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1.4-1.5 阶段性练习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K-39 Ca-40 Cl-35.5 Mg-2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碱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H+
B.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是碱
C.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碱
D.碱的共性是针对可溶性碱而言的
2.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
A.紫色石蕊试液 B.Na2CO3溶液 C.CuCl2溶液 D.NaCl溶液
3.能把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 )
A.氯化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氯化铜溶液 D.二氧化碳
4.向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能生成蓝色沉淀的是 ( )
A.KCl B.HCl C. FeCl2 D. CuSO4
5.下列潮湿的气体中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A. H2 B. CO2 C.CO D.O2
6.下列物质中,既可以降低土壤的酸性,又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 )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胆矾 D.食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电离时有阴离子和氢离子生成的化合物叫做酸
C.酸、碱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数目相等
D.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8.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着的已加工好的食品,采取真空包装的方法;外层则分别包装着两包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物质混合即发生反应,同时便可对内层的食物进行加热,这两种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
A.熟石灰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浓硫酸与水 D.氯化钠与水
9.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在一个化学反应中不能同时生成的是 ( )
A.氢氧化钠、氯化铁 B.氢气、氧气 C.氢氧化镁、硫酸钠 D硫酸钡、氢氧化铜
11.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的瓶口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 ( )
A.NaOH晶体 B.Na2SO4晶体 C.CaCO3粉末 D.Na2CO3晶体
12.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B.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能和CO2反应 D.能和硫酸反应
13.下列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之间反应的是 ( )
A.CuO+H2SO4=CuSO4+H2O B. HCI+AgNO3=AgCI↓+HNO3
C. Ba(OH)2 +H2SO4=BaSO4↓+2H2O D.CaCO3+2HCl=CaCl2+H2O+CO2↑
14.某同学欲检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设计了下列三种检验方法:①加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②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③加少量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其中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5.小芳阅读课外书籍得知,SO2+Ca(OH)2=CaSO4↓(白色)+H2O,SO2+H2O=H2SO3(弱酸),从而获得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C.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硫
D.可用闻气味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16.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7.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18.如图所示,分别是某同学设计的几种气体跟几种碱溶液反应的实验结果,其中所表现出的实验现象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
A B C D
19.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20.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一重物【与稀硫酸、Ba(OH)2溶液均不反应】,若向稀硫酸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则弹簧秤的示数将 (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小红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跟医生和化工厂的工作人员访谈,了解到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或行为都涉及到碱,如①烧碱;②氢氧化铝;③熟石灰;④氨水;⑤烟碱等,请在下列做法后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碱。
(1)用于制造肥皂的碱: 。
(2)作为建筑材料的碱: 。
(3)用于鉴定二氧化碳的碱: 。
(4)作为中和胃酸药物的碱: 。
(5)农业上用作化肥或医药上用到的碱: 。
(6)吸烟有害健康,是因为烟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碱: 。
22.实验室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往往附有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其主要成分为 ,可以用 清洗,清洗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石灰砂浆广泛用于黏合砖石,石灰砂浆表面迅速硬化的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明仪器的名称:①是 ,②是 。
(2)指出图中装置的错误: 。
(3)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C中浓H2SO4的作用是 。
B中的饱和NaHCO3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 。
24.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
(1)二氧化碳应放在 处(填序号);
(2)物质②与上下相邻两层物质之间的反应类型都属于 。
25.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能够与图中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26.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稀盐酸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个实验的废液依次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的废液浑浊并呈红色,则最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铜、 、指示剂和水。
【提问】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李认为一定是氢氧化钠。
小王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铜。
小张认为可能是碳酸钠。
……
【实验】小金想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呈中性),静置。发现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根据小金的实验你认为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 。
【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27.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1)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小李对它做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
问题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题1: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取足量小纸袋中固体放入烧杯中,触摸杯壁
不能作干燥剂
问题2: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
(3)对它还有一个要再探究的新问题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
28.(6分)实验小组对某河水的酸碱性进行调查,确定了三处采样点(如示意图,其数值为该处河水的PH)
(1)三处采样点中,水质碱性最强的采样点是 。
(2)分析数据发现,采样点丙的酸碱度因支流小溪水的汇入而变化较大,可推知支流小溪水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支流小溪水含有较多的钙离子(以CaCl2形式存在),工业上常采用离子交换树脂(HR)来去除,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HR+CaCl2=CaR2+2X,X的化学式是 。
29.(6分)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1)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
。
(2)小白利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PH,以确定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选用其他试剂再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要求写出选用的试剂、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
(3)小白为了继续探究“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问题,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盐酸的体积/毫升 0 10 19.5 20 20.5 30 40
PH 13 12 11 7 3 2 1
下图中能合理表示该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图象是 。
四、分析计算题(共18分)
30.(6分)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中B点时溶液中溶质为 ;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小明同学在该实验中用酚酞作指示剂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而不用石蕊,理由是什么?
31.(6分)某石化厂有一种石油产品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残余硫酸,过去他们都是用NaOH溶液来清洗这些硫酸。NaOH和Ca(OH)2的市场价格如下表:
名称 Ca(OH)2 NaOH
价格(元/千克) 6.00 24.00
(1)若要清洗50千克这种石油产品,需要多少千克NaOH?
(2)石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每处理50千克这种产品,可以节约多少经费?
32.(6分)有一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液逐滴滴入到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中,溶液的pH变化和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下图分析计算:
(1)当沉淀不再产生时,向所得反应后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呈 色。
(2)该Ba(OH)2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
(3)混合液中含硫酸的质量分数。
(4)混合液中溶质HCl和H2SO4的质量比。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 1.4-1.5 阶段性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D B B D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D C A C B D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1)烧碱;(2)熟石灰;(3)熟石灰或氨水;(4)氢氧化铝;(5)氨水;(6)烟碱。
22.CaCO3;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
23.(1)长颈漏斗;集气瓶;(2)集气瓶中导管未伸入瓶底;(3)干燥气体;石灰水会与CO2反应。
24.(1)①;(2)复分解。
25.(1)红;(2)Ca(OH)2+Na2CO3=2NaOH+CaCO3↓。
26.(2)气球胀大;(4)氯化钠(NaCl);【实验】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反思】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合理即可)。
27.(1)CaO+H2O=Ca(OH)2;(2)
问题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不发热
CaCO3【或Ca(OH)2】
取小纸袋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向试管中加入水),充分溶解后取上层清液,向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有气泡产生(或加入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或酚酞由无色变为红色) 固体中有碳酸钙(或固体中有氢氧化钙)
(3)变质后的物质中有多少碳酸钙生成(或此时的固体是否全部变成碳酸钙)。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
28.(1)甲;(2)酸性;(3)HCl。
29.(1)无色酚酞遇到酸也不变色;(2)Na2CO3,如果出现气泡,那么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如果没有出现气泡,则溶液显中性;(3)C。
四、分析计算题(共18分)
31.(6分)(1)设需要NaOH的质量为X,设需要Ca(OH)2的质量为Y
H2SO4 + 2 NaOH=Na2SO4+2H2O
98 80
50kg×4.9% X
H2SO4 + Ca(OH)2═CaSO4+2H2O
98 74
50kg×4.9% Y
X=2kg Y=1.85kg
节约的经费为:24元/kg×2kg-6元/kg×1.85kg=36.9元
32.(6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