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二章 本章复习提升(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 第二章 本章复习提升(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2 11: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本章复习提升
1.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
B.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
C.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
D.Na2O2与CO2或H2O反应,1
mol
Na2O2参加反应,转移1
mol电子
2.
200℃时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共23.2
g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了7.2
g,则原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A.0.2
mol
B.0.6
mol
C.0.8
mol
D.1.0
mol
3.过氧化钠与足量的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固体是(
)
A.Na2CO3
B.NaOH
C.NaHCO3
NaOH
D.Na2O2
NaOH
4.将一定质量Na2CO3和NaHCO3的均匀混合物分成等量的两份。将其中的一份直接加热至恒重,质量减轻了1.24
g;另一份加入一定量某浓度的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则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3
B.3:2
C.1:1
D.2:3
5.有两支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方案中判断正确的是(
)
方案
操作
判断
A.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着为Na2CO3
B.
分别加入过量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Na2CO3
C.
分别加入CaCl2溶液
产生沉淀着为Na2CO3
D.
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
6.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
B.通入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mL
C.通入CO2气体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NaOH):n(Na2CO3)=1:3
D.通入CO2气体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NaHCO3):n(Na2CO3)=1:1
7.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
B.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的HC10易分解
C.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D.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8.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蓝色,再通入过量氯气时溶液由蓝变红,最后颜色慢慢消失,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氯气本身有漂白性
②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
③盐酸有酸性
④次氯酸有漂白性
⑤次氯酸钠本身有漂白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全部
9.氯水是实验室常需临时配制的一种试剂。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配制氯水时的一种常用装置,图乙是某化学实验小组自行设计的一种配制氯水的装置(图中的鼓气球是一种具有气体单向阀,可用于向瓶中鼓入空气的仪器)(已知常温下KMnO4固体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
(1)氯水中含有七种粒子,其中的分子为___________(化学式);需临时配制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甲所示装置中,烧杯内的液体是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用图乙所示装置配制氯水时,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2,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打开活塞1,将少量浓盐酸注入大试管内。
②关闭活塞1,盖上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浓盐酸和大试管内的高锰酸钾粉末反应产生氯气。
③轻轻摇动瓶A,使氯气不断溶入水中。
用图乙所示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饱和氯水。除了在摇动过程中增大了气体和水的接触面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应分数次加入试管内。若一次加入太多的浓盐酸,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4)配制氯水完成后,不必拆卸装置即可从瓶A中取用少量氯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人们主观规定的基本物理量之一
B.物质的量是人们根据其他的物理量推导出来的新的物理量
C.物质的量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质量
D.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的单位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氯气的摩尔质量等于71
g
B.1mol
H2SO4中含有2
mol氢元素
C.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D.2g氦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0.5
x6.02×10??
12.(2019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上期中,★★★)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
L,质量为24
g,此混合气体中C和O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2:7
B.3:7
C.4:7
D.5:7
13.一定温度和压强下,30
L某种气态纯净物质中含有6.02x10??个分子,这些分子由1.204x
10??个原子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气体所处的状况可能是标准状况
B.标准状况下该纯净物若为气态,其体积约是22.4
L
C.每个该气体分子含有2个原子
D.若O2在该条件下为气态,则1mol
O2在该条件下的体积也为30
L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g)和N2(g)分子数相同
B.等温等压下,SO2气体与CO2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16:11
C.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两气罐中分别盛有5
mol
O2(g)和2
mol
N2(g),两气罐中的压强之比等于5:2
D.等温等压条件下,5
mol
O2(g)和2
mol
H2(g)的体积之比等于5:2
15.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O2: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分子数相等④碳原子数相等⑤电子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
16.同温同压下,mg甲气体和2m
g乙气体所占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B.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1
C.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1:l
D.等质量的甲和乙中原子数之比为1:1
17.(1)标准状况下,5.6
L
A气体的质量是15
g,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
(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与一定量O2,在一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冷却至标准状况,测得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为6.72
L,密度为2.5
g/L。则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之比为16:7:6的三种气体SO2、CO、NO,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思想方法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表示物质的数量的单位
B.1
mol氢的质量是2g
C.O2的摩尔质量是32
g
D.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粒子
2.目前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2x
10??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B.12
g
??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不一定是1
mol
D.1
mol氯含有6.02×10??个氯分子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B.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25℃、1.01x10?Pa,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5.请填写下表:
物质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
质量
分子或离子数目
SO2
2mol
SO
6.02×1022
6.(1)下面是某同学推导“1
mol
Na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Na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取g”的过程,请你补充完整。[其中m(Na原子)表示一个Na原子的质量,m(??C)表示一个??C原子的质量,Ar表示Na的相对原子质量]因
为:m(
Na原子)=m(??C)Ar,所以:1mol
Na原子的质量=_____Ar=
__________Ar=Arg。
(2)由CO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C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336
L的NH3溶于1L水中,若该溶液的密度为o
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7.(2019山东菏泽一中高一上月考,★★☆)(1)现有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个。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L。
(2)利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
①含有6.
