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12 08: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
C.?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2.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是(??? )
A.?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B.?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
C.?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洋海陆线的吻合性
D.?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3.下列证据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是( ???)
A.?浙江和江苏两地有相同的物种(枇杷,杨梅)?????????
B.?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
C.?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
D.?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
4.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
B.?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C.?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D.?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
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凹陷???????????????????????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6.日本火山和地震较多的原因是日本位于——的碰撞处(????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位于(???? ?)板块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
8.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  )
A.?海沟????????????????????????????????B.?岛弧????????????????????????????????C.?巨大裂谷????????????????????????????????D.?巨大山脉
9.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
A.?印度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
10.看图,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
A.?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B.?人类活动带到两洲
C.?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D.?①②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
二、填空题
11.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________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________大板块,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慢慢地移动着。
12.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根据________和_______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提出了________学说。
13.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板块的张裂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
14.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________,那里热的________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15.全球六大板块处在不断的?________?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板块与板块?________?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三、解答题
16.在人类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为地球科学的发展付出了极大努力,做出了伟大贡献。
(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他假说的是________。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许多相似的古老野生生物;
②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③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④在各大洲都有黑人。
(2)尽管有很多的证据,但是当时科学界还是不能接受“大陆漂移说”,因为它还没有解决大陆漂移的________问题。直到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通过对洋中脊的研究提出“海底扩张说”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3)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前面两个学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是由印度洋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的。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 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和死火山。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海拔5 895米)。裂谷底部湖泊点点,使东非的湖光山色更具有雄伟多姿的风采。
(1)请你说说东非大裂谷是怎样形成的。
(2)据推算,近一千万年来,东非大裂谷不断向两侧扩张,近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一亿年以后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18.读“世界板块构造分布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印度尼西亚是个著名的“火山国”
(2)日本是个著名的地震国
(3)红海面积不断扩张?
19.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板块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海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若干年后,其面积将会________(填“变大”还是“变小”)
(3)相互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的两大板块是________与________。
20.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岩石圈的基本构造单元是板块;板块边界是中洋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和地缝合线;由于地幔对流,板块在中洋脊分离、扩张,在俯冲带和地缝合线俯冲、消减;全球被分为欧亚、美洲、非洲、太平洋、澳洲、南极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全球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原因是这些板块的相互作用;板块强度很大,板块的边缘是构造运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变形在其边缘部分。
【解答】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错误,是对岩石圈而不是对陆地,A错误;
B、 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错误,主要在板块的边缘而不是中央,B错误;
C、 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说法正确,C正确;
D、 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错误,是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而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2.【答案】 B
【解析】1960 ~ 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解答】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 、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洋海陆线的吻合性 、 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都是“大陆漂移说”所依据 的事实证据,故A、C、D不符合题意; 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是“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A:浙江和江苏两地比较近,并且枇杷并不是只有浙江和江苏两地才有相同的物种,因此此说法不能支持大陆漂移学说,A符合题意。
??B、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说明这些板块曾经是拼合一起的同一板块,由于漂移所以分离了,B不符合题意。
??C、南美洲和非洲隔着遥远的距离,如果曾经不是同一板块怎么会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因此支持大陆漂移学说,C不符合题意。
??D、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说明版块曾经是同一板块,支持大陆漂移学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板块运动的特点:1.在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稳定;2.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成为火山、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因此不是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A不符合题意。 B、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断裂构造带分割形成六大板块,根据岩石圈的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构成岩石圈)判断,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B符合题意。
