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 几何小实践轴对称图形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2 07: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平移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而小学阶段对“对称图形”的学习,仅限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教材通过对“大剧院、蝴蝶”等对称物体的观察,唤起学生对“对称”的感性体验,帮助学生明确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着把实物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从而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然后运用概念判断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在活动中进一步清晰,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最后通过“创造”、“找”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欣赏”、“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对称”的科学和美学价值。
本节课是初步教学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能以新的视角去观察物体,研究图形,体验它们的对称美。本节课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简便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学情分析】
生活中有很多对称的物体,这是学生的经验基础,再加上学生的学前教育,从幼儿开始,就有机会进行折纸、剪纸等活动,有时也用“对称”来描述一些现象。但物体的对称特点与轴对称图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称性”是某些物体的特征,“轴对称”是部分平面图形的特征。正如天安门是对称的物体,画下来的天安门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天安门这个物体不是轴对称图形。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地建立相关概念,并能主动灵活地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
【教学目标】
1. 通过叠合、折合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准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 图形,并能找出他们的对称轴。
3.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和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8865235266065【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他们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形。
学生:各种平面图形、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观察比较,形成初步概念
1. 师:欣赏一组图片(图片资料:背景天安门、印度泰姬陵等……),这些图片美吗?
2. 师: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们能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吗?
3. 师:你们说的“对称”是什么意思?
小结:对称就是上下两边或者左右两边一样。
4.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对称的物体,你们注意过吗?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生交流分享。
小结: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对称的,那么平面图形呢?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熟悉的对称现象入手,唤起学生对“对称”的感性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进行评价,着眼于日常的观察和课堂的积极表现。】
观察操作,深入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 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304800553085师: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果把它们画下来就可以得到这些平面图形。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2302510104775110490095250315214095250
② ③ ④
321945033020225742557150118110037465②

40449583185①

329565086995④

2257425152400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互相交流。
师:为什么这样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①③是对称,②④不是对称的。
师:这些平面图形是怎么对称的呢?我们今天来研究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在
研究平面图形的时候,采用过哪些方法?
预设:量一量,折一折。
4. 师:今天研究对称图形,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预设:折一折。
5.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图形折一折,看看通过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①③对折后能重合;②④对折后两边不能重合……
……
6. 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7. 拿出轴对称图形,互相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8. 认识对称轴。
小结: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师画出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指出其它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在自己的图上指一指,同桌互相说一说。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每一位学生动起手、动起口来,借助动画演示、同伴之间的交流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概念,接受概念,将新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主要从学生学习习惯方面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交流习惯和操作习惯。】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 师: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就让我们到“图形博物馆”里去寻找轴对称图形的身影。瞧!这是我们认识的一些平面图形,它们中有轴对称图形吗?
生猜测。
2. 师:要知道到底哪些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谁能想出好办法?
预设:可以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判断。
3. 师:先拿出长方形图形,折一折,看看它是否轴对称图形?
生交流。
小结:长方形既可以上下对称,也可以左右对称,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4.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看看哪组的笑脸多?
形状
是否轴对称图形
(用√,×表示)
有几条对称轴
(在图中画出对称轴)
2286026035
7112020320
22415565405
37147580010
428625114300
192405111125
42862555880
23431582550
381635120015
5. 交流反馈。
【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主思考,使学生零散的经验在活动中进一步清晰起来,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活动中,让学生产生自主的活动需求,经历数学思考过程,内化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体会分享的快乐。主要从学习习惯进行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交流习惯、操作习惯、合作习惯、练习习惯。】
三、变式练习,内化提升新知
分层思辨,发展思维
1.“国旗馆”
(1)在长方形上图上红色,再画上5颗星星,就是我们的五星红旗了!国旗是国家的象征!观察国旗中的整个图案,它现在还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只有图形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2)小练习:看看枫叶之国——加拿大国旗,动物的王国——澳大利亚的国旗,童话大师安徒生的故乡——丹麦的国旗。他们中有轴对称个图形吗?
预设:丹麦国家的国旗左右对折不能完全重合,但是上下对折以后就能完全重合了,所以丹麦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动画演示)
小结: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带给我们新的发现!
“标志馆”
快速用手势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小结: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很多,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也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
“谜语馆”
你能猜出它是谁吗?
生交流分享,师动画反馈。
【从判断平面图形到判断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讲长方形通过涂色变成国旗,形成自然过渡,让学生初步感悟国旗馆、标志馆的图案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同时渗透一些课外知识,拓展学生人文视野,进一步体悟学习数学的价值与乐趣。“谜语馆”通过比划想象等形式,着眼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促进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也为顺利进入画画创作做了铺垫。】
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活动延伸,感悟创造之美
师:民间艺术家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创造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一起欣赏剪纸作品。
2. 师:猜猜它们是怎样剪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有窍门吗?
预设:只要对折了剪就行了。
师:为什么要对折了剪呢?
预设:这样剪出来的作品,两边就能完全重合了。
3. 延伸:设计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来装扮教室,试一试吧!
4. 作品展示。
【在剪纸作品的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在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交流中,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体验创造与分享的快乐。在评价中,着眼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的评价。】
活动评价
请拿出评价单对今天自己的表现做个评价吧。
板书:
轴对称图形
7175507283451241425513715①

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
15798804292601370330596900 对称轴
【教案说明】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在核心素养和课程评价指南指导下,本次教学活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学生眼光所及往往都是立体图形,由“体”到“面”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活动中先让学生欣赏对称物体之美,唤起学生对“对称”的感性体验;接着把实物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然后运用概念判断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将学生零散的经验在活动中进一步清晰,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最后通过“创造”、“找”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通过欣赏——分类——动手——练习——创造等环节设计,学生们认知经过体验——感悟——抽象将新知内化。
将多种评价融入教学
课程评价指南指出: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将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观察学生活动、作业等,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成果。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在“观察比较,感受对称”环节中:‘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对称的物体,你们注意过吗?谁来给大家说说’,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进行评价,着眼于日常的观察和课堂的积极表现;在“自主探究,建构概念”环节中,通过动手操作、互相交流等,着眼于学生操作习惯、交流习惯、合作习惯的评价;在“观察操作,深入感知新知”环节中,更是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交流等,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进行评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评价不是单一的作业练习,而是关注到学生发展的多方面改进和激励。
关注学生人文素养
育人目标的整体意识是学科教学中也要关注跨学科素养。数学教学过程也要关注“人文情怀”,数学过程也要关注“感悟鉴赏”……数学可以很丰富,数学的视野可以很开阔。本次教学活动从审美视角精选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品赏热情;在“分层思辨,发展思维”环节中,通过“国旗馆”、“标志馆”、“谜语馆”等,渗透国旗、银行标志、交通标志等知识,促使学生以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习惯,拓展学科知识之外的人文素养。
总之,在教案设计过程中,我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元评价体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其他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