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加法笔算的进位原理,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进位加法。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法笔算的进位原理和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2.用竖式计算。
3.提问:用竖式计算刚才这两道题时要注意什么?(提问后总结出示课件:用竖式计算:一要注意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二要注意从个位算起。齐读)
4、导入:通过刚才的表现,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前面学习的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今天我们要利用前面掌握的计算经验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场景图,两位小朋友正在收集邮票,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找4人说,然后一起说)
提问: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枚,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34+16=□( )。
(2)提出要求:你能利用小棒或计数器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和同桌说说你想怎样摆?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示操作图,生讨论,师巡视)
谁来说一说用小棒怎样摆?先摆几捆带几根?再摆几捆带几根?(生说,师操作。)
追问:这里只有4捆小棒,得数怎么会是50?(请生回答后,师总结)
是的,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因为10个一是1个十,所以可以把这10根捆成一捆。这样一共就有几捆?是几个十?
(3)教师拿出计数器,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说一说怎样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先拨几十几?再拨几十几?(请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教师拨珠计算后提问: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这个数是多少?十位上明明只有4颗珠,得数怎么会是50呢?(请生回答)
明确:是的,个位上10颗珠表示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所以我们可以拨去个位10颗珠,向十位进1颗珠。)
(4)课件再一次演示过程:我们再来回顾刚才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
摆小棒:先摆了3捆带4根,又摆了1捆带6根。把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也就是一个十,把它放在整捆下面,结果是几个十?怎样算出来?(3个十加一个十,再加一个十,得5个十是50.)
拨计数器:先拨了34,又拨了16。把4个和6个合起来是10个一,也就是一个十,把它拨去,同时向十位上进1颗,结果是几个十?怎样算出来?(3个十加一个十,再加一个十,得5个十是50.)
(5)小结:刚才我们在用小棒算,计数器算的时候看到,个位上相加正好满10,就要把这个10进到十位上,再把十位上3个十、1个十和进上来的1个十相加,得5个十是50.
(6)你可以联系刚才的操作和计算过程,自己尝试用竖式来算一算34+16的和吗?
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师巡视指导,请学生板演。
结合学生板演的过程,提问:先算的是几加几,再算的是几加几?个位上4+6得10,这个“10”在竖式里该怎样写?
讨论后明确:个位上4+6得10,要向十位进1,在个位写0。为了不忘记向十位进1,我们可以在十位右边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一个小“1”,表示进上来的1个十。这样就提醒我们在加十位上的数时,把进上来的1也加上。(示范板书)
追问:十位上的5是怎样算出来的?(生回答后,是相机小结:十位上先算3+1,再加进上来的1得5,所以34+16=50)
我们在来回顾下笔算的过程,先算4+6=10,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0,在算3+1+1=5,在十位上写5.你能看着竖式像老师这样完整的说一说34+16的计算过程吗?(请几名同学说,还想说的说给同桌听)
(7)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如果先从十位算起,有什么不好的?(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因为加的过程中出现了进位,如果从十位加起,先把十位的计算结果写出来,再算个位数相加时,由于进位就要把原来十位上写的数擦掉重写,显得比较麻烦。所以笔算加法时,一般要从个位加起。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65+28,指名一人板演,其他学生在书上各自完成。
(2)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你是先算的几加几?个位上5+8得13,这个“13”在竖式里该怎样写?十位上的9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3.总结笔算加法的方法。
(1)和复习的两道笔算题比较,今天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10了怎么办?(学生回答后,师小结:这就是今天笔算的新内容:板书进位加)
(2)回顾刚才笔算的过程,你能说说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吗?(指名几人说,在集体齐读)
出示后学生齐读:①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相加满10的,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后出示正确答案并追问:用竖式计算49+8时,为什么要把8和9对齐?用竖式计算9+61时,为什么要把9和1对齐?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35+47和9+43,指名板演。
在学生练习时,提醒:个位向十位进上的“1”要写得略小些,不要忘记在横式后面填写得数。学生完成后,提醒他们自觉检查,订正。请随便挑一题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大路的两边各栽25棵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解释,然后师明确)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路的一边栽了25棵树,另一边也栽了25棵树,一共栽了2个25棵。
启发:要求一共栽了多少棵,你打算怎样列式,在书上写一写?可以在旁边先用竖式计算,然后再写结果。
学生完成后指名口答。然后齐答。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其余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