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8、7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
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让大家热一下身,看看你们的口算有没有新的进步。请看题,我请两列小火车来回答。
第一列:1+7、5+2、4+4、6+1、8+0、7+0
第二列:9+9、9+4、9+7、9+2、9+5、9+8
师:通过刚才的热身,你从这两列小火车解答的题目中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生1:第一列小火车解答的题目得数是7或者8。
生2:第二列小火车解答的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对了,上节课我们学的是有关9加几的算式,还记得可以用什么方法能算得更快更简便吗?
生:“凑十法”。
师:对了,我们运用好了“凑十法”,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运用“凑十法”来解答8加几或7加几的算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让学生更好进入课堂状态。
二、探究交流
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整理东西的习惯?学会经常整理内物,可以让你过得更加的舒服哦。有一天,乐器店的玲阿姨在整理店里的喇叭。仔细观看这幅图,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8把喇叭,右边有7把喇叭。
师:你能提出什么加法的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把喇叭?
师:你会列式吗?
生:8+7。
师:这个8+7会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小组之间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
生1:左边8根小棒,右边7根小棒,先让7根分成2根和5根,然后8根借2根凑成10根,再加剩下的5根得15根。
板书:
8 + 7 = 15
2 5
10
生2:左边8根小棒,右边7根小棒,先让8根分成3根和5根,然后7根借3根凑成10根,再加剩下的5根得15根。
板书:
8 + 7 = 15
5 3
10
师:这两位同学都用了什么方法的计算?
生:“凑十法”。
师:对了,是“凑十法”。“凑十法”既可以先让8凑成10再加,也可以先让7凑成10再加。
2、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马上完成下“试一试”这道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生1:7+9,可以先让9分成3和6,7借3得10,再加剩下的6得16。
生2:7+9,可以先让7分成1和6,9借1得10,再加剩下的6得16。
师:他们的做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要运用“凑十法”来算得数。
师小结:对了,不管8还是7,只要能像9加几那样运用好“凑十法”,你都能很快速地算出得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能更好地学习用“凑十法”解决8、7加几的算式,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很高兴大家帮了玲阿姨的忙,那你们能不能继续帮一下小问鸡它,把这两幅图的白菜以及苹果先圈出10个,再算出总数呢?同桌之间讨论下你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先圈出10只,再计算。独立完成,同桌讨论,最后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可给随堂练习环节增添趣味性,同桌讨论可达到生生互评的目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继续同学们已经能在图中分析清楚并运用好“凑十法”了,那现在就来挑战下,只看算式你会不会写出用“凑十法”的过程和结果。
先独立完成后,然后指名上台板演。
提问:8+4的4能不能分成1和3或3和1。
生:不能,因为这样凑不成10。
师:没错,所以我们要注意正确使用凑十法,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口算水平有所提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凑十法”。
4、“想想做做”第3题。
师:既然大家掌握好了“凑十法”的步骤,那么现在就来快速完成一下这几道算式,比比谁算得最快。好,请这一排轮船来回答。
先独立完成,再开轮船进行。
设计意图:比赛形式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看到大家的计算有了不小的进步,老师奖励你们,给你们玩个小游戏。大家看,讲台上有2到10的数字卡片,还有一顶标有“7+”的帽子和一顶标有“8+”的帽子。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各选一顶帽子戴上,拿到哪张卡片,就说和你自己帽子数字相加的算式。好比A的帽子是“7+”,拿了一张4,于是回答7+4=11。好,看看你们谁的速度更快。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巩固学生8、7加几的“凑十法”简便运算技能。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8、7加几的算式。在计算8、7加几的算式时,我们可以用“凑十法”这个法,先把8、7凑成10,有了10,计算就能又快又准确。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运用这个“凑十法”来加强训练8、7加几的计算题。
板书设计:
8、7加几
8 + 7 = 15 8 + 7 = 15
2 5 5 3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