??C、板块碰撞会形成:地震、火山喷发、陡峭的山峰等,所以不一定形成山脉,C不符合题意。
??D、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所以不是发生在各大版块内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上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全部是海洋,其余的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办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大西洋牌板块的张裂地带,面积不断增大;
故选D。
6.【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即可。
【解答】日本正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A。
7.【答案】 A
【解析】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
【解答】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我国位于亚欧板块。
故答案为:A。
8.【答案】 D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
【解答】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故答案为:D。
9.【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六大板块的认识,内容简单,识记即可。
【解答】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
故答案为:C。
10.【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认识,内容简单,记忆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图中的两个大洲均有海牛,鸵鸟的分布,但这些动物却不能漂洋过海,那只能说明曾经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由于大陆漂移分开属于了不同的大洲。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答案】 板块构造学说;六;软流圈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经过了许多专家的研究,积累了岁月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软流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指地壳岩石圈以下的圈层在地下60~250公里之间,位于地幔上部。
【解答】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
故答案为:板块构造学说;六;软流圈
12.【答案】非洲西海岸;南美洲东海岸;大陆漂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大陆漂移学说。该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明有:1、海岸线;2、两岸构造;3、相邻大陆;4、二叠纪时在南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印度﹑澳大利亚都发生过广泛的冰川作用.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都处于热带或温带地区.与此同时﹐在北半球除印度以外的广大地区并未找到确切的晚古生代冰川遗迹﹐相反却见到许多暖热气候的生物化石.这表明上列出现古冰川的诸大陆在当时曾相连接﹐为一个统一的大陆.5、科学发展为大陆漂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的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
【解答】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漂移,才分成今天的各个大陆,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可以写成南美洲东海岸。
故答案为:非洲西海岸;南美洲东海岸;大陆漂移
13.【答案】 巨大的山脉;裂谷;海洋
【解析】根据板块学说内容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可能张裂也可能碰撞。
【解答】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故答案为:巨大的山脉;裂谷;海洋
14.【答案】地壳裂缝;地幔物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底扩张学说的相关知识,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即可。
【解答】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该学说是沿大洋中部穿透岩石圈的裂缝或裂谷向两侧扩展并导致新生洋壳的学说。它认为地幔物质在这种裂缝带下因软流圈内的物质上涌、侵入和喷出而形成新的洋壳,随着这个作用不断进行,新上涌侵入的地幔物质把原已形成的洋壳向裂谷两侧推移扩张,致使洋底不断新生和更新。故答案为:地壳裂缝;地幔物质
15.【答案】运动;稳定;交界
【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根据板块构造的理论,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运动 ? ?稳定 ? ?交界
三、解答题
16.【答案】 (1)①②
(2)动力来源
(3)亚欧
【解析】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1) ① 非洲和南美洲分布着相似的古老野生生物,则说明大西洋洲和南美洲以前可能是在一起的,支持大陆漂移学说;
②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 说明这些大陆以前可能是一块整体;支持大陆漂移学说;
③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只能说明南极以前存在着大量的植物,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
④在各大洲都有黑人,是人口的迁移,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都是由坚硬和巨大的岩石层构成,而当时魏格纳没有解释大陆移动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科学界并不接受大陆漂移学说;
(3)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故答案为:(1)①②;(2)动力来源;(3)亚欧。
17.【答案】 (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解析】本题运用材料分析法。考查对板块构造学说中地壳张裂运动的理解与运用。做此题时,结合材料内容,运用地壳运动及板块构造学说即可做出本题的答案。住哟涉及的知识是: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 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解答】
1.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显然东非大裂谷 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2.按照题目中的信息,二百万年来,平均扩张速度为每年2~4厘米,那么按平均速率看,1亿年应该是扩张了100—200厘米。但是需要知道的还有。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宽约50~80千米,底部是宽条带状的低地,夹嵌在两侧高原 之间,仿佛是一条干涸了的巨大河谷在群山中延伸。裂谷底部比两侧高原表面平均要低500~800米,纵深地带相隔3000米左右。两岸悬崖壁立。这样再来看。似乎未来一亿年有可能变成海洋。
故答案为:1.东非大裂谷是一个断层陷落带,是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巨大的张裂作用形成的。2.在地球的发展史上,非洲大陆从东非大裂谷这里开始分离,新的海洋在这里孕育胚胎。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一亿年以后,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大洋。
18.【答案】 (1)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大平洋板块的界地常,地壳活跃,因此多地震。
(3)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这两个板块在不断张裂,因此,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
【解析】本题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实际应用,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以上现象即可。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解答】(1)印度尼西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个板块处于不断张裂运动。
19.【答案】 (1)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非洲;印度洋;变大
(3)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解析】(1)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2)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
(3)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喜马拉雅山就是在两大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
【解答】(1)写出板块的名称: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2)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若干年后,其面积将会变大。(3)相互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的两大板块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故答案为:(1)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2)非洲;印度洋;变大(3)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20.【答案】 (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解答】(1)、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2)、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根据此理论,在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也可以用它来解释。
(3)、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但不能说是最完美的理论,毕竟没有得到更科学的解释,还需要检验和修正 。
故答案为:(1)、碰撞和张裂(2)、B,C(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_21?????????è?????(www.21cnjy.com)_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