02×10??个氧原子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____
mol。
②与标准状况下V
L
CO2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的水的质量是____g(用分式表示)。
③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跟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3)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200
mL,其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若用此溶液配成0.2
mol/L的CuSO4和2
mol/L
H2SO4的混合溶液,则所得溶液的体积是____
mL;需加入密度为1.84
g/cm?、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____mL。
8.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反应Mg+H2SO4=MgSO4+H2↑(1
mol
Mg置换出1
mol
H2),设计测定镁原子摩尔质量的实验,简易装置如图,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质量为0.24
g。镁条完全反应后,用量筒收集水,体积为0.25
L(已知此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8
g/L)。
(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镁的摩尔质量。
(3)若将铜丝换成铁丝,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偏小还是不变?
答案
易混易错练
1.
D
Na2O2是淡黄色固体,易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最终生成Na2CO3,A错误;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为-1价,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错误;碱性氧化物指的是能跟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的生成物中除盐和水外还
有氧气,C错误;由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可知,消耗1
mol过氧化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D正确。
2.D
设原混合气体中CO2、H2O(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
2CO2+2Na2O2=2Na2CO3+O2
△m
2
mol
56
g
xmol
28xg
2H2O(g)+2Na2O2=4NaOH+O2
△m
2
mol
4g
ymol
2y
g
则44x+18y=
23.2,28x+2y=
7.2,解得x=0.2,y=0
8。所以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2
mo1+0.8
mol=
1.0
mol
3.A
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
+H2O,生成的CO2和H2O分别与Na2O3反应:2Na?O?+2CO=2Na2CO3+O2,2Na2O3+2H2O=4NaOH+O2↑,NaHCO3足量,则会发生反应CO2+2NaOH—Na2C03+H2O,所以残留同体为Na2CO3.
4.B设NaHCO3的质量为x,固体加热时发生反应
2NaHCO3Na2CO3+CO2↑+H2O
△m
168
g
62
g
x
1.24
g
x=3.36
g,则每份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原均匀混合物中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2=0.08
mol。
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
L(
0.1
mol)气体,所以一份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mol,故每份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原均匀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6molx2=0.12
mol,则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2
mol:0.08
mo1=3:2。
5.C
A项,发生的反应分别是Na2CO3+Ca(
OH)2=
CaCO3↓+2NaOH,2NaHCO3+Ca(
OH)2(少量)=CaCO3↓
+Na2CO3+2H2O,两者都产生白色沉淀;B项,分别加入过量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较剧烈;C项,Na2CO3,与CaCl2发生反应:Na2CO3+
CaCl2=CaCO3↓+2NaCl,产生白色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应;D项,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时,NaHCO3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Na2
CO3溶液中开始无气泡产生,过一会儿才产生气泡。
6.A
当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时,可能发生的反应有:2NaOH+CO2=
Na2CO3+H2O、NaOH+CO2=
NaHCO3,在加入盐酸100
mL时,溶液中溶质是NaCl,因n(Na?)=n(
Cl?),所以n(
NaOH)=n(HCl)=
0.02
mol,则原NaOH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A项正确;盐酸由25
mL滴至100
mL时,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
NaCl+CO2↑+H2O,消耗HCl
0.015
mol,生成CO2
0.015
mol,即通入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mL,B项错误;通过计算可知,通入CO2气体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中不可能有NaOH,则溶质为Na2CO3和NaHCO3,设所得溶液中的Na2CO3为x
mol,NaHCO3为y
mol,根据原子守恒:2x
mol+y
mol=
0.02
