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检测卷(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检测卷(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12 07: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普利斯特利认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该过程利用的原料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
B.
二氧化碳和氧气
C.
氧气和有机物
D.
氧气和水
2.
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久了会发热,与此现象有关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
A.
细胞质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液泡
3.
在甘蔗的茎杆中储藏着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主要来自于
?
A.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二氧化碳
C.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4.
人类的下列活动中,能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
将水稻和小麦的种子晒干后入库保存
B.
大雨过后,给棉花和蔬菜等作物中耕松土
C.
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
D.
向贮藏水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5.
三角梅是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长出时,就开出了大量红色、紫色等鲜艳的花朵。推测三角梅开花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
A.
根毛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的
B.
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
上一年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
D.
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6.
如图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

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示二氧化碳,
表示有机物
B.
①表示叶绿体,②表示线粒体
C.
甲有能量的储存,乙有能量的释放
D.
甲和乙不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7.
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分解有机物
B.
呼出二氧化碳
C.
消耗氧气
D.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
呼吸作用过程的正确表达公式是
?
A.
有机物

二氧化碳

能量
B.
二氧化碳

有机物

能量
C.


二氧化碳
有机物
能量
D.
有机物
二氧化碳


能量
9.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
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D.
只产生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
10.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根部呼吸
B.
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C.
增加氧气含量能促进呼吸作用
D.
植物不需要进行呼吸
11.
如图的式子中,①②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

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
①②不能在同一细胞中进行
C.
①所需的
物质和水都由生理活动②提供
D.
②所释放的能量是
物质中储存的能量
12.
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
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
B.
点比

吸收量高原因是光照强度大
C.
实验结果表明,在他
土壤含水量为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
D.
制约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
13.
大棚蔬菜通过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增产目的的是
?
A.
增施气肥
B.
增加遮光时间
C.
合理密植
D.
夜间适当降温
14.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5.
在探究植物不同器官呼吸作用强度差异的实验中,选择不同材料各
置于黑暗密闭容器中,
小时后测定容器中氧气含量,记录数据并绘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植物器官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不同
B.
装叶的容器要进行遮光处理,避免光合作用干扰
C.
种子消耗氧气最多,萌发过程中需要能量最少
D.
本实验说明植物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16.
小美的奶奶特别爱吃凉拌杨树叶。五一放假期间,小美到自家种树的地里采摘了一塑料袋的杨树叶。回到家准备清洗的时候,发现袋内很热。这主要是因为
?
A.
杨树叶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
B.
杨树叶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C.
杨树叶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D.
杨树叶中释放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硫
17.
草履虫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
?
A.
进入细胞内的氧气
B.
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C.
体外水中的温度
D.
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
18.
夜晚卧室里不易摆放过多盆栽植物,合理的解释是植物与人一样不停地进行
?
A.
呼吸
B.
生长
C.
繁殖
D.
应激性
19.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使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从蓝色转变为黄色;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可使
水溶液从黄色转变为蓝色。下图所示装置中,
水溶液最可能保持蓝色是
?
A.
B.
C.
D.
20.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黑藻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瓶中的水不参与黑落的光合作用
B.
收集装置产生的气体可使余烬木条复燃
C.
若将黑藻更换为水绵,无法完成光合作用的实验
D.
将台灯放置在更远的位置,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量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甲图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乙图是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相关气体,



表示根尖的不同部位。
据图分析回答:
(1)若气体②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通过植物的
?作用产生的。
(2)果实中的糖分主要是叶通过
?作用制造的,并通过
?(填“导管”或“筛管”)输送到果实中储藏起来的。
(3)果实中的水分主要是由乙图中的[
?]
?吸收的。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作用,并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2.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甲装置放在
?(填“光照下”或“黑暗处”)一段时间,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
(2)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收集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该气体是
?。
(3)如果利用甲装置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还需准备一套和甲装置相同的丙装置,并将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
?处理。设置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和甲装置进行
?。
23.
如图是李明同学探究绿色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装置,选取同株植物上大小相同的两叶片,将甲叶片密封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器皿中,其中放置一个小烧杯,乙叶片不做处理。温度和其它条件均适宜,红色液滴的起始位置为原点。
(1)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将
液体换成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
分钟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左”、“向右”或“不变”)。将甲乙两片叶烘干称重,结果是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进行实验前需将绿色植物放置在
?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上述实验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
(3)根据上述实验,若想提高大棚西瓜的甜度,你的建议是
?。
24.
在世博主题馆外壁有一面超大的“绿墙”,这也是世界最大的生态绿化墙面。这面墙总面积达
余平方米,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
吨。与玻璃墙相比可降温
度,使空气清新、湿润。
(1)“绿墙”能吸收二氧化碳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反应式是:
?。
(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
?的相对平衡。
(3)“绿墙”与玻璃墙相比可降温
度,使空气湿润。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
?作用。
(4)绿色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
?

