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一章 第5节 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
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如图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斜面 AO 上某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 O 点滚上斜面 OB。有关他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少第二个斜面 OB 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的远些。(2)两个对接的斜面中,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释放的高度。(4)继续减少斜面 OB 的倾角,小球到达同一的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最后使斜面 OB 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有关理想实验程序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选项是( )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
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事实(2)→事实(1)→推论(4)→推论(3)
3.厨房调味盒里有多种白色固体。小明为了确定哪种是蔗糖,他取少许尝味道。他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建立假设????????????????????????B.?提出猜想?????????????????????????C.?获得证据?????????????????????????D.?得出结论
4.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 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 28 秒 12 秒 6 秒 4 秒 12 秒 17 秒
由表中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A.?80℃????????????????????????????B.?60℃??????????????????????????????C.?50℃??????????????????????????????????D.?30℃
5.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山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D.?作出解释
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下列关于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 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等等
B 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吗 将一只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C 火焰会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着牵拉作用
D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A.?A???????????????????????????????????????????B.?B???????????????????????????????????????????C.?C???????????????????????????????????????????D.?D
7.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得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8.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 )
A.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B.?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
C.?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D.?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
9.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建立假设????????????????????????B.?获取事实与证据????????????????????????C.?制定计划????????????????????????D.?提出问题
10.体育课上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材料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了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问??????????????????????????????????B.?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
11.科学是研究各种________,并寻找它们________的学问。每个小小的疑问,都可能引发科学发现。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好奇水的沸腾发明了________。
12.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________、多________、多________,准备随时运用________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13.在科学探究时,我们应当善于________?问题;依据已有的________?,通过思考,建立________?;再根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订探究的________?,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________?;然后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与大家一起_________?,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
14.科学的核心是________?,科学探究中首要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1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________、建立??________、设计________? 、进行??________ 、检验与评价、报告与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
16.一天晚饭后,小明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明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小明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⑴提出问题:________?
⑵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⑶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⑷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⑸小明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布料;
17.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________。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________(填器官名称)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________的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18.资料: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体长2.5m,背呈浅蓝色,腹白色,有几个乳头状突起,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状,全身乳白色,皮肤裸露,头部有一长喙,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
根据上述资料进行科学探究,渔民捞到的是鱼类、两栖类,还是哺乳类生物?
(1)提出问题:________?
(2)建立假设: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3)你认为收集资料应包括:________。
四、解答题
19.夏夜,人们常常点蚊香来驱赶蚊虫.由于蚊香燃烧缓慢,往往一盘蚊香才燃烧一小段,人们就已进入梦乡.因此,很少有人知道一盘蚊香燃烧完要多长时间.你能否设计一个方案,测量一盘蚊香燃烧完所用的时间?
20.著名化学家罗伯特 波义尔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波义尔获得该成功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A C、只有两条鲫鱼,实验对象太少,容易产生实验现象偶然性;故A C错误;
B、一大一小的鲫鱼,后面甲密闭,乙不作处理,存在多个变量;故B错误;
D、6条鲫鱼,实验对象有多个,甲中放正常河水,乙煮沸后的河水,唯一变量有无空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常用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解答】理想实验是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对应的推论;(2)属于实验事实,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3);然后进一步假设若减少OB倾角,小球仍能达到原来高度;即得出(1);再进一步减小斜面 OB 的倾角实验,得出结论(4);故C符合;
故答案为:C。
3.【答案】 C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制定探究方案,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解答】小明为了确定哪种是蔗糖,他取少许尝味道来验证,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C
4.【答案】 B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制定计划;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评价与交流。科学探究方法常见的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等,在设计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和规律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他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该实验探究的是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实验的变量是:水温,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通过比较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来判断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越短,则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越好。
【解答】该实验探究的是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实验的变量是:水温,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通过比较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来判断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越短,则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越好。由表格可知,当水温为60℃,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最短,故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60℃。
故答案为:B
5.【答案】 B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制定计划;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评价与交流。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环节,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这是建立猜想和假设的环节。
【解答】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因为是猜测,可能是什么什么的原因造成的(引起的),均为建立猜想和假设的环节。
故答案为:B
6.【答案】 B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制定计划;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评价与交流。
【解答】A、问题: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对问题的回答: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等等,属于作出解释、得出结论;
