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画表示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1、重视应用题基本结构的启蒙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看懂图意,弄清已知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并用三句话口头表述图意。2、重视问题意识的启蒙。图画中的问号在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一是区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二是启发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3、引导学生依据加减法的运算意义解决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建立加法或减法算式模型,会用加减法表示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如2+1=3,5-3=2),本课是第一次要求学生选择算法、列式来解决问题,是对运算意义的一次质的飞跃。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在图中所表示的意思,体会问题意识。
2.能用三句话口头表述图意,初步感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3.能依据加、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三句话表述图意,能列加法或减法算式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联系加减法的意义列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结构,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例题
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盘里有5个苹果,
盘子外有3个苹果。
2、认识括线、问号。
①出示括线。这是括线,猜一猜这里的括线表示什么意思?
②出示“?”。指出“?”是问号,它表示什么?
③括线连同下面的“?”合起来表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3、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4、指出:刚才同学们用三句话说出了这幅图的意思,前两句话是我们从图中直接得到的信息,数学上把它叫做“条件”, (板书:条件)第三句话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括线和问号,要引导学生了解括线和问号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根据图画中的问号提出数学问题。此外,从直观图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用文字呈现出来对于学生也是第一次,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图意,初步感知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的教学。
5、学习用列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可以用哪个算式来计算?
交流算式,板书:5+3=
3+5=
能说说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吗?
指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列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想要知道两部分苹果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5+3或3+5的得数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学生报结果,师将结果“8”用红色标记。
【设计意图】先列出一道算式,再通过计算得到问题的答案,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引导学生叙述列加法解决问题的依据,知道得数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强化学生通过列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6、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用三句话说出了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还学习了列出算式来解决问题。
(二)试一试
(1)你能像刚才那样用三句话来说一说这幅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句话。
(2)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会列一个算式来解决吗?
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问题的答案是几?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对括线、问号以及应用题结构的认识,进一步熟悉依据加法意义解决求“合起来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二、迁移经验,尝试用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尝试例题
1、用三句话完整地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板书)
重点引导:括线与8合起来是什么意思?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要求篮子里面有几个苹果,列一个什么样的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尝试列式。
3、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两类情况:7+1=8
8-1=7
反馈交流:
(1)针对7+1=8。哪个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是怎么想的?(可能这样想:1和几合成8,这个7就表示篮子里有几个苹果。)
(2)针对8-1。你是怎么想的?(从总数里面去掉其中的一部分。)指出:通常我们是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算式再算出问题的答案。以后我们一般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什么用减法?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要依据减法意义让学生理解题意,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多种情况适时地组织交流讨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针对图中的“问题”学会列减法式子去解决。
(二)试一试
出示
1.用三句话说一说图的意思。
2.列一个算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3.交流。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三、比较异同,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反思比较
1.出示前面用加法解决的两幅图。
①第一幅图中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二幅图中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这两个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都用加法?
2.出示前面用减法解决的两幅图
①这两幅图中分别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②这两个问题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都用减法?
3.小结:我们要看懂图的意思,根据问题确定是列加法算式计算还是列减法算式计算。
【设计意图】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通过反思和比较,明确如何从图中寻找所要解决的问题,加深对加减法运算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用列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变式比较
1.出示图一。学生列式解决。
2.将图一变化成图二。学生列式解决。
3.将图二变化成图三。学生列式解决。
4.这三幅图为什么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小结:问号所在的位置不一样,表示所求的问题不一样。求一共是多少,只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求其中的一部分是多少,只要从总数中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同一个情境图中变换问号的位置,让学生明白随着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变化,列出的算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体会算式与所要解决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突破列算式解决问题的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积累解决问题的一般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列算式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想一想:拿到一幅图我们首先做什么?(用三句话表述图中的条件和问题)接着我们做什么?(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如何判断列加法算式还是列减法算式解答?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盘里有5个苹果, 一共有8个苹果,
盘外有3个苹果。 篮子外有1个苹果。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5+3=8 8-1=7
总的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的启蒙。首先感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从局部到整体,并随着情境的变换不断累积对结构的认识。其次,运用所学的知识,主要是加、减法的意义列式解决问题。从加法到减法,从加法比较到减法比较,再通过情境图中所求问题的变换,使得问题与算式建立对应关系,形成列式解决问题的技能。最后通过回顾与反思,初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一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