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了解乐曲中的演唱形式。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区别出宣叙调与咏叹调;能够听辨合唱、重唱、独唱;能够用重唱
与合唱来演绎歌曲。
情感目标:学生能从乐曲中感悟关怀人类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
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的曲式结构,演唱形式,情感表达。
难点:区别宣叙调与咏叹调,并能够说出乐曲宣叙调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导入(5分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钢琴曲,乐曲大家都非常熟悉,请大家仔细聆听,告诉老师乐曲的名称和曲作家。
生:曲名《献给爱丽丝》,曲作者贝多芬。
师:正确,那么大家曲作者贝多芬都有哪些了解呢?请大家说一说。
生:贝多芬,德国人
生: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生:代表作有《悲怆》《月光》
生:中年时双耳完全失聪
师:对,大家都说得非常正确。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贝多芬。
贝多芬,1770年-1827年,德国著名音乐家,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我们了解一名作曲家,一定需要知道他的作品,那么每位作曲家的作品都分时期,贝多芬早期作品《悲怆》《月光》中期作品《英雄》《命运》,这些作品都非常出色,非常经典,那么晚期作品《第九交响曲》,世人认为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在交响领域中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中的最高峰和总结。乐曲是贝多芬在1819年-1824年所作,贝多芬也是从1819年时双耳完全失聪,伴随着双耳完全失聪的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不断下降,伴随的生活十分贫困,窘迫,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作的乐曲到底是如何的呢?请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告诉老师乐曲情绪是如何的?
新课教学(35分钟)
A初听全曲,感知情绪
生:热情、高昂,气势雄伟壮阔。
师:非常正确,非常好,那么情绪是单一的吗,整首乐曲都是这样一种情绪吗?
生,不是
师:那么乐曲哪里情绪不同
生:开始部分,情绪庄严,沉重
师,很好,老师将这一段称之为宣叙调主题,那么什么是宣叙调呢?
请哪位同学读一读?大家都想读,我们挑人来读一读(挑人)
B了解宣叙调主题,辨别宣叙调
师:同学们可能不能够完全理解,那么请同学们欣赏两段音频,告诉老师,你觉得哪个是宣叙调?与另一音频有何区别。
生:旋律线条不明显,人声低沉。
师:很好,乐曲宣叙调后面是我们熟悉的欢乐颂,那么贝多芬为何要在我们欢乐颂主题前加上宣叙调主题呢?
生:链接,对比
师:很好,我们可以从感性角度分析,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的写照,我们所聆听的是最后一个乐章,这一段宣叙调的歌词是整首乐曲唯一一段由贝多芬亲自作词的,贝多芬一生的理想是追求自由、平等与博爱。
生:一个对自己前段人生的总结
师:很好,是一个总结,一个批判,一个反省,我的人生坎坷艰难,我或许自怨自艾了,或许自暴自弃了,但是我现在宣告全世界我一生的理想、追求、希望。
乐曲不仅仅有宣叙调,宣叙调后面紧接着就是我们的?
生:欢乐颂主题
C再听全曲,理解欢乐颂主题
师:请同学们再次完整欣赏全曲,回答老师这四个问题?
师:第一个问题乐曲欢乐颂主题共出现几次?(平板电脑选答案)
生:三次
师:每次出现的旋律是完全相同的吗?
生:不同,第一次第二次相同,第三次不同
师:非常好,那么第三次不同为什么你还认为是欢乐颂主题呢?、
生:是欢乐颂主题的变奏
师:很好,正确!接着,欢乐颂三次主题的每次的演唱形式?
生:第一次,独唱,合唱。第二次,重唱,合唱。第三次重唱与合唱
师:非常好,听得非常仔细。那么这三次的情绪是完全相同的吗?
生:不是
师:那三次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生:有,层层递进,越来越热情
师:大家说对不对?
生:对
师:贝多芬在乐曲中不断肯定自我的理想,第一次,整个乐队声音力度还比较弱,那么接下来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直至最后整个乐队,整个合唱团爆发出最大的力量去向全世界人民宣告希望四海之内皆兄弟,希望自由、平等、博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欢乐颂,以什么方式来演唱呢?重唱与合唱
D实践欢乐颂主题
生:唱欢乐颂。
三、巩固教学(5分钟)
师:我相信我们大家都被贝多芬这首第九交响曲深深折服,为此惊叹,请大家说一说你从贝多芬身上感受到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
生:身残志坚
生······
师:老师选取了法国作家对贝多芬的几句评价,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生问好,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