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去》教案设计
课型:音乐综合课
年级:九年级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人:
【学情分析】
现初中阶段学生对歌剧的理解知之甚少,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歌剧。通过中西方歌剧的欣赏和学习,来激发学生对歌剧的爱好,能够领略综合艺术特有的魅力。从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作品分析】
《参军去》是歌剧咏叹调片段填词而成的歌曲。原型为古典主义大师莫扎特所做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主人公费加罗的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咏叹调在剧中表现的是主人公-伯爵的仆人费加罗,用谆谆教导的口吻劝解一个正处在青春萌动期的美少年凯鲁比诺:切勿每日只想着谈恋爱,而应该像真正的男子汉一样去参军,去经历风雨,成为一个无所畏惧的勇敢士兵,去建功立业,寻求一个更伟大的前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歌剧,初步感受舞台综合艺术特有的魅力和文化,增加对民族歌剧的的学习兴趣。
2.尝试用弹性的声音有角色感地演唱《参军去》,准确的演唱歌曲中弱起拍和附点音符,以及休止符的运用。
3.通过欣赏《白毛女》,能够体验作品要表达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激发学生珍惜现在幸福生活,努力提高自身德育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参军去》歌曲中附点节奏和弱起拍的演唱。
2.了解中国新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感染力,体验作品的音乐情感。
【过程与方法】
一、课堂视频导入:
1.视频导入,视频观看结束后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视频里面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什么是歌剧)歌剧是什么呢?
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美术等艺术,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幕间曲、舞蹈等组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
2.作品介绍,欣赏歌曲《参军去》
(1) 初听歌曲感受作品演唱情绪?(坚定地 富有弹性地)
(2) 朗诵歌词
3.再次聆听并哼唱作品,找出难点。
(1)合头换尾的乐句演唱。
(2)解决大跳音程的旋律走向和音准。
利用柯尔文手势,演唱1 3 5 i
跟随钢琴,学唱歌曲。(强调歌曲演唱力度和声音的立体性)
强调休止符和弱起拍的演唱要点,讲解弱起拍和附点音符。
跟随音乐完整演唱作品。
欣赏视频《不要去做情郎》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作品的聆听欣赏,找出作品中的难点并解决,之后再系统学习作品演唱,一气呵成而又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欣赏歌剧《白毛女》
1.以故事形式引出歌剧《白毛女》,教师演唱歌剧第一幕《北风吹》
2.了解作品第二幕内容介绍,观看视频《扎红头绳》
作品介绍:《扎红头绳》是歌剧《白毛女》中女主人公喜儿和躲过了年关才回家的老父亲杨白劳相聚时的一段动人对唱,是剧中最轻快、最具感染力的唱段之一。
在外躲债多日的杨白劳,回家来见到女儿,拿出了所剩无几的豆腐利润换来的红头绳当做新年礼物,希望给女儿一个惊喜。
3.学唱《扎红头绳》杨白劳唱段,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4.中考链接:歌剧《白毛女》旋律大部分采自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杨白劳演唱的旋律采自山西民歌《捡麦根》,速度为中速,充满了慈爱和温和;喜儿演唱的这段旋律采自河北民歌《青羊传》,体现出喜儿单纯、天真的性格。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作品,既分析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人物情节的设定又提升了学生学习作品的兴趣。
知识拓展
观看芭蕾舞剧《扎红头绳》,对比同一剧情,同一题材,两种不同的体裁剧种是怎样表达作品内容和情感的。
2.课后作业:搜集整理歌剧《白毛女》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至此环节结束,先是了解歌剧,然后学唱艺术作品,最后通过相同的题材引出不同的艺术体裁舞剧,随后通过课后作业了解民族歌剧的时代特色。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只是为你打开一扇欣赏舞台艺术的窗口,希望你能通过具有代表性作品片段的欣赏,领略综合艺术特有的魅力,从而提高欣赏的兴趣和评价能力,也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