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教材《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北华小学 二年级 执教者:刘美蘅 指导者:刘玉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2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7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了9行,每行6张的贴画(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将本节课由9行,每行6个指南针代替),再通过列表,让学生在探索指南针的行数和指南针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得到6的乘法口诀的结果,然后进一步由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教材中,没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其意图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来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在本次的教学中,我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创设多种情境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被表扬。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同时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现的欲望。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走上讲台参与讲解,以创设情境的方法加以想象,添加上生动的效果图,使课堂生动活泼。
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对于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点,大家养成了当场质疑的好习惯,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课后还能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但书写时字迹仍需下大力度。
教学目标
1、根据2~5的乘法口诀编制方法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并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2、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创造,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谐、民主的意义,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编制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
六、教学难点:理解6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2分)
看,这是什么?(指南针)指南针有什么用呢?(指方向)是的,当我们迷失了方向的时候,指南针就会帮助我们找到方向,现在被全世界普遍用于旅行,航海,探险等。你们知道吗,这个伟大的发明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自豪吗?(自豪!)
探究口诀(25分)
数一数,填一填
估一估
请你估一估有多少个指南针呢?
还有不同想法吗?
到底有多少个呢?下面我们来数一数吧。
(2)边数边填表
读懂表格,再填表
(3)学生汇报
(4)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填的?生汇报
师:24这个数你是怎样填出来的?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多种方法算出有多少指南针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方法知道了一共有54个指南针。刚才谁估得比较接近呢?反馈。
编出6的乘法口诀
(1)在学习单上圈一圈,写算式,编口诀
(2)小组交流
现在同学们自己都编完了,那么你编的口诀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编出来的呢?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小组合作一下,每一个人都要说说自己的想法噢,小组一起努力编出最准确的6的乘法口诀。
(3)学生汇报
谁愿意把你编的口诀和大家分享一下。
(4)明确口诀的意义
六七四十二表示七个六相加等于42
六八四十八表示八个六相加等于48
齐读口诀
(5)发现口诀之间的关系,前后桌交流
①发现:
从上往下看:一个比一个多六,从下往上看,一个比一个少六。
②发现这些关系对我们记忆口诀有什么帮助呢?
比如我忘了六九五十四,我可以怎样想?(想出六八四十八,再加6)
(6)比较同一句口诀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
举例子:四六二十四
4个6 6个4
出示两幅不同的苹果图。
如果想求左图一共有多少苹果,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
如果想求右图一共有多少苹果,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
小结:虽然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但却都可以用一句相同的口诀 四六二十四来计算)
(7)背诵记忆口诀
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的是:6的乘法口诀。(板书)粘贴6的口诀。
师生对口诀。
同桌对口诀
指名背诵
全体背诵
3.说一说,填一填
(1)怎样记得更好,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
自己先看一看,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如果你们俩都懂了,就试着填一填学习单上第三题的前两个空
汇报:你看懂了什么?
小结:我们在这幅图中看到了7个6,刚才的三位小朋友把他们分成了5和6和2个6,加在一起就是7个6
(2)像这样,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请你自己在学习单上圈一圈,并像这样写出一个算式来。(投影展示)
有没有和他想法不同的?
反馈,小结。
4.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6的乘法口诀,它能帮我们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应用口诀(15分)
1.算一算手抄报的数量
2.钥匙开锁的问题
3.算格子的数量
4.拓展延伸题
课堂总结(1分)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真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学会了如何将今天学的6的乘法口诀运用到生活之中,去享受口诀带给我们的便利吧。
布置作业(1分)
用你喜欢的方法将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6的乘法口诀
一六 得六
二六 十二
三六 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 三十
六六三十六
六七四十二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据此我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目标达成情况
本课的第一个目标是根据2~5的乘法口诀编制方法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并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第二个目标是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和口诀的意义;难点是发现相邻两句口诀的关系而熟记口诀,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上目标及重难点学生掌握得不错,目标基本完成。
在德育目标方面,我创设了数一数有多少指南针的情景导入,让学生知道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创造,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同时,我设计了轻松快乐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谐、民主的意义;在学习中关注我每个孩子,鼓励各抒己见中,体验自由、平等的学习观。在探究新知识点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意义与作用,建立团结力量大的探究观。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练习题等,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表见解等,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上目标基本达成。
(二)教师自身
在关注学生方面,我的优点是:尽量在课堂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通过多次询问“你还有哪些不同想法?”“你还有别的意见吗?”,给孩子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感受老师对每一位同学的平等对待。同时,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我用多种激励性语言去鼓励他们,比如:你真了不起,你的想法真新颖,你说的非常完整……等等。通过这些话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但我的缺点是由于孩子太多,个别学生没有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这一点需要完善。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的优点是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创设情境,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再采用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探讨并编制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得出乘法口诀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口诀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加深孩子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使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缺点是教师在评价的语言上还需再仔细斟酌,力求让评价的语言再灵活一些,更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方面,我的优点是环节基本清晰明了,尤其是编写6的乘法口诀环节,先举例子,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再照样子做一做。编完口诀,我没有急着对答案,而是让孩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思维能够碰撞出火花,更能加深对口诀的理解。我的缺点是环节之间的过渡有些生硬,缺少一些衔接性。有个读一读自己编的口诀的环节,我刚开始忘了,想起来后马上巧妙安排在下一个知识点中去读,也起到了巩固口诀的作用。
(三)学生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上掌握了6的乘法口诀,并获得了小组合作交流,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语言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自学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学生了解了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被全世界所应用,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事,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之情,也激发了其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设计轻松快乐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谐、民主的意义;学习中关注每个孩子,鼓励各抒己见中,体验自由、平等的学习观。
在探究新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团队合作的意义与作用,建立团结力量大的探究观,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有趣的教学活动,练习题中,孩子们大胆发表见解,受到了老师的很多表扬,也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但在整堂课中,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些难点之处没有理解透彻,比如说一说,填一填的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足,心里明白的道理表达不清晰,还需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