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单元 1口算除法(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单元 1口算除法(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2 07: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口算除法
本小节内容包括教材第71页的2个例题和练习十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本节内容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本节课的口算除法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并通过设计各种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正确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正确掌握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新知。
【教师准备】 PPT课件、投影仪。
【学生准备】 口算卡。
方法一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跟咱们结对学校的师生要来校和大家联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预设 生:把我们的学校装扮得更漂亮些。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把学生推向了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方法二
1.出示一组口算题,然后请同学复习口算乘法的方法。
2.说明今天的学习任务,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的学习。
一、整十数除整十数(PPT课件出示例题1)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庆,瞧,我们学校买来了什么?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我知道学校买来了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 80÷20。
[设计意图] 从情景中抽取出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问题,既把计算与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探索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再说给同学听一听。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2种口算方法:(1)因为20×4=80,所以80÷20=4;(2)因为8÷2=4,所以80÷20=4)
师:同学们有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 独立思考“怎样算”,让学生充分经历口算的过程。同时,经过交流,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新思想。
3.检查正误。
师:学校买来的彩旗可以分给几个班?(4个)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看屏幕。(PPT课件演示分彩旗的结果)
师:大家一起口答。
……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正误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又渗透了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刚才我们顺利完成了分彩旗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点击PPT课件,显示例题2)现在这道题里被除数变成了三位数,你会口算吗?
2.讨论口算方法。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算出了结果呢?
预设 生:我想3个50是150,也就是50× 3=150,所以150÷50=3。
师:还有不同想法吗?
预设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5÷5=3,所以150÷50=3。
师:同学们怎么都口算得这么快呢?
预设 生:这一题的口算方法和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很类似,都可以用乘法想除法或用表内除法来算。
师:同学们真善于总结。
师:让我们再一起检查计算结果。(课件演示)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后面的除法口算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在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设计意图] 此例题的教学较上面的例题放得更开了,旨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巩固练习。
口算。
180÷90=  560÷70=  420÷60=
350÷70=  900÷20=  100÷20=
600÷50=  540÷90=  400÷80=
【参考答案】 2 8 7 5 45 5 12 6 5
三、探讨估算方法
师:想一想 83÷20≈  80÷19≈
122÷30≈  120÷28≈
师:你们知道这几道题的要求吗?
预设 生:用估算求商。
师:如果让你选一选,你准备选哪道题?请选一题做一做。
师:把你的估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先说你选的哪道题,再把你的估算方法说给大家听。谁愿意来说说?
(全班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一样,但估算的方法是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遍?
预设 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把不是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数的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数,再用刚刚学到的口算方法算出商。
师:你真善于总结。请你告诉大家,把不是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什么样的整十数、几百几十数?
预设 生:噢,要看成和原数最接近的整十数、几百几十数。
师:这样说,就清楚、准确了,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安排估算除法,意在为后续学习试商做好铺垫。
1.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订正,并选2道题指名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参考答案】 1.(教材做一做)1.3 3 2 5 3 3 2 5 2.(教材做一做)2.6 6 7 7 6 6 7 7 3.(教材练习十二)1.60 120 240 450 2 3 3 5
师:今天我们一起参与了学校的工作,在解决问题中,探索了计算方法,最后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预设 生1: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
生2:用表内除法计算。
作业1
教材第72页第6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口算。
120÷60=     640÷80=
480÷60= 350÷70=
700÷20= 100÷50=
600÷50= 540÷60=
400÷50=
2.(难点题)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0×(  )<355  30×(  )<168
60×(  )<251 80×(  )<732
20×(  )<164 40×(  )<337
70×(  )<221 90×(  )<562
【提升培优】
3.(情景题)需要多少个星期才能读完?
4.(易错题)大约需要几个筐?
5.(探究题)小芳和妈妈去离家118千米的姥姥家,她们上午9:00出发,中午12:30有一个英语节目,小芳能及时收看到吗?
【思维创新】
6.(探究题)一个箱子里最多能装20本同样的书,1400本这样的书要装多少个这样的箱子?又买了16本这样的书,一共需要多少个箱子?
【参考答案】
作业1:6.7 9 9 7 9 9
作业2:1.2 8 8 5 35 2 12 9 8 2.7 5 4 9 8 8 3 6 3.360÷40=9(个) 4.120÷29≈4(个) 5.118÷40≈3(小时) 9+3=12 到姥姥家里约12:00 能收看到 6.70个箱子 71个箱子
口算除法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发挥计算数学的教育价值。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是教材观的彻底改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从两个方面入手把教材内容转化成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第一,借助教科书上分彩旗,创设了结对学校师生来校联欢的现实事件,由此引出装扮学校的“任务”,切实把计算教学设置在具体情景中。第二,调整教科书上内容的排序,口算、估算相对集中。先让学生探讨了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相应的除法估算,这样,既为学生熟悉掌握口算方法创造了条件,又能为学生顺利解决估算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创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亲切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老师比较成功地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一是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口算与估算内容融入到具体工作中,使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和运用计算方法,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活动是有趣的、有意义的。二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例如对口算、估算方法的探究,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探究计算方法——总结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寻找口算的方法,在交流中总结口算方法。
另外,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亲切对话、活动中的民主性和开放性给学生带来了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1.复习准备阶段要简明一些,把时间缩短,尽快切入主题。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在听课,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再次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进行合作,相互检查,相互提高,相互出题、做题,透彻感悟数级、数位的知识。
【做一做·71页】
1.竖排:3 3 3 3 2 2 5 5 2.竖排:6 6 6 6 7 7 7 7
【练习十二·72页】
1.竖排:60 2 120 3 240 3 450 5 
2.1 6 9 2 5 7 3.240÷30=8(包) 4.7 5 3 4 8 2 3 2 2 5 7 7 5.160÷40=4(次) 6.7 7 9 9 9 9 7.120÷30=4(个)
 小辉从学校到家每分钟走100米,需要8分钟,如果每分钟走80米,需要多长时间?
[名师点拨] 从所求问题分析:如果每分钟走80米,需要多长时间?必须知道从学校到小辉家的路程是多少,根据每分钟走100米,需要8分钟可以求出学校到小辉家的路程,再利用时间=路程÷速度求出每分钟走80米需要的时间。
[解答] 100×8=800(米)
800÷80=10(分钟)
答:如果每分钟走80米,需要10分钟。
【知识拓展】 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从题中所求的问题出发,逐步找到解题条件。
二百五的来历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一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六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
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
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分呢?”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地回答说:“这好分,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
人生需要用除法
有人曾写下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程度=目标实现值÷目标期望值。也就是说,在目标实现值固定的前提下,目标期望值越高,幸福程度越低,而期望值越低,幸福程度越高。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足者常乐”也包含这种意思。依我看,人生不能寄期望值过高,树立理想是必要的,但树立的理想过于远大,超出了自己的自身能力和条件,那是十分有害的,这样容易造成人生的目标期望值和实现值反差太大,使人产生自卑感、失落感。人生的期望值太高,很容易对人产生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