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单元测试卷:水和水的溶液(较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单元测试卷:水和水的溶液(较难,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12 18: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通过电解水实验,我们最终可以知道(  )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自然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只是速度非常慢
C.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氧原子 D.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2.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液体”,对这些“液体”认识正确的是(  )
A.盐放进水中,盐水就是均一、稳定、透明的纯净物
B.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
C.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D.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是悬浊液
3.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B.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分
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 D.升高溶液温度到80℃
4.A、B两个实心球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A:ρB=1:2.将它们分别放入足够的酒精和水中,它们受到浮力,其浮力的比值不可能的是(ρ酒精=0.8×103kg/m3) (  )
A.1:1 B.8:5 C.2ρA:ρ水 D.2ρ酒精:ρB
5.如图甲所示,在一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10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
A.比烧杯中的水面高 B.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C.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 D.高低无法判断
6.一枚重量为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如图所示。往盐水中继续均匀缓慢加盐(盐水未到饱和),鸡蛋所受浮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
A.B. C. D.
7.一定温度下将溶质质量分数a%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10克水,得到m克无水结晶;另一份恒温蒸发12.5克水得到3m克无水结晶,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10m克 B.24m克
C.80m克 D.克
8.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Va<Vb=Vc
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Ga=Gb>Gc
C.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a>ρb>ρc
D.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a=Fb=Fc
9.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在甲中它沉入水底,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1.在乙中它漂在水面上,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2.则F浮1与F浮2的大小关系是(  )
A.F浮1>F浮2 B.F浮1=F浮2 C.F浮1<F浮2 D.无法比较
10.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以下图象能正确表示同一艘半潜船从图甲到图丙受到的浮力变化的是(  )
A.B. C. D.
11.将体积不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两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在水中,两球静止时如图所示,甲浮在水面,乙沉底,已知甲的体积比乙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比乙大 B.甲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C.甲的密度比乙大 D.乙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12.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的一个弹性较好的气球被重物拉着一起悬浮在水中。突然,当绳子断了,气球在上浮至露出水面前的过程中,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球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
B.气球内部气压逐渐变大
C.烧杯中水面逐渐上升
D.重物受到的浮力保持不变
13.把一个小球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小球沉入容器底部,从溢水杯中溢出8g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小球漂浮在水面,从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
A.大于8g B.小于8g C.等于8g D.无法判断
14.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
15.t℃时,把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10g水析出1g硝酸钾晶体,另一份 恒温蒸发掉15g水,析出2g硝酸钾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若将原溶液恒温蒸掉25g水,可析出3g硝酸钾晶体
B.t℃时,若原溶液中再加2g硝酸钾晶体便成为饱和溶液
C.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
D.t℃时,原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
16.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17.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的数值是12
C.蒸发10克水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8.四个实验小组同学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t℃时逐渐加入到各盛有8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温度不变),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1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80 80 80 80
所取NaCl的质量(g) 25 30 35 40
剩余NaCl的质量(g) 0 2 7 12
A.第一组为不饱和溶液,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之变饱和
B.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7:20
C.第二、三、四组均为NaCl的饱和溶液且溶液质量相等
D.t℃时,80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8gNaCl
19.t℃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
B.降低温度后,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会增加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D.升高温度后,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20.如图1所示,高为10cm底面积为50cm2的圆柱体A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液面与A上表面齐平。从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液开始计时,细线中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圆柱体的密度ρ=0.4×103kg/m3,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液体的排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减小
B.容器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C.抽液机每秒钟排出液体的质量是5g
D.第25s时,圆柱体露出液面的高度是2.5cm
二.填空题
21.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
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   。
22.生活离不开水,净化、软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与   原理相同(填一种实验操作)
(2)净化水的操作有:①静置②吸附③过滤④蒸馏等,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填序号)由河水生产成自来水,依次需要经过的步骤是   (填序号)。
23.“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时的排水量是4800吨,表示它浮在海平面上,排开的海水质量是4800吨,此时舰所受的浮力是   N.当舰从海洋驶入长江时,所受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此时地球引力减小一半,则此时舰在水中的吃水线深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海水>ρ江水)
