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方法一:向纸袋里倾倒,如图一所示,盛装CO2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二:将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二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CO2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方法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怎么证明?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厄尔尼诺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是本次研讨会发出的最重要信息。专家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延续到今年4月份,在这之前气候异常将更加明显。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人就不能进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燃烧之前要验纯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象H2、CH4等气体一样,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炸
CO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水等;冶炼金属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西藏民族中学 张云芬
注意:
1、倾倒二氧化碳时要沿着烧杯壁;
2、 倾倒时动作要缓慢。
分析
现象
底部蜡烛先熄灭,上部蜡烛后熄灭.
CO2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课后思考:你能想出哪几种证明CO2的密度
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分析
现象
塑料瓶变瘪了.
CO2能溶于水。
溶解性
二氧化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气味
状态
颜色
一、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
气态
无味
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可以燃烧,也不可以支持燃烧
①用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
②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③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④第四朵小花喷上水,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⑤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小花变红
④
⑤
③
②
①
分析
现象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小花变红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小花不变色
碳酸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
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红色褪去
小花不变色
汽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所以也可以把汽水
称之为“碳酸饮料”。
碳酸不稳定 H2CO3===H2O+CO2↑
常温下就可以缓慢分解,加热分解速率更快。
CO2 + H2O H2CO3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2CO3 H2O + CO2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 2 H2O +CaCO3
思考: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
(1)CO2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完成它的的循环的呢??
(2)如果CO2含量减少或增多各有什么影响??
二氧化碳
氧气
人、动植物的呼吸,
煤等燃料的燃烧
光合作用
二 氧 化 碳 的 循 环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时会导致温室效应,这种现象还与臭氧,甲烷,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气体有关. 温室效应会使全球变暖,而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溶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人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资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厄尔尼诺现象
温室效应
请听听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吧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
(3)CO2含量增高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山 洞
下表为空气中CO2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空气中CO2的含量/% 症状
2.5 经数小时无任何症状
3.0 无意识地呼吸次数增加
4.0 出现局部刺激症状
6.0 呼吸量增加
8.0 呼吸困难
10.0 意识不清,不久导致死亡
20.0 数秒后瘫痪,心脏停止跳动
灯火实验
化工原料
能与别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致冷剂、贮藏食物、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光合作用
温室气体肥料
能够参与光合作用
灭火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用途
汽水、碳酸饮料
性质
可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试液由 色变成 色。此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 。
2、取上述变色了的溶液少许放入试管中并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管口,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给试管加热可看到溶液由 色变成了 色,同时澄清的石灰水 。说明 不稳定,易分解,澄清的石灰水变化说明了 分解后又生成了 。
紫
红
能
碳酸
红
紫
变浑浊
碳酸
二氧化碳
课堂练习:
创新思维
4、新鲜鸡蛋为什么经常放在石灰水中保鲜?
3、如右图,在一密闭容器里放着一盆新鲜的绿色植物,它的一边放着一杯水,杯内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将容器放在一黑暗处,问数天后,小球会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5、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2 )抹墙一时间后会变硬变白,为什么?要使白灰浆的迅速变硬,通常在室内生一盆火,为什么墙璧反而会汗呢?
据报道:在短短的两年内,安徽芜湖市大约有五十人死于煤气中毒。
讨论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有什么相似和不相似之处?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相同吗?
学生猜想
CO与CO2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气 体
物理性质
色、态、味
溶解性
密度
CO2
CO
无色无气味
气 体
无色无气味
气 体
能溶于水 (1:1)
难溶于水 (1: 0.02)
比空气大(1.977克/升)
比空气略小
(1.250克/升)
你能说出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说一说
讨论
一氧化碳气体可用什么方法来收集呢?
CO2和CO的收集方法
密度与空气相差甚小,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CO
28﹤29
向上排空气法
能溶于水,不用排水法
CO2
44﹥29
CO毒性
CO易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结合能力是氧气的300倍。
化学性质1
分析:
1、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
2、厨房中的烟气是女性的第二“隐性杀手”,为什么呢?
