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图表示一段时间内绿萝叶片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的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段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在不断增强
B.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 当光照强度 时,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 段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2. 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久了会发热,与此现象有关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
A. 细胞质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液泡
3. 下列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C. 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D.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都贮存在叶肉细胞内
4. 水蜜桃种植区土质疏松,适宜水蜜桃生长,而土壤板结则不利于其生长,主要原因是 ?
A. 因缺少肥料,不利于光合作用 B. 因缺少氧气,不利于呼吸作用
C. 因缺少二氧化碳,不利于光合作用 D. 因缺少水分,不利于呼吸作用
5. 养金鱼在鱼缸中放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供食物 B. 增加水中氧气
C. 美化鱼缸 D. 增加水中二氧化碳
6. 如图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 、 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示二氧化碳, 表示有机物 B. 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
C. 甲有能量的储存,乙有能量的释放 D. 甲和乙不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7. 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分解有机物 B. 呼出二氧化碳
C. 消耗氧气 D.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 呼吸作用过程的正确表达公式是 ?
A. 有机物 氧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B.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 能量
C. 水 氧 二氧化碳 有机物 能量
D.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氧 水 能量
9. 下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 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有的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的能阻滞和吸附灰尘
10. 下列有关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田间松土能减少杂草与作物的竞争,与呼吸作用无关
B. 用透气性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存
C. 风干后的小麦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D. 零下低温有利于新鲜水果、蔬菜的保鲜
11. 如图是被子植物细胞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是 ?
A. 是二氧化碳, 是有机物
B. 过程的场所是叶绿体, 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C. 过程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过程活细胞都能进行
D. 过程只在白天进行, 过程只在晚上进行
12. 如图表示某大棚内草莓的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和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 从图中可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光照强度
B. 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 内,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C. 光照强度在 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只受温度的影响
D. 从图中可知,光照强度在 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13. 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 B. C. D.
14.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5.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原理。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此原理的是 ?
A.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B.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C. 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D.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6. 如图实验装置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挤压黑色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
A. 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 B. 挤出了空气
C. 植物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D. 蒸腾作用散失了水蒸气
17.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绿体
C. 所需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 环境温度高低与呼吸作用无关
18. 下列哪种情况下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
A. 萌发的种子 B. 刚刚收获的种子
C. 低温储存的种子 D. 煮熟的种子
19.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 线粒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无关
20. 下列四组实验装置中能证明“绿色植物产生氧气需要光”的组合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甲图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乙图是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相关气体, 、 、 、 表示根尖的不同部位。
据图分析回答:
(1)若气体②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通过植物的 ?作用产生的。
(2)果实中的糖分主要是叶通过 ?作用制造的,并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输送到果实中储藏起来的。
(3)果实中的水分主要是由乙图中的[ ?] ?吸收的。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并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2. 某兴趣小组将两株长势相似的同种植物暗处理一昼夜后,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阳光下照射数小时,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据图回答:
(1)甲装置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观察到塑料袋内壁有许多水珠,这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皮上的 ?(填结构名称)散失形成的。
(2)乙装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装置中使用的塑料袋是 ?(填“透明”或“黑色”)的。
(3)从甲、乙装置中,各选取一片生长状况相似的叶片,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变蓝的是 ?(填“甲”或“乙”)。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要提高大棚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出 点即可)。
23. 年是我国全面脱贫的收官之年,为了帮助农户提高荔枝的品质和产量,科技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 、 、 分别表示荔枝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 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过程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 ?。
(2)图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 或 ),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 ?(填 或 或 )相对应。
(3)图乙中曲线 在 时左右的活动强度增强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较高。
(4)图乙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大于 的时间段是 ?。
(5)移栽植物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 ?(填代号 或 或 )生理活动。