mol,xmol+ymol=0.015
mol,解得x=0.005,y=
0.01,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NaHCO3):n(Na2CO3)=2:1,C、D项错误。
7.D
次氯酸难电离,氯气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A错误;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B错误;漂白粉变质是因为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水、CO2反应生成HClO和CaCO3,C错误;氯气可以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D正确。
8.B
当过量Cl2通入该溶液时,由于Cl2与NaOH反应,NaOH被消耗,继续通入的Cl2将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使溶液显酸性,最终在次氯酸分子的作用下,溶液褪色。发生题述变化的原因应为②③④。
9.答案(1)
Cl2、H2O、HClO
2
HClO
2HCl+O2↑
(2)
NaOH溶液Cl2+2OH?=ClO-+Cl?+H2O
(3)氯气在瓶内产生较大压强,增大了氯气的溶解度
瓶内产生过多的氯气,瓶内压强过大会使瓶A的橡胶塞弹开
(4)打开活塞2,关闭活塞1,用鼓气球向瓶A中鼓入空气
解析(1)氯水中存在的分子有Cl2、H20、HCIO;因为次氯酸能见光分解生成02和HCl,所以需要临时配制,化学方程式为2HClO
2HCl+O2↑。(2)烧杯中的液体是为了吸收多余的氯气,所以使用NaOH溶液;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0。
10.A物质的量是人为规定的,而不是根据其他的物理量推导出来的。物质的量和质量是两种不同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是一种以摩尔为单位的物理量,而不是哪一种物理量的单位。
11.D摩尔质量与状态无关,且摩尔质量常以g.moL??为单位,A项错误;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元素,B项错误:物质的摩尔质量常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二者表示的意义不同,C项错误;氦气、氩气等稀有气体足单原子分子,2g氦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含有的原子数日约为0.5x6.02x10??,D项正确。
12.C
在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3.44
L,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鼓为,由分子组成可知n(C)=0.6
mol,则m(O)=
24g-0.6mol×12g/mol=
16.8
g,n
(O)=
,则此混合气体中C和O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6:1.05
=4:7
13.A
若该物质为气态物质,则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故气体所处的状况不可能是标准状况,A项错误,B项证确;由分子数和原子数的关系可知该分子为双原子分子,且其物质的量为1
mol,C项正确;根据题意,在此温度和压强下,Vm=
30
L.moI??,D项正确。
14.A
A项,温度相同、体积相同,但没有说压强是否相同,因此无法推出物质的量是否相同,错误:B项,等温等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SO2和CO2的密度之比=64:44=
16:11,正确:C项,温度和容积相同,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因此两者压强之比等于5:2,正确;D项,等温等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二者体积之比等于5:2,正确。
15.D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二者物质的量相等。①CO与C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二者质量不相等,错误;②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与C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密度不相等,错误;③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的分子数相等,正确;④二
者物质的量相等,每个分子中都含有1个碳原子,故含有的碳原子数相等,④正确;⑤二者物质的量相等,但每个CO分子与CO2分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不相等,故含有的电子数不相等,错误。
16.D
根据m=nM=知,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A项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项正确;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因为二者摩尔质量相同,所以压强相同,C项正确;等质量的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但分子的构成未知,所以无法判断原子数是否相同,D项错误。
17.答案(1)60
g/mol
(2)72
(3)5:5:4
10:5:4
5:5:4
解析(1),,则A的摩尔质量为60g/mol。(2)生成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为,根据方程式XY2(液)+3O2(气)=x02(气)+2YO2(气)可知,反应消耗的XY2、O2的物质的量依次为0.1mol、0.3
mmol,消耗02的质量为0.3
molx
32
g/mol=9.6
g;生成物的总质量为2.5
g/Lx6.72
L=
16.8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消耗的XY2的质量为16.8
g-9.6
g=7.2
g;M(XY2)=,则X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3)质量之比为16:7:6的SO2、CO、NO分子物质的量之比
,所含分子数之比为5:5:4;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10:5:4: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数之比,则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为5:5:4.
