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 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具学具:课件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35248852540031629351873253077210187325109601025400610235187325457835177800例12:4+2+1=7 例13:8-3-1=4
30772103937045783539370 6 5
学习过程:
一、沟通学习
1. 谈话:今天数字宝宝带来一组口算接力棒。瞧,(大屏显示“口算接力棒”)谁来接第一棒?
4+2= 6+1=
8-3= 5-4=
4+3= 7+1=
9-5= 4-2=
【互学】
互学方法:交流得数。
二、探究学习
1.探究学习连加(例12)
(1)根据图意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又该如何列式呢?
【互学】
互学方法:指着图,相互说一说,共同理解图意。
互学表达:
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图上左边有4个南瓜,右边有2个南瓜,用4+2=6(个),所以一共有6个南瓜。(师相机板书4+2)
(2)【次主问题】小红又运来了一个大南瓜。现在她一共运了几个南瓜?如何列式?
【自学】
自学方法: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互学】互学方法:指着图再相互说一说,共同理解图意和题意。
【展学】【台下展学】
展学表达:刚才把两个筐里的南瓜合起来,用4+2,现在又运来了一个南瓜,算式中应该再添上1.也就是再在后面加上1。(师相机板书:4+2+1)
(3)【引导比较】: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4)【师小结】:像这样的一个算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我们就把它叫做“连加”。师板书课题:连加。师教读法,然后学生齐读。
(5)探究
【主问题】4+2+1等于几呢?该怎样计算呢?
【自学】自学与尝试
【互学】
互学方法:手指着算式相互说一说4+2+1的运算顺序。(对于有困难的小组老师及时介入,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通过理解图意感知连加。)
【展学】【台上展学】
展学表达:先算左边两筐的南瓜4+2=6,再用6加上后运来的一个南瓜就是6+1=7(个)
(6)学生组内相互说连加的算式,师根据情况挑选合适的尝试练习。
(7)师小结学习连加的方法。
(8) 做“想想做做”第1题。
【自学】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互学】
互学方法:校对答案,互相批阅。对做错题目注上记号。
【展学】【台下展学】
2.探究学习连减(例13)
(1)看懂图意,弄清题意,列出算式。
【自学】独立思考,自主列式。
【互学】
互学方法:指着图相互说一说,共同理解图意和题意。
【展学】【台下展学】
展学表达:丝瓜藤上原来有8根丝瓜,先摘了3根,又摘了1根,算式就是8-3-1(师相机板书)
(2)探究
【主问题】8-3-1等于几呢?该怎样计算呢?
【自学】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互学】
互学方法:手指着算式相互说一说8-3-1的运算顺序。(对于有困难的小组老师及时介入,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通过理解图意感知连减。)
【展学】【台上展学】
展学表达:如:先用丝瓜藤上8根丝瓜减去摘下的3根还剩下5根,再用5减去后摘下的1根,最后得4根。
(3)像这样的一个算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我们就把它叫做“连减”。师板书课题:连减。学生尝试读。
(4)师小结学习连减的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6题。
【自学】学生独立完成
【互学】
互学方法:校对答案,对做错题目注上记号。
【展学】【台下展学】
三、达标检测
1.完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
【自学】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互学】
互学方法:
指着图相互说一说,共同理解图意和题意。
手指着算式相互说一说运算顺序。
【展学】【台下展学】
2. 完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
【自学】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互学】
互学方法:
指着图相互说一说,共同理解图意和题意。
手指着算式相互说一说运算顺序。
【展学】【台下展学】
3. 完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
【自学】学生独立完成
【互学】
互学方法:校对答案,对做错题目注上记号。
【展学】【台下展学】
4. 完成第73页想想做做第5题
【自学】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互学】
互学方法:
指着图相互说一说,共同理解图意和题意。
手指着算式相互说一说运算顺序。
【展学】【台下展学】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