房宅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
乔家大院(清初晋商乔发贵的住宅)
晋商雷履泰(山西平遥)在清乾隆年间创办的汇兑庄——日升昌记票号
晋商在北京建的山西会馆
明清时期,一些绅商发起并出资兴建会馆,专供同乡居住集会、联络乡谊、议论商情、贮存货物之用。这些会馆,有的建在京城,有的建在全国其他城市。
明清:①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③白银广泛使用,便利了商业贸易和商业资本的聚集。
④区域性商人实力雄厚
⑤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城市的繁荣
汉代集市(画像砖)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1、城市的功能和格局
西周~唐朝:
县治以上置市
市长市令管理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坊市制
定时开启
同类商店集中在一起,称为“行”
(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
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现存最早的北宋广告印版,也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印刷商标的铜版)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及其拓片
明代《皇都积胜图》局部(明万历年间,描绘了正阳门的街市情景)
明代杭州北关夜市
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清代苏州繁忙的怀胥桥商市
1、城市的功能和格局
宋代~明清
乡村,集镇,草市
不受官府控制
经济功能增强
坊市界限不存在
时间不受限制,晓市,夜市
娱乐场所——瓦子
2、城市分布的变化
最初:北方(长安、洛阳)作为政治中心
唐宋:海上贸易兴盛,沿海港口走向繁荣。
明清:①传统大都会
②工商业发达地区、交通要冲出现工商业市镇
3、特点
功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增强
商业市场多样
分布:北方——江南
商业繁荣与城市、交通联系在一起。
“重农抑商”
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周礼·天官冢宰》
商周:重视鼓励
商鞅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
政策原因是什么?
战国:商鞅重农抑商
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物。
农业是赋税徭役的主要来源,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可以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大的特点与统治需要矛盾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需要。
汉武帝
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张)汤承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锄豪强并兼之家。
——《汉书·张汤传》
天子既下缗钱令……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
——《汉书·食货志》
汉代:降低商人地位,严禁其购地
中唐: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提高
明清:官府:不鼓励,盘剥——抑商、海禁
民间:黄宗羲:工商皆本
影响:不能完全抑制商品经济
阻碍新的经济因素成长,导致中国落后
二、特点
1、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统治地位
2、明以前,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3、商人政治地位低下
4、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官府控制。
三、影响商业的因素
1、政治:统一,稳定,政府的政策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货币,市场扩大,交通。
3、文化:开明还是专制
4、民族:民族融合
5、对外:开放还是闭关自守
6、统治者:重视还是抑制
7、人民:利益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