B、问题: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吗,对问题的回答:将一只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通过干燥的冷的烧杯内有水珠产生,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故将一只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C、问题:火焰会什么向上,对问题的回答: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着牵拉作用,属于作出解释、得出结论;
D、问题: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对问题的回答: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属于作出解释、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B
7.【答案】 B
【解析】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
【解答】如果在实验中出现了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反的情况,此时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不管实验结,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的做法都是违背可科学的本质,只有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并重新验证的做法才是正确的,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 C
【解析】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
【解答】第一句话是小枫提出的问题;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是说明他做出了几种猜想或假设;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是说明他在实验;但是小枫并没有分析实验也没有得出结论更没有和同学交流评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 B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答案作岀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都会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其中,获取事实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医生给他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事实与证据,然后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B
10.【答案】 C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解答】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这是属于假设(猜想);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了一下这是属于实施方案(收集证据)中的实验环节,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答案】 自然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万有引力;瓦特;蒸汽机
【解析】生活中,许多奇妙的现象可以用相关的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人们在探索科学的同时,享受着科学带来的成果和乐趣。
【解答】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奥斯特是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水的沸腾发明了蒸汽机。因此,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故答案为:自然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万有引力;瓦特;蒸汽机
12.【答案】 思考;观察;实验;科学知识
【解析】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都蕴含着科学道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成果。因此,学好科学,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
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解答】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思考、多观察、多实验,准备随时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故答案为:思考;观察;实验;科学知识
13.【答案】 发现并提出;科学知识;猜想和假设;计划;事实和证据;交流讨论
【解析】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解答】此题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要求了然于心。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
在科学探究时,我们应当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通过思考,建立猜想和假设;再根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订探究的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然后对假设进行检验;最后与大家一起_交流讨论, 对探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价。
14.【答案】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观察和实验
【解析】考察学生对科学核心问题及科学探究首要工作的了解。
【解答】科学的核心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首要工作是提出问题。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15.【答案】 问题;猜想与假设;研究方案;实验并收集证据;交流
【解析】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 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 设并重新验证……
【解答】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 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故答案为:问题???? 猜想与假设?? 研究方案??? 实验并收集证据???? 合作
三、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抹布的吸水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等量;棉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制定计划;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评价与交流。(1)根据题干中的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可知小明提出问题是抹布的吸水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来进行实验探究。在设计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研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和规律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他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2)运用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要研究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实验的变量是布料的种类,其他的量(烧杯,水量,布料的大小,浸泡的时间)要相同。因布料的吸水多少不易比较,观察和比较烧杯中所剩余的水量比较准确。(3)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吸水能力最强的布料。
【解答】(1)根据题干中的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可知小明提出问题是抹布的吸水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2)运用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实验的变量是布料的种类,其他的量(烧杯,水量,布料的大小,浸泡的时间)要相同,故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足量的等量的水;(3)根据表中的数据:涤纶所剩水量最多,麻所剩水量较少,棉所剩水量最少,故得出吸水能力最强的是棉布料。
故答案为:(1)抹布的吸水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2)等量;(3)棉。
17.【答案】 (1)对照实验
(2)蝙蝠能撞击或避开障碍物与眼睛无关
(3)双耳
(4)黑暗
【解析】(1)在探究实验中,一般用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来研究问题,将变量进行控制的是实验组,而将不做任何处理的做对照组。(2)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现象比较可以确定研究的因素是否有关。(3)利用实验的现象可确定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4)生物的结构与它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所以蝙蝠的功能与生活的环境有关。
【解答】(1)实验A不做任何处理,其目的是起到对照作用;(2)从实验A和B中,A不做任何处理,蝙蝠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71%,B蒙住蝙蝠的双眼,蝙蝠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70%,所以能得出的结论是蝙蝠能撞击或避开障碍物与眼睛无关。(3)分析表中的数据,A不做任何处理,蝙蝠避开障碍物的百分比71%;B蒙住蝙蝠的双眼,蝙蝠避开障碍物的百分比70%;C蒙住蝙蝠的双眼,蝙蝠避开障碍物的百分比为35%,所以蝙蝠是通过双耳来发现障碍物的。(4)生物在长期的进货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故光线较暗的夜间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故答案为:(1)对照实验;(2)蝙蝠能撞击或避开障碍物与眼睛无关;(3)双耳;(4)黑暗
18.【答案】 (1)“大死鱼”属于哪一类生物
(2)“大死鱼”可能属于鱼类;“大死鱼”可能属于两栖类;“大死鱼”可能属于哺乳
(3)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生物体表特征和内部结构等
【解析】科学探究可分成六个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此题信息中对“大死鱼”的观察和解剖可以看成是是科学探究中的实施方案(收集证据)。可根据资料来完成探究的其余步骤。
【解答】
(1)问题应该是想弄清楚这条“大死鱼”是哪一类生物,所以问题是:“大死鱼”属于哪一类生物?
(2)根据对这一生物的观察发现这一生物有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一些特点,所以可猜测1、“大死鱼”可能属于鱼类;2、“大死鱼”可能属于两栖类;3、“大死鱼”可能属于哺乳
(3)根据做出的猜测,我们要确定或否定猜测时必须对每一个猜测进行证据的收集,所以我们要收集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生物体表特征和内部结构等与题目资料中“大死鱼”的结构特点进行比对,最终确定“大死鱼”是哪一类生物。
故答案为:(1)“大死鱼”属于哪一类生物? (2)“大死鱼”可能属于鱼类;“大死鱼”可能属于两栖类;“大死鱼”可能属于哺乳? (3)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生物体表特征和内部结构等
四、解答题
19.【答案】 步骤:①用细线沿蚊香的纹理绕完,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即蚊香的长度L;
②先测出长度为(一小段)L1的蚊香燃烧的时间t1 , 那么蚊香燃烧的速度为 ;
③根据速度公式 算出一盘蚊香燃烧所用时间:
【解析】【解答】(1)①用细线沿蚊香的纹理绕完,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即蚊香的长度L;②先测出长度为(一小段)L1的蚊香燃烧的时间t1 , 那么蚊香燃烧的速度为 ③根据速度公式 算出一盘蚊香燃烧所用时间t.(2)蚊香的燃烧速度为 ,一盘蚊香燃烧的时间为
答:步骤:①用细线沿蚊香的纹理绕完,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即蚊香的长度L;
②先测出长度为(一小段)L1的蚊香燃烧的时间t1 , 那么蚊香燃烧的速度为 ;
③根据速度公式 算出一盘蚊香燃烧所用时间
(1)先用细线沿蚊香的纹理绕完,测出细线的长度即蚊香的长度L,再测出其中一段蚊香的长度L1与燃烧这段蚊香的时间t1 , 最后根据速度公式 就会求出蚊香燃烧的速度,蚊香的总长与燃烧的速度的商就为一盘蚊香燃烧的时间.(2)算出其中一段蚊香的燃烧速度为 ,再由蚊香的总长除以燃烧的速度就可求出一盘蚊香燃烧的时间.
20.【答案】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永不疲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意义应有的品质.
【解析】从观察、实验、假设、科学态度、顽强意志等方面来答: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永不疲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意义应有的品质.
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为科学探究的意义做好准备.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