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具体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4、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具体模式为:创设情境 → 自主探究 → 归纳总结 → 联系生活。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
1、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模糊;(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自2008年奥运会后,今年8月我国又成功主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精彩的一幕再次展现给大家:
【投影展示】视频:大运会点火仪式
师:那你们知道火的历史吗?
【投影展示】人类利用燃烧史的相关图片:①远古时代:取暖、获得熟食;②古代:冶金、烧制陶瓷、制造火药;③近代:内燃机、蒸汽机广泛的应用;④当代:飞船升空、火炬燃烧等。(让学生理解燃烧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本节课将要讨论的话题产生较高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欲望)
师:火对于人类很重要,但也会带来灾难。
【投影展示】一些较大火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明白燃烧不仅会给人类带来幸福,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很自然地联想到灭火)
师:那么,如何使可燃物燃烧起来,又如何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投影展示】课题:燃烧和灭火
(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请学生针对学习预案,分小组讨论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二: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师:首先我们来探究课题一:燃烧的条件。
学生活动三: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投影展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报告
学生活动四:总结燃烧的共同特征及定义
【投影展示】燃烧的共同特征及定义
师:提问: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既可呢?如果正在燃烧的雄雄大火突然被破坏了一个或几个条件,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探究如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学生活动五:小组探究如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学生活动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通过探究分析和讨论,我们知道破坏燃烧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既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也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板书】燃烧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原理:
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3、移走可燃物
【投影展示】 探究课题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学生活动七:小组讨论促进燃烧的方法
【投影展示】促进燃烧的方法
【投影展示】探究课题三:列举一些生活中火灾防救和逃生的例子
视频一:火灾现场
学生活动八:讨论火灾自救的方法
视频二:火灾自救方法
【投影展示】小结火灾自救小常识
学生活动九: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投影展示】课堂闯关
1.用化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煽风点火 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 人要实,火要虚
2.在一个城镇的一家临时饭馆里,它的厨房用的是煤气作燃料,电线在房内乱拉,在晚上营业时,师傅不小心,把锅里加温的菜油引燃了,燃起了熊熊大火,厨房里的师傅们都立即行动起来参加灭火。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课后作业】
根据学校建筑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的措施。
【投影展示】
承诺
珍爱生命,防止火灾,
学会自救,远离伤害,
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方法:1、要有可燃物; 1、隔离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引导探究法的灵活运用。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
其次是根据学情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实验。如对“燃烧的条件”探究中,加入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准确的得出结论;对“灭火原理”探究实验,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极大的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化学的热爱。
另外,本节课充分地整合了“资源管理库”中的可用资源。如:大量和燃烧相关的图片以及“火灾和自救”的视频资料。这不仅充分发挥了远教资源的优势,更是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不仅充满了乐趣,而且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