思想方法练
1.D物质的量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误;B项中“氢”指代不明确,无法确定其粒子种类,B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C错误;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所以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粒子,D正确。
2.A等质量的H3和H2分子中具有相同的原子数,所以分子数、物质的量一定不同,体积也不一定相同。
3.B阿伏加德罗常数常用6.02x10??mol??表示,而不是6.02×10??。用摩尔来表示粒子时应指明具体微粒,如l
mol
Fe、lmol
H?、1
mole?等,而1mol氯指代不明。
4.C
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含有V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l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A错误;B项不是标准状况下,氯气的物质的量不是0.5
mol,B错误;64
g
S02的物质的量是1
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D错误。
5.答案64
g/mol
128g
1.204x1024
96
g/mol
0.1
mol
9.6
g
解析
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物质与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利用相关公式进行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的质量、体积、浓度的换算。M(
SO2)=64
g/mol,M(SO)=96
g/mol,2
mol
SO2的质量为2
molx64
g/mol=
128
g,2
mol
SO2的分子数目为2
molx
6.02x
10?4mol
L??=1.204x10??,6.02×10??个SO的物质的量为=0.1
mol,0.1mol
SO的质量为0.1
molx96
g/mol=9.6
g。
6.答案(1)
x6.02x10??m(
12C)
x12
g
(2)
75%
17.5%
(3)
11.95a
mol/L
解析(2)根据p1/p2=M1/M2=D(相对密度)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设CO2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
44x+28y)/(
x+y)=
40,解得,则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75%;CO的质量分数为(1x28)÷(1x28+3x44)
x100%=
17.5%。
(3)氨水中氨的质量分数;
根据公式,带入数值,.
7.答案(1)①m/M②2mNA/M③22.4m/M
(2)①0.25②45V/28③XY3
(3)1
000
103.3
解析(1)①根据n=m/M可知,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M
mol;②所含原子总数为2mNA/M个;③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m/ML。
(2)①含有6.02x
1023个氧原子,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H2SO4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②标准状况下VL
CO2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足V/11.2
mol;设水的质量为mg,水的物质的量为m/18
mol,根据氧原子数相同:m/18=
V/11.2,m=18V/11.2,m=
45
V/28;
③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跟3体积Y2(g)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Z,由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汁量数之比,则X2+3Y2=
2Z,由原子守恒可知,Z为XY3。(3)原混合溶液中含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现需要CuSO4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因此要进行稀释,设稀释后所得溶液的体积为V,则有:1
mol/Lx0.2
L=0.2
mol/LxV,解得V=1
L=1
000
mL.因要求所配溶液中H2SO4的浓度为2
moIl/L,所以还需加入H2SO4的物质的量为2
mol/Lxl
L-0.2
Lx0.5
mol/L
21.9
mol,此部分硫酸由密度为1.84
g/cm?、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提供,设所需此浓硫酸的体积为y,此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则有18.4
mol/L×y=1.9
mol,解得,y≈0.1033L=103.3mL。
8.答案(1)两手掌紧贴锥形瓶外壁一会儿,如观察到广口瓶中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高出液面,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24
g/mol(3)偏小
解析(2)水的体积为0.25
L,说明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是0.25
L,氢气的质量为0.08
g/Lx0.25
L=0.02
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2
g÷2
g/mol=0.01
mol,因为l
mol
Mg置换出l
mol
H2,所以参加反应的Mg的物质的量也是0.01
mol,故镁的摩尔质量为0.24g÷0.01
mol=
24g/mol。
(3)铜丝换成铁丝,则铁丝也会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生成的氢气偏多,故计算出的镁的摩尔质量将偏小。
专题强化练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1.(2019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一上月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0.2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4.48
L
②若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③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④标准状况下,1g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
⑤28
g
CO的体积为22.4
L
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⑧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⑦⑧
C.⑤⑥⑦⑧
D.④⑦⑧
2.(2019陕西榆林二中高一上期中,★★☆)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酒精所含分子数为0.5A。
B.40
g
NaOH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C.22.4
L
O2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含有NA个氢原子
3.(2019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期中,★★☆)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
2
mol.L??的硝酸钙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的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为2NA
C.46
g二氧化氮(NO2)和46
g四氧化二氮(N2O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1mol氢氧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4.(2019吉林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
B.常温常压下,11.2
L
C2H4含有2NA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常温常压下,32g
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5NA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mol.L??BaCl2溶液中含Cl?数为0.2NA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为22.4
L
C.11.2
L
CO2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D.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N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
L,质量为28
g
6.(★★☆)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NA个CO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4.48
L
B.0.1
mol.L??BaCl2溶液中含Cl?的数目是0.2NA
C.4℃时,22.4
L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D.使23
g钠变为Na?,需失去0.1NA个电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标准状况下,5.6
L
CC14所含的氯原子数为NA
B.1
mol.L??FeCl3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为3NA
C.25℃、1.01×10?
