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与10以内加减法不同的是:10以内的数相加减的计数单位是一,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同时本节课也是学生们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选择了学生乐见的幼儿园买苹果的事例,设计了两个问题。(1)给出了有数据的两箱苹果图,提出“幼儿园一共买来多少个苹果”的问题。(2)给出了一箱有数据的、一箱无数据的苹果图,提出了“还剩多少个苹果”的问题。教材根据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特点,由兔博士提出:“用小棒摆一摆”,把计算方法的学习与动手操作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学生掌握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进行计算的方法,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为: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10以内的加减计算。
教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学生能够自主解决本节课的新问题。只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与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与引导。另外低年级儿学生注意力难以维持较长时间,需要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来不断来吸引学生。我选择的教法是:引导法、设情激趣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
对于一节课来说,不但教师的教法重要,老师指导学生的学法也很重要。由于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的特点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我选择的学生的学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设计:
第一个环节是:“我会讲”。
出示30+5= 40+9= 3+2= 5+4= 9-3= 7-3= 计算题,并出示要求:说得数,并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学生会说:“30+5,就是3个十加5个一,得数就是35。”“3+2,就是3个一加2个一,得数就是5.”等等。通过学生的解答及讲解,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生知识迁移类推、学习新知做了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引出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出示学习目标。
第二个环节是:“我会想”。
在此之前,我出示两幅诱人的、红红的苹果图,并问:“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看到这么诱人的、红红的苹果你想不想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出幼儿园买苹果的事例,出示情境图(1)。
问学生:“从图中你看到那些数学信息?”并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幼儿园一共买来多少个苹果?”然后举手列式。有的学生可能直接把得数说出来,并能讲出是怎样算的。有的学生则弄不明白是怎样算的。这时我鼓励大家两人一组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一捆小棒10个,两捆小棒代表20个苹果,三捆小棒代表30个苹果,一人拿三捆,一人拿两捆)。 并互相说一说算法。再全班交流汇报。情境图(2)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处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提问题、动手摆一摆、小小组说一说,全班交流的形式,来体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
第三个环节是:“我会做”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做“试一试”,“练一练”来巩固所学知识。
其中,“试一试”我会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的。并分别比较一下两道加法,两道减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想法,这对于学生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减数、被减数、差的关系有帮助。
“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订正。其中2、3、4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再做。
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
目的是 通过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什么,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