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二内能热传递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列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
B.
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
C.
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的水加热
D.
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能发生变化了
B.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今年寒假,晓强宅家帮妈妈分担家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煮好的鸡蛋放冷水中冷却,鸡蛋的内能增加
C.
锅中正在沸腾的水温度不再变化,其内能也不变
D.
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学习了热学知识以后小明发表了下面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扩散现象不仅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还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C.
热量总是自发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时,气筒壁发热主要是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引起的
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A.
热量
B.
温度
C.
比热
D.
质量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B.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传递给内能小的
C.
的冰没有内能,的铁有内能
D.
物体不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也可能变化
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天冷时,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B.
快速行驶的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C.
天宫二号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发热、发光
D.
作鲜美的牛肉汤时,把牛肉等食材放入汤中烫热
为了抛光一根木锹把,小李用一块砂布包住锹把,然后用手握住砂布,在木把上来回摩擦,不一会儿,手心感到发烫,在这个过程中
A.
既没有热传递,也没有做功
B.
既做了功,也发生了热传递
C.
只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而没有热传递
D.
只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而没有做功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图甲,取火时,不断地摩擦木头
B.
图乙,烧水时,用火焰给水加热
C.
图丙,打气时,气筒一端明显发热
D.
图丁,敲打铁钉时,铁钉温度升高
下列事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B.
放入热汤中的金属勺子变烫
C.
刀在磨刀石上摩擦后温度升高
D.
冬天人们晒太阳后身体逐渐暖和
二、填空题
小红将开水灌入暖水瓶时,发现刚盖住的瓶塞被顶起。在这一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内能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罐装式液化石油气是采取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装人钢罐中;在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2020年5月5日18时,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火箭携带的返回式试验飞行器在完成使命后,绝大部分器件将在再次坠入大气层后烧蚀销毁,这是由于摩擦而将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内能________,当鸡蛋和水的________相同时,二者不再发生热传递.
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这说明______可以改变手的内能,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这是利用______的方法改变内能.选填“做功”、“热传递”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把凉牛奶置于放在室内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加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
______是选填“甲”或“乙”牛奶的温度变化图象。
观察图可知,当时室内的温度约为______。
此现象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降低牛奶的温度的,如果孩子的妈妈想让小孩尽快喝上热牛奶,应该使用温度更______的水。
四、综合题
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对流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除了水银以外,液体都不善于传导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导热。那么,它们是怎样传递热的呢?
如图20所示,把装有冷水的回形管悬空架在铁架台上。水静止后,从回形管左侧开口处投入一些紫红色的高锰酸钾的晶粒,使它沉到管底。用酒精灯在回形管下面对准晶粒加热。我们会看到:晶粒周围的紫红色溶液会向上升起,然后又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流回管底,不一会儿,整管水都成了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流动过程清楚地表示出热传递的情况。晶粒处的水受热上升,旁边的冷水就流过来填补。流到晶粒处的冷水被加热后又上升,旁边的冷水又流过来填补。这样,水就循环流动起来。最后,整个回形管里的水都变热了。
在这里,热是靠水的流动来传递的,空气的流动也可以传热,例如,冬季用暖气片取暖就是靠空气的流动。这种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对流是液体、气体特有的传热的方式。要使整个容器中的液体或气体的温度很快升高,应该从下方来加热,因为这样可以形成对流。
对流是______、气体特有的传热方式。
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晶粒周围的水受热向上升起的原因______。
通过关于对流的学习可以知道,要使整个容器中的液体或气体的温度很快降低,应该从液体或气体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来冷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解:A、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
B、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
C、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的水加热,是热量发生了转移,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符合题意;
D、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解析】解: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能发生变化了,例如,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A正确;
B、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
D、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A。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可能表现在物体的温度变化,也可能是状态的变化。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热传递的条件和热传递的特点。
要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以及热传递的条件和热传递的特点。
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吸收了热量,不一定是用来升高温度。
3.【答案】D
【解析】解:
A、扫地时的尘土不是分子,不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煮好的鸡蛋放入冷水中冷却,鸡蛋会放出热量,水会吸收热量,鸡蛋的内能减小,故B错误;
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水的温度不变,质量减小,内能减小,故C错误;
D、炒菜时,菜会吸收热量,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变小;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法、内能的影响因素、分子动理论,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
4.【答案】B
【解析】
【分析】
要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以及热传递的条件和热传递的特点.
