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22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22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2 19:17:47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6课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自学指导:
1、东汉末年的社会局势是怎样的?
曹操势力强大起来的原因有哪些?
2、官渡之战的对战双方?时间?战术?结果?意义?
3、赤壁之战的对战双方?时间?战术?结果?意义?
4、三国鼎立是哪三国?时间、建立者、都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治国措施。
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中所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










曹操
袁绍
曹操
阅读教材,思考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壮大起来的?
材料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材料二: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u)……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材料三:负污辱之名,……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他: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上:屯田措施,重视农业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10万大军


3-4万军队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声东击西
以少胜多










曹操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曹操的志在哪里?
一统天下
赤壁之战
天下形势示意图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刘备
刘备
刘备
曹操
20多万大

孙权
孙刘联军5万军队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念奴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图表
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  响
官渡之战
200年
袁绍、曹操
袁绍失败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孙权   刘备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以少胜多的战役
巨鹿之战
项羽和秦军主力
秦末
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
东汉末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和曹操
东汉末
1、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
2、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
3、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
什么启示?
战争成败
我来议
材料一
毛玠语太祖(曹操)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志》
材料二
沮授说绍(袁绍)云:“……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弗能用。——《三国志》
启示:骄傲必败
成功:孙、刘
失败:曹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赤壁之战成败的原因
曹操失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曹军不习水战;
孙刘联合;
根本原因:当时统一
的条件尚未成熟。
骄兵必败,谦虚谨慎
应扬长避短
重视团结与协作
讲究方法和策略
找准时机
经验教训
向历史借智慧
孙刘采取正确战术;
实际运用

洛阳

成都

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
建立吴国,定都建业。
曹操是东汉末年丞相
三国经济发展与开发
魏国
蜀国
吴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曾派卫温及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蜀锦名扬天下
荆州
三国间关系
曹魏蜀汉孙吴,三足鼎立之势,一强二弱,吴蜀连横可抗魏。可惜吴蜀各怀鬼胎,更因关羽之死成水火之势,曹魏拣了便宜。
夷陵之战
白帝托孤,平定南中,北上伐魏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208年)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课堂小结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