呼吁
我们特别是我们青少年学生要远离吸烟,禁止吸烟。吸烟不仅危害健康,而且污染环境。
如何防止C0中毒
煤气中CO和氢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中CO是有毒的,如果煤气泄漏了,厂家为了防止煤气泄漏,特意加入一种有气味的物质------硫醚。同学们应该怎么办呢?
防止CO中毒方法
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子,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门窗通风以降低CO浓度
可燃性:
2CO + O2 CO2
点燃
发出淡蓝色火焰
放出热量
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性质2
燃烧的煤炉
CO+O2 === CO2
点燃
CO2+C === 2CO
高温
C+O2(不充足) ===CO
点燃
C+O2(充足) === CO2
点燃
CO
CuO
澄清的石灰水
黑色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图
还原性:
CuO + CO Cu + CO2
加热
黑色固体
红色固体
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性质3
注意事项:
1、先通入CO,后加热。这两步不能颠倒,否则发生爆炸
2、先通入CO的目的是排尽试管中的空气,以免CO不纯而发生爆炸
讨论
在CuO + CO Cu + CO2的反应中哪一种物质作还原剂?哪一种物质作氧化剂?
加热
+
加热时:
氧化铜
一氧化碳
铜
二氧化碳
+
CO2
CO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具有氧化性
CO2 + C 2CO
点燃
具有可燃性
2CO + O2 CO2
点燃
具有还原性
CO + CuO Cu + CO2
加热
没有毒性
具有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
化学性质 比较
CO2 + H2O H2CO3
溶于水,与水反应
CO2+Ca(OH)2 CaCO3 +H2O
使石灰水变浑浊
CO与H2、C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可燃性
还原性
CO
H2
C
有
无
无
毒性
2CO + O2 CO2
点燃
2H2 + O2 2H2O
点燃
CO+CuO Cu+CO2
H2+CuO Cu+H2O
C+2CuO 2Cu+CO2
点燃
点燃
2C + O2 2CO
C + O2 CO2
CO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密度
1、
2、
3、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
无色
无味
气态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2CO + O2 CO2
CO + CuO
Cu + CO2
点燃
加热
.
一氧化碳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 1.25 g/L(空气的密度1.29g/L)
2、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
CO + CuO
Cu + CO2
(3)有毒性
易跟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阻止了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工业炼铁:Fe2O3 + 2CO
2 Fe + 3CO2
高温
CO与CO2的转变: CO CO2
O2(点燃)
( 高温)C
CO + O2
CO2
2
2
点燃
二、一氧化碳
1.有人说,一闻到煤气气味就赶快将煤炉
搬到室外去.
2.有人说,只要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就可以
预防煤气中毒了.
(错误)
这个说法毫无根据。因为CO既不溶于水,
也不与水起反应。
判断正误:
再见!GOOD-BYE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方法一:向纸袋里倾倒,如图一所示,盛装CO2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二:将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二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CO2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方法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怎么证明?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厄尔尼诺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是本次研讨会发出的最重要信息。专家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延续到今年4月份,在这之前气候异常将更加明显。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人就不能进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燃烧之前要验纯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象H2、CH4等气体一样,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炸
CO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水等;冶炼金属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溶解性
二氧化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气味
状态
颜色
一、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
气态
无味
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可以燃烧,也不可以支持燃烧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方法一:向纸袋里倾倒,如图一所示,盛装CO2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二:将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二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CO2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方法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怎么证明?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厄尔尼诺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是本次研讨会发出的最重要信息。专家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延续到今年4月份,在这之前气候异常将更加明显。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人就不能进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燃烧之前要验纯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象H2、CH4等气体一样,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炸
CO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水等;冶炼金属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小花变红
④
⑤
③
②
①
分析
现象
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小花变红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小花不变色
碳酸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
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红色褪去
小花不变色
汽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所以也可以把汽水
称之为“碳酸饮料”。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方法一:向纸袋里倾倒,如图一所示,盛装CO2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二:将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二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CO2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方法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怎么证明?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厄尔尼诺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是本次研讨会发出的最重要信息。专家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延续到今年4月份,在这之前气候异常将更加明显。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人就不能进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燃烧之前要验纯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象H2、CH4等气体一样,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炸
CO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水等;冶炼金属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CO2 + H2O H2CO3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2CO3 H2O + CO2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 2 H2O +CaCO3
思考: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了?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方法一:向纸袋里倾倒,如图一所示,盛装CO2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二:将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二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CO2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方法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怎么证明?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厄尔尼诺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是本次研讨会发出的最重要信息。专家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延续到今年4月份,在这之前气候异常将更加明显。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人就不能进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燃烧之前要验纯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象H2、CH4等气体一样,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炸
