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目标1:知道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目标2: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目标3:了解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概况。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制作时间轴,培养整理归纳的能力。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学习目标
欣赏这几幅图片后,同学们猜一猜它们与哪个国家有关?
日本
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组成: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兴起
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社会结构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
统一了日本。
大和兴起
的地方
统一
6世纪前的日本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后改天皇)
私有民
生活其中
私有领地
贵族
部民
奴隶
地位近似奴隶
大和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兴起
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社会结构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
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后来改叫天皇),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大和兴起
的地方
统一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传》
倭王印
史实:中日交往开始于汉朝。
历史上的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
唐
元末明初
清末
民国
遣唐使 鉴真东渡
倭寇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弱
强
谈一谈
二.大化改新
1世纪
5世纪
前3世纪
前21世纪
夏朝建立
大和统一日本
秦朝统一
中国
日本出现
早期国家
远远落后于中国
(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前
中日对比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二、 大化改新
645年宫廷政变
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
改革派代表—中臣镰足
二.大化改新
背景
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时间
从646年开始
改革者
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
善于模仿的民族
内容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c.统一赋税。
贵族掌权 中央集权
土地贵族私有 国家公有
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从而稳固了统治根基。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二.大化改新
背景
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时间
从646年开始
改革者
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
内容
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善于模仿的民族
大化改新之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想一想
比较日本大化改新与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第四,效法隋唐的科举制,以才选官。
经济
政治
日本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被称为“唐风时代”,为什么?(请用史实说明)
唐代仕女图
日本仕女图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的和服与妇女的发式都与唐朝相似。
日本的茶道源于……
日本京都与唐都长安
唐都长安
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
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南无阿弥陀佛”
大化改新被称
唐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现在已是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学习了古代日本的历史,你有何启示呢?
启示:
1、我们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
2、适时改革,大胆创新。
3、作为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强大的责任感。
讨论:
大化改新几百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出现幕府统治
三.
幕府统治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背景
土地私有、兼并
庄园(特权)
中央失权
按照不同功劳、职位、地位等把土地分给所有国民收租
为了刺激大家积极性天皇改变了想法,日本土地私有化开始
10世纪左右经过100多年土地私有化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庄园
一
二
三
四
1.庄园的出现
背景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2.武士出现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庄园主开始蓄养
这些打手不再种地,专职练武成为了职业军人,后来就慢慢地就形成了日本武士。
一
二
背景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3.武士集团形成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背景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
二
幕府本指将领军帐,后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用法始于镰仓幕府建立。
幕府统治——镰仓幕府
时间: 12世纪晚期
建立者:源赖朝(征夷大将军)
地位: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
的幕府统治时期。
镰仓幕府
室町幕府
德川幕府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幕府和天皇的关系
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精
武
士
道
神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武士道
精
武
士
道
神
影
响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武士道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
1 . 6世纪前的日本
(1)1世纪出现小国
(2)5世纪统一
2.大化改新
(1)背景
(2)时间
(4)内容
(5)影响
3.幕府统治
(3)社会结构
(1)背景
(2)镰仓幕府
的建立
(3)幕府和天皇的关系
(4)武士道形成
①庄园形成
②武士出现
③武士集团形成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建立
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封建统治秩序的确立
(6)启示
小结:
(3)人物
古代日本的发展(年代尺)
画一画
大和统一日本
宫廷政变
大化改新
645
12世纪末
1世纪
5世纪
646
出现早期国家
古代日本的发展(年代尺)
幕府统治
中国(唐朝)
中国(汉朝)
画一画
交往:中日交往开始于汉朝,密切于唐朝。
试一试:趣味历史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C
B
链接中考: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C
A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C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8、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30多个曾与我国哪一朝代发生过“通使”关系( )
A.夏朝
B.唐朝
C.汉朝
D.秦朝
C
7、幕府统治,又称武家统治,表现为军人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进行统治。下列内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B.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里。
C.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幕府频繁参与皇室和贵族间的权力斗争。
B
随堂训练: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法令规定的?
②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
③这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①“大化改新”诏书。
②日本。
③中国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探究:现代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
2.完成南方新课堂第11课。
3.背诵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