24. 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1)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土壤是构建植物体的唯一原料。直到 世纪,海尔蒙特通过柳树种植实验(图 )得出结论:植物是“吃” ?长大的。
(2) 年,普利斯特利做了下列经典的对照实验。图一和图二实验证明: ?。但他无法解释为什么晚上做实验时小老鼠却死了(图三),直到 年,英格豪斯做了 多次实验,发现只有在 ?的条件下才能成功。
(3) 年,萨克斯发现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了什么,下面实验中,甲的目的是 ?,丁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植物在光下制造了 ?。
(4) 年,恩格尔曼在暗处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图 ),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 的受光部位,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同时证明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 ?。
(5)由于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索,我们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总体的认识。概括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A.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的效率越高,所以 段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不断增强,故A正确。
B.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必须在光照下进行,呼吸作用是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只要是活细胞,分析图可知 点表示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故B错误。
C.当光照强度 时,植物既进行呼吸作用,也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强度较弱,故C错误。
D. 段表示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保持相对稳定,光合作用的强度没有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2. B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以刚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储存久了会发热,小麦种子中完成这种能量转化的结构主要是线粒体。故选B。
3. C
4. B
5. B
6. D
【解析】A、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水和二氧化碳,故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其中 表示二氧化碳, 表示有机物,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因此甲图中①代表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因此乙图中②表示线粒体,B正确;
C、甲表示光合作用储存能量,乙表示呼吸作用释放能量,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在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的,甲和乙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D错误。
故选:D。
7. D
8. A
【解析】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用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故选:A。
9. B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A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错误。
C.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调节气候,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C正确。
D.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如侧柏能吸附灰尘,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植物叶片表面多茸毛,粗糙不平,有油脂或黏性物质,能吸附、滞留和黏着一部分粉尘,D正确。
故选B。
10. B
【解析】A.给植物定期松土,有利于空气进入土里,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错误。
B.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适于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的细菌,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生存,正确。
C.风干后的小麦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呼吸作用较弱,错误。
D.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低温、适宜湿度、低氧,但是低温条件应选择零上低温条件,不能零下,否则会冻坏,错误。
故选B。
11. D
【解析】A.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也是呼吸作用的原料,A正确。
B.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呼吸作用的产生是线粒体,B正确。
C. 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叶绿体的细胞中才能进行,而光合作用只有是活细胞就可,C正确。
D. 光合作用过程只要有光就行, 呼吸作用有光无关均可,D错误。
故选D。
12. C
13. B
【解析】A.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其行,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利于光合作用,A正确。
B. 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错误。
C. 移栽幼苗时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C正确。
D. 收获的小麦及时晾晒,可以减少小麦中的水分,抑制小麦的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B。
14. D
15. C
16. A
【解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可见,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有机物 氧 二氧化碳 水 能量,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因此,用手挤压黑色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A正确。
17. A
18. D
19. C
20. C
第二部分
21. (1) 呼吸
??????(2) 光合;筛管
??????(3) ;成熟区(根毛区);蒸腾
22. (1) 氧气;气孔
??????(2) 黑色
??????(3) 甲
??????(4)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合理密植)
23. (1) 叶绿体
??????(2) ;
??????(3) 温度
??????(4) (点)
??????(5)
24. (1) 水
【解析】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雨水,因为他控制的变量只是浇雨水。即植物是“吃”水长大的。
??????(2) 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有光
【解析】图一实验将小白鼠和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由于小白鼠呼吸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很快,钟罩内的氧气就被消耗殆尽,小白鼠因缺氧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蜡烛也因缺氧无法燃烧而熄灭;图二实验将小白鼠和植物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如果放在光下,因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小白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此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能更新空气。该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
??????(3) 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淀粉
【解析】萨克斯实验步骤包括:暗处理(目的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遮光对照(变量是光)、照光、摘叶、脱色、漂洗、滴碘液、观察现象(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 叶绿体;氧气
【解析】好氧细菌的生命活动需要氧气,恩吉尔曼的实验说明: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照光部位,说明这些部位含有氧气,即水绵的这些部位进行了光合作用,从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同时证明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
??????(5)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 氧气
【解析】光合作用的概念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表达式为: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