CO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水等;冶炼金属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方法一:向纸袋里倾倒,如图一所示,盛装CO2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二:将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二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CO2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方法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怎么证明?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厄尔尼诺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是本次研讨会发出的最重要信息。专家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延续到今年4月份,在这之前气候异常将更加明显。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人就不能进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燃烧之前要验纯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象H2、CH4等气体一样,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炸
CO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水等;冶炼金属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方法一:向纸袋里倾倒,如图一所示,盛装CO2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二:将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二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CO2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方法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怎么证明?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厄尔尼诺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是本次研讨会发出的最重要信息。专家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延续到今年4月份,在这之前气候异常将更加明显。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人就不能进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燃烧之前要验纯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象H2、CH4等气体一样,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炸
CO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水等;冶炼金属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二氧化碳
氧气
人、动植物的呼吸,
煤等燃料的燃烧
光合作用
二 氧 化 碳 的 循 环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方法一:向纸袋里倾倒,如图一所示,盛装CO2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二:将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二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CO2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方法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怎么证明?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厄尔尼诺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是本次研讨会发出的最重要信息。专家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延续到今年4月份,在这之前气候异常将更加明显。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人就不能进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燃烧之前要验纯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象H2、CH4等气体一样,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炸
CO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水等;冶炼金属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时会导致温室效应,这种现象还与臭氧,甲烷,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气体有关. 温室效应会使全球变暖,而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溶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人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资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厄尔尼诺现象
温室效应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方法一:向纸袋里倾倒,如图一所示,盛装CO2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二:将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二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CO2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方法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怎么证明?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厄尔尼诺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是本次研讨会发出的最重要信息。专家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延续到今年4月份,在这之前气候异常将更加明显。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人就不能进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燃烧之前要验纯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象H2、CH4等气体一样,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炸
CO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水等;冶炼金属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山 洞
下表为空气中CO2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空气中CO2的含量/% 症状
2.5 经数小时无任何症状
3.0 无意识地呼吸次数增加
4.0 出现局部刺激症状
6.0 呼吸量增加
8.0 呼吸困难
10.0 意识不清,不久导致死亡
20.0 数秒后瘫痪,心脏停止跳动
灯火实验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猜一猜: 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方法
方法一:向纸袋里倾倒,如图一所示,盛装CO2气体的一端下沉
方法二:将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二所示的烧杯中,烧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方法3:向气球中通入CO2气体,将其放在空中,气球迅速向下落。
方法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怎么证明?
CO2溶于水变化的探究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干冰
“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气体──二氧化碳通过降温加压变成的,所以,干冰就是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用飞机从高空撒播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的并且持续之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2月3日,来自世界各国的气象专家聚集曼谷,研讨对厄尔尼诺的良策。“拯救大自然,也就是拯救人类自己”是本次研讨会发出的最重要信息。专家们认为,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延续到今年4月份,在这之前气候异常将更加明显。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人就不能进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燃烧之前要验纯
CO燃烧之前一定要验纯,象H2、CH4等气体一样,如果这些气体中混有空气或氧气,可能发生爆炸
CO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有利方面:
可作燃料,供人取暖、煮饭、烧水等;冶炼金属
有害方面:不纯容易发生爆炸
化工原料
能与别的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致冷剂、贮藏食物、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吸热
光合作用
温室气体肥料
能够参与光合作用
灭火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用途
汽水、碳酸饮料
性质
可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