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吸收了热量,不一定是用来升高温度。
【解答】
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是不变的,所以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故A错误.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才能使不同物质的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故B正确.
C.热量总是自发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C错误.
D.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充气时,气筒壁发热主要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内能增加,使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的掌握。
【解答】
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分析】
要正确理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解决问题的诀窍是: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
根据描述热量的物理术语进行判断;
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
A.热量是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只能用“吸收”和“放出”,不能说“具有”,故A错误;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故B错误;
C.的冰和的铁块都具有内能,故C错误;
D.物体不从外界吸收热量,若外界对物体做功,其内能也会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解:
A、搓手时,双手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从而使手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合题意;
B、火车经过时,车轮与铁轨之间存在摩擦,车轮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合题意;
C、“天宫二号”进入大气层时,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合题意;
D、制作鲜美的牛肉汤时,把牛肉等食材放入汤中烫热,热量由汤转移到牛肉等食材,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与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在做功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
本题是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判断哪种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关键是看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发生能量转化的是做功的方式,发生能量转移的是热传递的方式。
8.【答案】B
【解析】解:在摩擦过程中,砂布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量又通过热传递传递给手,因此小李的手心会感到发烫。
故选:B。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做功,其二是热传递,对于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并且知道这两种方法改变内能是等效的,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9.【答案】B
【解析】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解答】解:A、取火时,不断地摩擦木头,是克服摩擦做功,属于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烧水时,用火焰给水加热,是热量发生了传递,属于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打气时,气筒一端明显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敲打铁钉时,铁钉温度升高,属于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能根据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正确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解答】
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入热汤中的金属勺子变烫,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刀在磨刀石上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符合题意;
D.冬天人们较喜欢通过晒太阳使身体暖和起来,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降低?
减少
【解析】解: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降低;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水蒸气推动瓶塞,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此题考查的是能量的转化、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2.【答案】压缩体积;升高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气体液化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改变内能方法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
罐装式石油液化气,是采取压缩体积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在向钢罐里充气时,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和钢罐的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升高。
13.【答案】内
【解析】解:
火箭携带的返回式试验飞行器在完成使命后,绝大部分器件将在再次坠入大气层后烧蚀销毁,是因为在进入大气层过程中,与空气发生摩擦,此时飞行器要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内。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物体内能减小。
此题考查了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转化,属于基础题目。
14.【答案】减小
?
温度
【解析】解: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水从鸡蛋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所以当鸡蛋和水的温度相同时,二者不再发生热传递。
故答案为:减小;温度。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此题考查了改变内能方式的理解和热传递的条件,是一道综合题。
15.【答案】做功;热传递
【解析】解: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可以转化为手的内能,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热量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移到棒棒冰上,从而改变了手的内能,使手变凉;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分析解答,注意二者的实质不同,但效果相同.
16.【答案】乙?
?
高
【解析】解:
因为是用热水来加热凉牛奶,则牛奶的温度逐渐升高,故乙图线是表示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观察图可知,最后水和牛奶与当时室内的温度相同,则当时室内的温度为;
如果要尽快喝上热牛奶,则应让牛奶吸收更多的热量,故应该使用温度更高的水来加热凉牛奶。
故答案为:乙;;高。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二者温度相等,热传递停止。
根据图B得出当时室内的温度;
两物体间的温度差越大,越容易发生热传递。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传递过程的了解和掌握,关键是能正确识图,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17.【答案】做功
?
内能
?
热传递
【解析】解: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利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试管内水的内能,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直至沸腾;
故答案为:做功;内能;热传递。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此题是考查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属于基础题。
18.【答案】液体;
晶粒周围的水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向上升起;
上方
【解析】解: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特有的传热方式;
晶粒周围的水受热后,体积膨胀,水的密度变小,水会向上升起;
水吸收热量后会上升,要使整个容器中的液体或气体的温度很快降低,应该从液体或气体的上方来冷却。
故答案为:液体;
晶粒周围的水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向上升起;
上方。
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高的液体或气体会向上对流,据此分析快速冷却的方法。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只要认真阅读和思考,不难解答。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