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2课时课件 (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秋天的怀念》2课时课件 (5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3 11: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史铁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 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3.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听读课文 圈点勾画重要的字词句。
◆生难字
瘫痪( ) 憔悴( )
诀别( ) 捶打( )
仿膳( ) 淡雅( )
翻来覆去( )
tān huàn
qiáo cuì
jué
chuí
shàn


字词积累
◆多音字
( )踩扁
( )扁舟
( )整宿( )风餐露宿( )星宿

biǎn
piān
宿
xiǔ

xiù
◆词语集注
侍弄:文中指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后又患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走近史铁生
史铁生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两条腿残废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致瘫,从此永远地坐上了轮椅。
197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
散文集《一个人的记忆》《灵魂的事》《答自己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写作缘由
作者21岁时,双腿因病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丧失生活的信心。他的母亲当时身患肝癌,依然悉心地照料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得知真相后,作者无比的内疚。于是,他写下这篇散文,表达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那花—— 那人—— 那段经历——
2.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那花——菊花 那人——母亲 那段经历——双腿瘫痪, 母亲病逝
母亲
是母亲给以博大而深沉的爱,使他有了生活的勇气并逐渐成长。
本文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4. 文章结尾为什么写花?
线索——看花,3次
第一次:母亲要带我去,我不答应。
第二次:母亲要带我去,我答应了,母亲不能同去。
第三次:和妹妹一起去。
在文章结构上呼应前文;在内容上借菊花寄托“我”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母亲病危临终牵挂
双腿瘫痪,暴怒无常
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
母亲病重隐瞒病情
相约看花多牵挂
隐瞒病情悄抚慰
秋天的怀念
伟大的母爱
深切的怀念
北海看花懂母心
结构梳理
随堂训练
1、瘫痪( ) 2、暴怒( )
3、沉寂( ) 4、侍弄( )
5、捶打( ) 6、憔悴( )
7、央求( ) 8、絮叨( )
tān huàn
bào nù
chén jì
shì nòng
chuí dǎ
qiáo cuì
yāng qiú
xù dao
9、诀别( ) 10、淡雅( )
11、高洁( ) 12、烂漫( )
13、翻来覆去( )
14、喜出望外( )
15、整宿( )
住宿( )
星宿( )
jué bié
dàn yǎ
gāo jié
làn màn
fān lái fù qù
xǐ chū wàng wài
zhěng xiǔ
zhù sù
xīng xiù
根据课文填空、解释词语、背诵文句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 )的那些花都死了。
侍弄
侍弄:整治;料理
2、她(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憔悴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
诀别
诀别:永不相见的分别;死别
4、我的回答已经让她( )了。
喜出望外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5、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 )地说着
絮絮叨叨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6、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淡雅
高洁
热烈而深沉
烂漫
史铁生
第二课时
秋天黄叶飘飘
秋天硕果累累
秋天一片丰收的景象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题目的含义。
2.品读细节描写,深入理解母子间深沉炽热的情感。
3.主题阅读,体会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
4.是谁促使了作者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一、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1.文章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几件事
2.课文里写了几次北海菊花
3.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标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但她更爱儿子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1.文章围绕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料写了哪几件事
2.课文里写了几次北海菊花
(1)“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
 (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3)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 母亲临终嘱托。
 第一次:母亲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我”说:“不,我不去!”
 第二次:母亲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我”说:“什么时候 ”母亲喜出望外。
 第三次: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各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在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
4.是谁促使了作者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但她更爱儿子
母亲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标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二、品读课文,体味动人细节
1.找细节,写批注。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儿子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示例: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品味“偷偷” “悄悄” )
母爱是理解
2. 读细节,分享批注。
下列句子先读后赏(指出人物描写方法,对表现母爱的作用。)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品味“扑” “抓” “忍”)
母爱是执着,是坚强,是生死相依……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母爱是细心的呵护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笑”,“敏感” 透过这几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母爱是细心,是宽容
3.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慈爱
细心
无私和坚忍
睿智
小结:从全文的细节叙述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4.那么,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又是什么呢?(读链接材料)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联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三、研读课文,升华情感
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①北归的大雁;②北海的花都开了;③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④她出去了,就在也没回来;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黯然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3)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以“秋天的怀念”为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沉痛的思想情怀,体会了母亲深沉的爱,了解了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绝望中奋起的真正原因。
同学们,前面我们梳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看花,你们注意了为什么要写三次看花呢?
母亲 “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合作探究
1.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
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象征着多姿多彩的生活,象征着美好的人生。
同时菊花还是不畏艰难的花,母亲希望我能够勇敢地活下去 。
白色的花高洁
黄色的花淡雅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2.“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3.课文最后一段描写菊花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在文章结构上呼应前文;
在内容上借菊花寄托“我”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4.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菊花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充实文章内容。
象征意义:它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是母亲高贵品质的写照;热烈深沉,如同母爱;同时还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你想对自己、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拓展延伸
让我们换一种风格,以诵读角色分配的方式进行诵读,呼喊出史铁生心中对母亲的痛悔、理解与思念。
示例: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有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小结: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考的问题。
男生:直到现在,我才想到,
师:妈,儿子曾经给您出了一道怎样的难题!
女生:当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
您不敢多问,不敢要求,只是无言地帮我准备。
师:妈,您到底独自默默地承受了多少苦啊!
男生:当我看到那个地坛中步履茫然又急迫的您,
却又决意不喊您的时候,
女生:妈,您知道儿子现在想喊,
却再也听不到您的应声的痛悔之心吗?
师:今朝秋又来,北海菊花开得烂漫。
男生:我和妹妹已经懂得您未说完的话:
男、女: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全体:好好儿活!
母亲的去世,让史铁生无比的内疚。七年之后,他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并找到了奋斗的目的。此后,他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对记者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余业才是写作”。史铁生的双腿虽然瘫痪了,但他坚强地活了下去,实现了母亲的遗愿,并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当代作家。
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
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
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史铁生
其实人生的一切事,都是与困境周旋。
总结课文
课文记叙了___________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__________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事,歌颂了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子女对母亲______________。
身患绝症
双腿瘫痪
真挚、无私与伟大
无限的怀念
母亲,儿子来看您了。自从您秋天走后,我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话,您放心吧,我俩在一块,一定会好好儿活。
1.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
当堂练习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是啊!母爱多么伟大! 妈妈每天忙这忙那,还不都是为了我们!有时候,我们不耐烦地嫌她唠叨。现在我们明白了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小时候,妈妈把好的都留给我们,长大后,我们应该体谅、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妈妈,在明年春暖花开、五彩缤纷、绿草如茵的五月,我一定送您一束最美丽、最鲜艳的花!
作业布置
本文唤起了你对母爱和生命的哪些感悟?请你以《那一次,我真 》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真诚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愧疚之意、报答之心。