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
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焦/(千克· ℃)
水的比热:
表示意义:
概念:
单位:
4.2×103焦/(千克· ℃)
1千克水温度升高1 ℃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公式:Q=c×m×Δt
比较水和砂、土的比热,说说海洋和陆地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小结】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不同。海洋使得气温变化小,降水丰富。
陆地吸热升温快,放热时降温也快;海洋相反。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1、比较纬度相近的北京和吐鲁番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及其差值的大小。
2、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 ,夏季升温幅度较大的是 。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陆地
陆地
海水和陆地的比热不同
3、说说海洋和陆地性质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调节,夏季较凉快湿润,冬季较温暖,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化较小。
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或受海洋影响极小的地区,降水少,干燥,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
为什么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答:因为吐鲁番盆地砂石、泥土较多,这些物质的比热容较小,太阳一晒,它们的温度很快升高;太阳一落山,温度很快降低,所以早晚温差较大。
从山脚到山顶,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
被迫沿迎风坡爬升,在山的背风坡
气流下沉。
迎风坡
背风坡
气团沿迎风坡爬升
水汽遇冷凝结
降水
1000
2000
20℃
8℃
14 ℃
A
B
C
暖湿空气在前进途中遇到地形阻挡,
被迫沿迎风坡爬升,在山的背风坡
气流下沉。
迎风坡
背风坡
气团沿迎风坡爬升
水汽遇冷凝结
降水
1000
2000
20℃
8℃
14℃
A
B
C
在迎风坡易形成较多的地形雨,
所以迎风坡的降水比背风坡多。
(1)、在对流层,地面每升高 1000米,气温下降约6℃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
季风:
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
季风形成的原因
冬季风
夏季风
[讨论]课本P79讨论题
气温__
气温__
气压__
气压__
风从___吹向___
冬季
低
高
高
低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冬季风
[讨论]课本P79讨论题
气温__
气温__
气压__
气压__
风从___吹向___
夏季
高
低
低
高
海洋
陆地
陆地
海洋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思考]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温度
和湿度状况有何差异?
我国的季风特点: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暖热多雨。
冬季
夏季
位置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温度变化
降温快
降温慢
增温快
增温慢
气温高低
气温低
气温高
气温高
气温低
气压高低
气压高
气压低
气压低
气压高
风向
陆吹向海→偏北风
偏南风←海吹向陆
气流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对气候的影响
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东部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往西北内陆,雨量逐渐减少
练习:读图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三地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A、B、D三地年降水量哪处最多 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A、B、D三地年降水量哪处最少 __。原因是:______。
C
在对流层,高度越高,气温越低
B
B处于迎风坡,迎风坡多雨
D
背风坡少雨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温: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气温: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
降水: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降水:低纬地区较多,高纬地区较少。
降水:近海地区降水丰富。
气温: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也较大。
季风:
降水:夏季东南季风给我国带来丰富的雨水。
(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