?。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呼吸,还提供给了动物,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这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同时还制造了有机物,是生物的物质来源,可见A符合题意。
2.
B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以刚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储存久了会发热,小麦种子中完成这种能量转化的结构主要是线粒体。故选B。
3.
B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甘蔗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而不是来自于空气中的水。
4.
B
5.
C
【解析】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A错误。
B.树皮是茎的一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三角梅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就开出了大量红色、紫色等鲜艳的花朵,此时三角梅开花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上一年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C正确。
D.花瓣属于植物体的生殖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C。
6.
D
【解析】A、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水和二氧化碳,故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其中
表示二氧化碳,
表示有机物,A正确;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因此甲图中①代表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因此乙图中②表示线粒体,B正确;
C、甲表示光合作用储存能量,乙表示呼吸作用释放能量,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在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进行的,甲和乙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D错误。
故选:D。
7.
D
8.
A
【解析】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用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能量。
故选:A。
9.
D
10.
D
11.
D
12.
A
13.
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A.给蔬菜大棚使用“气肥”,气肥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增加遮光时间,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相反增加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量,B符合题意。
C.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C不符合题意。
D.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温室大棚内夜间适当降温,能减弱植物体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所以夜间适当降温能够增加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D
15.
C
16.
C
【解析】活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刚采摘的杨树叶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因此会发现袋内很热。故选C。
17.
D
【解析】呼吸作用实质是,吸入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来维持体温,一部分用于维持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具有一般动物细胞所具有的细胞结构:细胞膜(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各一个)、线粒体等。又具有普通细胞所没有的结构:纤毛、口沟、食物泡、伸缩泡、胞肛、收集管。它是一个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动物,所有生命活动就在一个细胞内进行。当然,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也是其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所产生的。
选项A、进入细胞内的氧气。进入细胞内的氧气,只有在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才会释放出来,氧气本身不会释放能量。
选项B、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是氧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来的,本身不含有能量,所以不能为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选项C、体外水的温度。草履虫生活在水中,水中不含能量,故不能为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的温度,只能为草履虫提供一个适宜或不适宜的生活环境。
18.
A
【解析】花卉作为绿色植物,放在居室中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还会增加居室中氧气的含量,但是到了夜间它们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夜间卧室内放置花卉过多,就会与人争夺氧气,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夜间卧室内放置花卉过多,就会影响人的健康,原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故选A。
19.
B
【解析】
瓶处于黑暗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多,所以
瓶溶液颜色变为黄色,A不符合题意;
瓶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
瓶溶液颜色变为蓝色;B符合题意;
瓶处于黑暗处,淡水虾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多,所以
瓶溶液颜色变为黄色,C不符合题意;
瓶处于光处,淡水虾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多,所以
瓶溶液颜色变为黄色,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
B
【解析】光合作用需要水,A错误。
收集装置产生的气体为光合作用产物氧气,其可使余烬木条复燃,B正确。
水绵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将台灯放置在更远的位置,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因此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量减少,D错误。
第二部分
21.
(1)
呼吸
??????(2)
光合;筛管
??????(3)
;成熟区(根毛区);蒸腾
22.
(1)
光照下;氧气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通过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将甲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意思是让里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用收集里面的气体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我们知道氧气有帮助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试管内含较多的氧气。
??????(2)
浑浊;二氧化碳
【解析】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段时间。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能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是二氧化碳。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就使得这两个装置一个有光一个无光,光是变量,其他条件都一样。换成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
去叶;对照
【解析】如果利用甲装置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还需准备一套和甲装置相同的丙装置,则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因此将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去叶处理。设置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和甲装置进行对照。
23.
(1)
向左;乙叶片重;黑暗(或无光)
??????(2)
二氧化碳
??????(3)
①施用有机肥②施用气肥③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
24.
(1)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在叶绿体内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其反应式是:。
??????(2)
二氧化碳和氧气(或碳——氧)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3)
蒸腾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使空气湿润,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因此“绿墙”与玻璃墙相比可降温
度,使空气湿润,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
??????(4)
叶绿体;线粒体
【解析】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因此绿色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第5页(共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