Pa下,14
g氮气所含的氮原子数为NA
D.1mol
Na2SO4溶于水,所得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
8.(2019江西南昌二中高一上月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常压下,48
g
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B.1.7
g
NH3含有的质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
L氦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1
L
0.1
mol/L
CH3CH2OH水溶液中氢原子的数目为0.6NA
9.(2019山东济南历城二中学情检测,★★☆)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同
C.常温常压下,28
g
N2含有的电子数为7NA
D.等体积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1
10.(2019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上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7.8
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生成O2的分子数为0.1NA
B.1mol
MgCl2溶于1
L水中,Cl?浓度为2
mol/L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D.常温常压下,92
g
NO2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专题强化练3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1.D①应为气体物质,并非任何物质,错误;②并非只有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才为22.4
L/mol,错误;③水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态,1L
HCl和1L
H2O的物质的量不相同,错误;④1gH2和14
g
N2的物质的量均为0.5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是11.2
L,正确:⑤气体所处的状态不确定,则体积也不确定,错误;⑥没有说明是否为气体,错误;⑦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比,正确;⑧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正确。
2.B标准状况下,酒精不是气体,A错误;40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B正确;没有给定温度、压强,无法计算02的物质的量,C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NA个氢原子,D错误。
3.C
A项,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错误;B项,标准状况下,乙醇不是气体,22.4
L乙醇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错误;C项,46
g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原子数为1
molx3×NA=3NA,
46
g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原子数为0.5
molx6xNA=3NA,正确;D项,1
mol氢氧根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错误。
4.A
2.4
g镁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变成镁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A正确;常温常压下,11.2
L
C2H4气体不是0.5
mol,B错误;在标准状况下CCl4不是气体,C错误;32
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32
g氧原子,所含原子数为2NA,D错误。
5.D
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含Cl一的数目,A错误;1
mol
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l
mol氢气,因氢气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故其体积不一定为22.4
L,B错误;温度、压强未知,无法计算11.2
LCO2,的物质的量,C错误;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VA的CO、N2昆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体积为22.4
L,由于二者的摩尔质量均是28
g.mol??,所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8
g,D正确。
6.A
0.2
mol
一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4.48
L,A项正确;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Cl-物质的量,B项错误;4℃时,水的密度约为1kg/L,22.4
L水是22.4
kg,其物质的量不足1
mol,C项错误;23
g钠为1
mol,1
mol钠变为Na?应失去1mol电子.D项错误。
7.C
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态,不能确定CCl4的物质的量,A项错误;溶液的体积未知,因此不能确定氯离子的数目,B项错误;14
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含有1
mol氮原子,C项正确;1mol
Na2SO4溶于水,所得溶液中Na?的数目为2NA,D项错误。
8.D
48
g
O2的物质的量为=1.5
m01,1.5
mol氧气中含有3
mol氧原子,A正确;1.7
g
NH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1个氨气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0.1
mol氨气中含有NA个质子,B正确;标准状况下,11.2
L氦气和氢气的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即分子数为0.5NA,C正确;CH3CH2OH和水中都含有氢原子,D错误。
9.B
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原子数为2NA,A错误;02和03中都只含有氧原子,等质量的二者中含有等质量的氧原子,B正确;28
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2
mol氮原子,含有14
mol电子,C错误;没有给出温度和压强是否相同,因此不能确定等体积的CO与CO2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D错误。
10.D
1
mol
Na?O?与足量水反应生成0.5
mol
02,7.8
g
Na20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与足量水反应生成O2的分子数为0.05NA,故A错误;1
mol
MgCl2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为1
L,故B错误;1
mol氯气与足量的铁反应只能转移2
mol电子,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故C错误;1mol
NO2气体中含有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
mol,常温常压下,92
g
NO2气体物质的量为2
mol,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故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