24.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简易密度计,现将它们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当它们竖直静止在液体中时,液面高度相同。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两个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F甲   F乙、两杯液体的密度ρ甲   ρ乙、两个烧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   p乙、两个简易密度计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   p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一个大物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体积相等的小物块乙利小物块丙的作用下,其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其中甲、乙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如图(a)、(b)所示。乙物块与丙物块的密度大小关系:ρ乙   ρ丙两种情况下,甲物块所受浮力Fa   Fb(均选填“>”“<”“=”)。
26.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瓜浮李沉”即西瓜在水中漂浮而李子在水中沉底,李子之所以下沉是因为李子受到的浮力   自身受到的重力,西瓜的密度   李子的密度,西瓜所受的浮力   李子受到的浮力。(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7.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ρ物<ρ水)放入圆柱形容器底部,如图1所示,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水(水未溢出),测量容器内水的深度h,分别计算出该物块对应受到的浮力F浮,并绘制了如图2(实线)所示的图象。
(1)在水中,h=12cm时,物块处于状态   (选填“漂浮“悬浮”、“沉底”),物块重为   N。
(2)更换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绘制了如图2(虚线)所示的图象,h=12cm时,物块处于   状态(选填“漂浮”、“悬浮”、“沉底”),若液体的密度为ρ液,则ρ液   g/cm3
28.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直至如图所示状态,并保持竖直悬挂,在冰块从空中浸入到酒精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台秤的读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三.实验探究题
29.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30.小明和小红用一个最大量程为2N的弹簧测力计、烧杯、细线和水测石块的密度。将石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测石块重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于是找来已知密度的盐水(ρ盐水=1.2×103kg/m3)继续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小明将石块分别浸在水和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为2N,为了能测石块密度小红指出了这步实验的错误:没有控制   相同。
(2)小明改正错误操作后继续实验,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1.8N.此时石块在水和盐水中所受浮力之比为   。
(3)通过计算求出石块密度为   kg/m3
(4)实验后小红还想用此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根据现有的器材,所测量液体密度的范围是   。
131.小明很善于思考,小明想: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液体一定有向下的压力,那么浮力的大小和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1)小明和小红利用烧杯、水、天平、合金圆柱体、细线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在烧杯中盛适量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
③如图所示,将圆柱体部分浸入烧杯的水中,静止在某一深度,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则圆柱体所受水的浮力为   (用弹簧测力计所测得的量来表示);此时向天平的右盘加上适量的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记下天平的读数m2,则圆柱体对水的压力为   (用天平所测得的量来表示)。
(2)下表为小明和小红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中h2>h1)
圆柱的位置 圆柱体的重力
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g 天平的读数m2/g
圆柱体部分浸入 2.6 2.4 180 200
圆柱体浸没深度h1 2.6 2.2 180 220
圆柱体浸没深度h2 2.6 2.2 180 220
①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圆柱体对水的压力为   N。
②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此外他们还发现:物体浸没前浮力与浸入的深度   (选填“有关”、“无关”).除此以外,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
③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圆柱体的密度为    kg/m3。
32.如表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氢氧化钠 42 109 129 174 314 347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能表示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下列措施: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其中均可行的一组是   (填序号)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3)20℃时,190g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20℃,可析出NaOH晶体,这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现有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后得到溶液乙,在溶液恢复到20℃之前,乙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比甲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   (选填“大”、“小”或“相等”)。若此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则能观察到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四.计算题
33.t℃时,把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甲、乙两份,甲份的质量占,乙份的质量占.在甲份中蒸发M克水或在乙份中加入M克溶质都会成为饱和溶液。求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34.如图所示,将密度为0.6克/厘米3、高度为10厘米、底面积为20厘米2的圆柱体放入底面积为50厘米2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水。(g取10牛/千克)
(1)圆柱体的重力多大?
(2)当水加到2厘米时,求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
(3)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求圆柱体露出液面的体积。
35.肺活量是一个人最大吸气后再最大呼气所呼出气体的体积,单位是毫升(mL)。它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图所示的是一种测定肺活量的简单实用方法的示意图,A为倒扣在水中的一端开口的薄壁圆筒,质量为200g,测量前排尽其中的空气(即测量前筒内充满水),测量时,被测试者吸足空气,再通过气嘴B尽量将气体呼出,呼出的气体通过导管进入圆筒A内,使圆筒A浮起。已知筒A的横截面积为200cm2,小金同学吹气,使筒底浮出水面的高度H=18cm,
求:(1)此时圆筒受到的浮力。
(2)此时圆筒内空气的体积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4.D; 5.A; 6.A; 7.C;8.D; 9.C; 10.A; 11.B; 12.B; 13.A;
14.D; 15.D; 16.D; 17.C; 18.D; 19.C;2 0.D;
二.填空题
21.①⑧⑨;②④⑥;均一、稳定; 22.过滤;④;①③②;
23.4.8×107;不变;不变; 24.等于;小于;小于;等于; 25.>;=;26.小于;小于;大于; 27.漂浮;8;沉底;0.7; 28.增大;降低;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
29.37.3g;145.8g;36.0g<x<36.3g;
30.排开液体的体积;5:6;3×103;1.0×103kg/m3﹣3.0×103kg/m3;
31.G﹣F;(m2﹣m1)g;0.4;0.4;等于;有关;物体浸没后浮力与浸入的深度无关;6.5×103;
32.B;D;不变;小;升高;
四、计算题
33.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50g。
34.(1)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2)当水加到2厘米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0.4N;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为0.8N。
(3)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圆柱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为80cm3。
35.(1)此时圆筒受到的浮力为2N。
(2)此时圆筒内空气的体积为3800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